还有5天,2024的上半年就要结束了。
原本回今年的本,再回去年的本的计划稳步实施,但5月底开始的一轮低走,又把做多的希望浇灭。
今年4月26日,正是行情比较舒适的阶段,我记录了一下自己当时的心态——
赚钱了,既不担心市场,也不念叨国运了。
当然后面市场下跌,那股子熟悉的郁闷又回来了。
反正,当前的市场就是这么个问题——经济一般,影响各行各业信心,从企业主到个人消费者都更保守,反映在股票市场上就是漫长的垃圾时间以及各种题材股的爆雷,进而继续影响信心。
这种情况,在A股26年的历史上比较少见,应该没有先例可循。
反映在基金新发上,就是募集时间在延长,募集失败的案例越来越多,债基不愁卖但股基根本卖不掉。
权益基金发行的冰冻期仍在继续。
今年以来,延长募集的基金数量已经来到了60只(A/C类合并),权益类依然是重灾区。
募集失败的基金也来到了4只。
两只主动偏股混,1只FOF,1只冷门指数,这些失败的案例都非常有代表性,也适合拿出来,展开说。
失去明星的基金和退潮的行业主题
首先是偏股混,圆信永丰兴盛的募集失败,用实际结果表明了明星基金经理出走之后三输的结局。
第一,不管愿不愿意承认,一些业绩优良的头部基金经理,就是具备规模号召力,离开了范妍,圆信永丰的权益投资确实正在遭遇巨大的困难。
第二,范妍虽然去了富国,但现在的行情,就算静默期之后发产品,规模大概率5亿之下,对比过去的200亿体量,天壤之别。
第三,赎回的投资者,既是割肉,又折损了卖出的手续费。
所以有的话我不得不说,有的明星基金经理,是基金公司宣发造出来的;但有的明星基金经理,是实打实业绩走出来的。
这就像流量明星和老戏骨的区别,对这二者该不该一刀切,其实很考验“智慧”。
另一只募集失败的偏股混是光大保德信先进材料混合,这是一个行业主题类的产品,追踪的指数是中证新材料主题指数。
而主动管理类行业主题指数,现在又有两个槽点。
第一,贝塔的角度,中证新材料其实就是换个名字的新能源,电力设备占比45%,而新能源现在的基本面有多惨,不用多说。
行业不景气,行业主题类产品就没有规模放量的空间。
第二,阿尔法的角度,牛市的市场行业主题产品最通畅的卖点就是相比行业ETF更多的超额,有超额,那么收更多的管理费大家也愿意。
但大家现在发现,大部分行业主题类投资经理,受规模和风格影响,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稳定的超额获取能力,那性价比可能还不如行业主题ETF。
据我粗略统计,近一年主动管理的行业主题基金,份额减少了190亿,流出的重灾区是曾经大热的医药、消费和新能源赛道。
大势如此,光大保德信这只新材料,募集失败也合理了许多。
关于行业主题产品,
在华宝证券X财联社联合发布的《ETF投资者图鉴2024》中也有写到,
今年ETF的火爆是建立在,国家队入手宽基ETF,机构投资者入手红利等策略指数以及债券ETF的基础上。
相反,个人投资者(散户)占比比较重的行业ETF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
放眼境外市场,主题型ETF正在退潮,自2022年以后一直维持着规模净流出的趋势。
境内的行业主题产品,布局的已经差不多了,在新的景气赛道诞生前,行业主题类产品应该很难再贡献规模增量。
冷门指数不好发
其实不只是行业指数产品在降温,ETF的发行其实也在降温。
因为公募降费之后,券商也没有多少动力去卖ETF了。
现在的指数也遇到了这样一种问题——
解释成本低的沪深300、红利低波,已经有同业站稳了身位,再去卷卷不赢。
选择小众、冷门的指数,解释成本太高,投资者买不买账,不好说。
所以从产品经理计划布局这个产品开始,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你要想办法证明,在同业都没有把这个产品做起来的情况下,你如何保证这个指数能做起来,所以发冷门指数的难度一般很大。
农银募集失败的这只MSCI中国A股气候变化指数,就是一个解释成本和理解难度相当高的指数。
大家知道,指数最大的优点在于敞口清晰,要么,我知道你的市值分布,300/500,要么我知道你的因子红利/低波。
但大家试想,中国气候变化指数能传达出哪种清晰的敞口吗?
应该不能。
再看走势,他和这几年沪深300的走势大差不差。
指数本身的收益稀缺性就不高,而投资者对“气候变化”的理解难度还比较高。
募集失败也可以理解。
FOF彻底没故事了
最后,信澳添泰稳健三个月持有期混合(FOF)的失败,是整个FOF产品谱系的真实缩影。
今年公募只发行了一只FOF——景顺长城保守养老一年持有混合(FOF),募了3个月,2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