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共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评论  ·  山寨网站碰瓷DeepSeek,散发着一股功利 ... ·  昨天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双语】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 MFA ... ·  2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锚定目标任务 保持攻坚劲头 | 今日谈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评论

用镜头记录改变,看见未来 | 中国梦 · 不凡五年

人民日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9-23 20:19

正文

【编者按】


“很不平凡”!


过去的五年,13亿中国人民砥砺奋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5年来,我们向着梦想一起出发。当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每一个脚步、每一滴汗水,每一点获得感、每一分幸福感,都是镌刻在宏大叙事中的绚丽笔触。


无论是改革一线的基层干部,还是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无论是年年增收的农民,还是退休金越来越高的职工;或许欣喜地走出贫困,或许开始了志愿服务,或许走上了新的岗位,或许坚守在哨所边疆……相信这五年,你肯定有感动、有辛酸、有收获、有喜悦,这一切合成时代的交响,写下国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史诗。


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们诚邀您分享您的中国梦,畅谈这五年来您身边的变化、见闻的故事、不倦的探索、沉潜的思考。期待通过每一位的书写,勾画这段共同走过的不凡历程,瞻望那片前行路上的复兴曙光。


来稿字数请在1200字左右,我们将从 中挑选并发表在人民日报评论版或“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或传真至010-65368684,来稿请注明“不凡五年”。


感谢赐稿,期待佳作。


今天选取第三篇优秀来稿《用镜头记录改变,看见未来》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2012 年,是我在宁夏吴忠电视台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的第七个年头。在十八大召开的那段时间,我们台所有记者集体出动,时政记者在各个部门单位奔走,社会记者在大街小巷穿梭。

“希望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再大一些。”

“希望老家能变得更富裕。”

“希望能早日升职加薪。”

……

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百姓,大家面对镜头都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国家越来越富强,希望以后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好。这是最朴素的心愿,也是对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期待。

改变,总是在细微处开始发生。随着“一带一路”逐渐成为国民热词,宁夏作为自古以来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宁夏新闻工作者,我们惊喜地发现来自宁夏同行的新闻在中央媒体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这让我们基层媒体人感到莫大的欣喜,工作的激情也被重新燃烧了起来。

改变,不只是灼热的目光,还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吴忠市目前还有十几万人处于贫困状态,占总人口的 7.9% 。为了响应中央脱贫攻坚的号召, 2015 年有 200 多名党员干部奔赴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同心县预旺镇贺家塬村,只有两座红砖大瓦房,一座是村部,一座是清真寺。千沟百壑的黄土高原上,一条细细的进村小路在山顶蜿蜒,两边都是悬崖,车行在路上,犹如行在刀刃上。三年来,该村人均收入达到了 7980 元,比 2014 年翻了两番。宽敞的水泥路从村里直达镇上,村里人第一次喝上了自来水,家家户户住上了砖瓦房,每家院里子还盖了崭新的牛棚,漫山遍野的黄花、苜蓿、杏花一团争过一团地开放。第一书记们的苦干实干,生动地彰显了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一线岗位上发挥才干、服务基层的精神面貌,让中国梦在黄土地中生根发芽。

改变,在于激发昂扬向上的无穷活力。今年,一项人事制度改革在我们单位落地开花。事业单位职称评定不再有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要求,这一消息让身边的一些老师倍感振奋,由于年纪和学历等客观原因,个别在行业里响当当的老记者职称都是初级,工作热情渐渐熄灭了。当改革的消息传来的时候,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也让原本僵化的体制变得有了活力,“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是媒体行业持续的生命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