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十一人
本号由十一位专业财经记者创建,专注深度分析、独家报道,研讨企业兴衰,推动阳光商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人气股继续狂飙! ·  17 小时前  
第一财经  ·  破90亿! ·  昨天  
数据宝  ·  连续4涨停,比亚迪智驾概念股爆发! ·  昨天  
德州日报  ·  退!钱!啦!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十一人

美国“实体清单”简史

财经十一人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10-09 18:52

正文

1997年美国首次建立“实体清单”,当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就被列入清单,成为中国第一家进入清单的实体。 截止目前,清单上国家包括了俄罗斯、中国、乌克兰、伊朗甚至英国等国家。 进入清单的中国实体共246个,包含中国香港90个、中国台湾8个,仅次于俄罗斯的316个,位列第二

程小康 | 文



当地时间6月21日,美国商务部依据该国《进出口管理条例》对中国超算三巨头中的“神威”和“曙光”实施制裁,将与此两者相关的5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向其提供美国技术及元器件。


被禁5家企业分别是: 中科曙光、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海光(Higon)、成都海光集成电路、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 美国政府又一次依据国内法律,单方面对外国企业实行制裁。


中国超算“天河”早在2015年就被美国商务部技术禁运,当时,与其相关的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国家超算广州中兴、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也就被列入“实体清单”。 而此次,继制裁完华为公司之后,美国又对中国超算重下狠手。


不仅仅是“巧合”,也是在一个月前,5月23日,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SASC)宣布了该委员会对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的修正。 新修正的国防授权法案草案强调与中国进行技术竞赛,加强美国公司的产业政策的举措。 从太空导弹防御传感器到空军基地的5G网络,从软件开发到稀土开发,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年度国防授权法特别重视高科技研究,并为五角大楼的研发计划投资增加14亿美元,全面了解美国私营部门与中国的全球竞争。 该法案为一系列针对性技术分配了额外资金,例如: 生产稀土元素、建立安全的5G网络,先进制造业、新材料和印刷电路等。


(美国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


之前的2019财年的国防授权法案中就已经规定了,逐步落实禁止与中国华为有商业往来的企业签订联邦合同。 国防授权法案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使用联邦资金购买华为产品作出了广泛的禁止,此外还要求第三方供应商与承包商限制购买使用华为的产品。


几乎同时,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HAC)在其2020财年拨款中,为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量子计算、3D打印和5G网络方面也增加了大量投资。 据外媒的相关报道,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HAC)预定了7.51亿美元,比特朗普政府要求的还多1.4亿美元。

美国一方面增加本国的科技投资,另一方面借用“实体清单”政策对中国企业进行出口管制,美国的科技“冷战”愈演愈烈。


科技“冷战” 美国利用“实体清单”打压中国企业


2016年,美国将中兴通讯列入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理由是中兴公司将混有美国科技公司软硬件的产品出售给伊朗电信公司,违反了美国的对伊朗的出口禁令。 随后,中兴通讯公司支付约8.9亿美元罚金,与美国达成和解,中兴从出口管制名单中被剔除。


(中兴公司被罚,达成和解)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又指称中兴通讯对涉及历史出口管制的违规行为的某些员工未能及时扣除奖金,并在成交美国函件中作出虚假陈述,宣布出口禁令再次启动。 之后,中兴被迫缴纳几十亿美元的罚金,并且根据美国政府的要求更换管理层,美国商务部才解除对中兴的禁令。


虽然解除对中兴的禁令,但是中兴的伊朗分公司仍在被制裁的“实体清单”中。


(中兴通讯的伊朗分公司依然在“实体清单”中,被列入时间16年3月8日,与中兴公司第一次被美国商务部制裁时间一致)


同年的8月,美国联邦政府公报网发布消息,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为由,将多家中国企业(8家单位及其36个附属机构)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实施技术封锁。 此次涉及8家单位主要以军工科技企业为主,具体是: 中国航天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3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5研究院、中国技术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腾工业有限公司、河北远东通信。 其实,这几家军工科技企业30多年前就在欧美的禁运名单之中。

