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盟
数盟(数据科学家联盟)隶属于北京数盟科技有限公司,数盟致力于成为培养与发现“数据科学家”的黄埔军校。 数盟服务包括:线下活动、大数据培训。 官网:http://dataunion.org,合作:[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  ·  人到中年才懂:能上班是福气 ·  3 天前  
数据派THU  ·  成功率可达100%,药物开发公司Cellar ... ·  3 天前  
大数据文摘  ·  美国开始禁用DeepSeek,下载还要判刑?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盟

如果人工智能真正进入手机,它该具有哪种形态体验?

数盟  · 公众号  · 大数据  · 2017-08-10 22:00

正文

科技行业最热的一个词便是人工智能,也就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人们经常提到的 AI 。我们能在现实生活中能明显感知到人工智能无非在以下领域,像家用扫地机器人、车间智能机械臂、汽车自动驾驶、智能无人机等应用场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将来人工智能应用于手机,会是哪种形态体验?

首先,这里先摆出本文所要表达的三个观点:

1. 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颠覆意义,和100年前电的发明问世同等重要。

2. 现阶段人工智能距离完全成熟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距离。

3. 人工智能未来成熟普及必将以手机为入口。

在进入正式讨论人工智能应用于手机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研究、以及诞生以来国内外人工智能的应用案例。

关于人工智能目前有很多定义,标准普通理解为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范畴,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

相较于这种标准意义上的理解,一些科学家和行业专家对它的定义则更为通俗一些。 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

关于以上种种定义,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人工智能企图主动思考智能实质;人工智能的终极目的就是创造出人造智能思维机器。

而人工智能的对于人类的价值意义,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 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如同100年前的电能一样,未来五到十年,几乎所有行业都会被人工智能带来巨大改变。”

人工智能研究、成功应用案例

人工智能先驱马文·明斯基

1956年,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科学家,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并标志着其正式诞生。而在计算机真正诞生后,科学家才有了一个模拟人类思维的工具。在此后几十年里,人工智能科学已经衍生出了众多研究领域,包括芯片、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机器学习应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技术平台、智能无人机、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

两次大的人工智能成功应用案例,1997年5月,IBM公司研制的深蓝(DEEP BLUE)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洛夫(KASPAROV);从2016年到2017年,谷歌公司研发的Alpha Go,先后战胜了韩国围棋棋手李世石、中国围棋棋手柯洁。

这两次应用案例的成功轰动了世界,甚至引起大部分人对人工智能威胁的恐慌。这其实还是科技公司基于AI算法、机器学习来塑造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它是对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博弈、自动程序编程的深化延伸。

对于“智能手机”的理解

自从 2007年苹果、谷歌的ios系统、Android系统横空问世以来,直接将手机由功能机时代带入到智能手机时代。作为当前移动终端操作系统霸主的谷歌Android系统,其本质就是基于Linux语言开发的自由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从而为手机能够像电脑那样自由运行应用程序提供了基础。

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我们所理解的智能手机就不断在各个生活、工作场景来接管人们的日常事务。从起初智能手机流行的《愤怒的小鸟》、《切水果》的游戏娱乐,到目前包揽人们生活的移动支付、移动出行、网络购票、网上订餐等等日常生活场景。智能手机看似方便智能的使用体验,其本质也是在充当移动助手的角色。

当前智能手机给人带来的种种方便,其实是手机被动的提供服务,这需要人调动极强的主观能动意识,我们手中的智能手机是不会主动提供服务。这就是当前智能手机的体验现状。

人工智能手机初探

当前国内外主流手机厂商都在发力手机语音助手,像苹果的Siri 、谷歌的Google Now、微软的Cortana 、以及亚马逊的Alexa。不过由于,目前操作系统厂商、手机厂商、应用开发商这些环节并未完全打通,令智能手机语音助手大部分还停留在系统级应用。并且,这些语音助手对于语言场景识别率并不是很高,使用体验还不能堪比人工智能机器人,只能说这是一种好的发展方向罢了。

人工智慧手机的形态体验

目前业界还没有这样的定义,不过我们认为未来的手机应该是一台“智慧手机” 。这台手机应该具备感知、理解、以及深度分析能力。还应该内置大量传感器,以及配备人工智能分析处理器。来充当人的眼睛、耳朵、鼻子、大脑,负责收集需要的声音、触感、方位、亮度、面部、情绪方面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给出反馈意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