2018年10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又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对福建晋华集成电路公司实施出口管制,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 而此次制裁福建晋华的根本原因在于,福建晋华新增的储存芯片生产能力威胁到美国的美光科技公司,而美光科技公司是美国军方此类芯片的主要提供商。 如果晋华威胁到美光,无疑会使美国军方的利益受损。


今年4月,美国商务部将44家中国公司和学术机构(37家内地公司和学术机构,7家香港企业)列入“未经验证实体”名单,要求美企与这些机构来往需要谨慎对待。



这次出口管制专注于汽车零部件、液晶制造、紧密光学、电子、机床、航空企业和重点大学。 其中,广东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都在名单上。 这些大学都有承担国家重点的科研项目,是中国高新技术研究的前沿阵地。

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又依据《进出口管理条例》将华为及其相关联的70个企业列入美方的“实体清单”。 华为公司和此前的中兴公司被制裁的案件中都有牵涉到伊朗,不同的是,中兴公司是在国际社会共同遵守伊朗核协议的情况下,对伊朗出口了违禁产品。 但华为公司是在美国18年单边退出伊朗核协议后,美国以华为给伊朗提供服务违反美国的法律为由,对华为实施全面的出口管制。


美国的实体清单政策“有规可循”


美国依据本国《进出口管理规定》对外国企业和国家进行出口管制的操作并非首创,七十年前就“有规可循”。

早在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巴统)”,就对苏联、中国等30多个国家实行出口管制,根本目的是防止社会主义国家从“巴统”成员国获得战略性物资和高技术产品。 “巴统”按照“全体一致原则”处理管制政策和调整管制清单,也就是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管制产品与技术时,必须向“巴统”申请,全体同意才行。 美国在“巴统”内部经常使用否决权。




“巴统”成为了美国美国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工具,使得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单边遏制变成了西方国家的集体行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和高技术发展。

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出口管制不利于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再加上美国乱用否决权,“巴统”宣布解散。

1995年美国又联合多个国家签署《瓦森纳协议》,提高各国在常规武器、军民两用物品及其技术转让的透明度,防止敏感物资和技术向某些发展中国家扩散。 《瓦森纳协议》是一个自愿的、非常松散的多边出口机制,作用有限,口头上对伊朗、伊拉克、朝鲜和利比亚禁运,不要求全体一致。

当然,美国为了更加严格的控制高技术和元器件,防止其扩散,在1990年就开始倡议美国建立自己的“实体清单”。 而在7年后,“实体清单”由美国商务部首次颁布,与清单上所列举的实体有贸易和合作的企业将会被严格审查。 上了这份“黑名单”就意味着与美国供应链隔绝。


美国手持实体清单 “国内法”变成 “国际法”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设立了三个单独的黑名单,分别是: 被拒绝人名单、实体清单和未经验证实体名单。 被列入“未经验证实体名单”的企业和学校,虽然不是意味着被全面禁运,但与美企的合作会受到严格监控,有些企业为了规避麻烦,干脆不与中国企业合作。 而被列入“实体清单”就代表着失去与美国贸易的机会,会彻底遭到美国技术封锁和国际供应链的隔断。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


“实体清单(Entity List)”是美国的重要的出口管制措施,美国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通过修订《进出口管理条例》进而修改“实体清单”。 若美国政府认定相关企业对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造成威胁,在由美国商务部、国务院、国防部、能源部和财政部组成的最终用户审查委员会对最终用途和最终用户进行审议后,会将其列入“实体清单”,进入该清单只要多数票就能通过,剔除出清单必须全票同意,所以一般进入该清单后,企业就很难出来。

自1997年美国首次建立“实体清单”,当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就被列入清单,成为中国第一家进入清单的实体。 截止目前,清单上国家包括了俄罗斯、中国、乌克兰、伊朗甚至英国等国家。 进入清单的中国实体共246个,包含中国香港90个、中国台湾8个,仅次于俄罗斯的316个,位列第二。


(美国的盟友英国也在“实体清单”之中)


在“实体清单”上,中国的5所重点大学(“985”“211”)都“榜上有名”,分别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其中,北航和西北工业早在2001年就进入了清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5月14日进入“实体清单”)


虽然“实体清单”是美国建立,但是它还能监管其他国家的企业,因为美国《进出口管理条例》规定,对于国外的企业,假如其公司产品中含有一定量来自美国的技术或元器件,那就必须受到美国的监管,必须在符合《进出口管理条例》的规定下进行产品出售,不然会受到美国的制裁。 此前业界担忧ARM中断与华为的合作,就是因为它的部分技术来自与美国,不得不接受美国的《进出口理条例》的限制。 美国将其“国内法”变成“国际法”。

如今,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种种出口管制,不禁让人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的美日贸易争端,那时的日本高科技企业迅速崛起,优质廉价的半导体、汽车、电子产品占据了美国大部分市场。 对于建立在美国信息科技基础之上的日本产品,美国人认为这是“山寨”,但正是由于这种“山寨”,导致美国科技萎靡,制造业破产。 随后美国借口贸易逆差,指责日本,发动301调查,利用外交、军事、贸易多重手段逼迫日本签订协议,限制日本出口。



当年的美日贸易战,基本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假如日本与其他国家或企业达成协议,美国就会被晾在一边,对于日本来说可能出现转机。 不过,日本的国防掌握在美国的手里,日本不得不屈服。 所以自美日贸易大战以后,美国就开始思考,对于没有被美国掌握国防的国家,美国如何应对这种贸易领域与科技领域的大规模争端。

所以美国弄出个“实体清单”,逼迫使用美国技术的本土以外国家,必须配合美国的禁运要求,对某单一国家或企业进行出口管制打击,将其隔离到世界贸易体系之外。 把一个全球多元的贸易体系全部还原到美国,这样,美国的法律就能管制全世界。


(美国的“国内法”管制全世界的产品与技术出口)


“芯片”很重要 其他领域也不能忽视


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超级强国,是因为它将绝大多数领域的高科技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拥有这些高科技就能站在产业链最顶端,拿到最高的利润,使得美国经济强盛,拥有最强的经济就可以打造最强的军队,管制全世界。

所以科技基础是一个国家真正强大的前提,前些年,某些电脑公司和某些手机公司利用美国的元器件包揽组装业务,这是美国非常乐意见到的,因为这不会动摇美国在产业链最顶端的位置,没人能威胁美国。 但是,中国也要向产业链顶端进发。 “中国制造2025”预示着中国将从各个领域向高端制造前进,这给美国带来深深的忧虑,所以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制裁是全方位的。

之前,网络上讨论的主体还是集中在“中兴事件”、“华为事件”、“芯片”、“5G”,确实,不可否认这些方面的讨论很重要。 但美国制裁的中国实体有246家,涉及的领域还有其它很多方面,但目前对这些“冷门”领域讨论和关注度较少。


以美国商务部给出的物品控制清单为例,其对美国的管制物品做了十个大类划分: 1.核技术; 2.材料、化学品、微生物和毒素; 3.材料加工; 4.电子产品; 5.电脑; 6.电信与信息安全; 7.传感器与激光器; 8.导航和航空电子设备; 9.与海洋相关的物品; 10.与航空航天、推进动力相关的物品; 这些从侧面反映出美国的技术封锁是全面的,并不是局限在某一方面。 这十种类别的物品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美国商务部给出的物品控制清单分类)


从美国此前对中国的制裁案例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在2001年就登上“实体清单”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就因为与中国的国防建设息息相关,负责高尖端武器研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