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奴隶社会
不端不装有梦有趣的原创文字,听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讲自己的故事。我们有高大上咨询公司合伙人,挨踢界的连续创业者,顶级VC合伙人,著名科普作家,公益人,和很多很多朋友。加入奴隶社会,也加入我们的社区,相信你在这里一定可以找到志同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饺子登顶中国影史导演票房榜 ·  16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晶合集成总经理CEO蔡辉嘉辞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奴隶社会

影史第一凭什么?为你详细拆解《哪吒2》的故事密码

奴隶社会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5-02-13 08:02

正文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722 篇文章

图片

题图:本文所有配图,都来自画册《哪吒:三界往事》

作者: 郝景芳,经济研究员,科幻小说作家,雨果奖获得者。2017 年创立童行学院,出台了“少年成长计划”,面向未来帮孩子发现自己内心爱好、找到未来专业和职业方向,希望每个孩子的人生自我实现。本文来自:景芳说(ID:jingfangtalk)。

这两天一件很振奋人心的事情,莫过于《哪吒2》登顶了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名。

截至发文,《哪吒2:魔童闹海》国内票房已达 81.24 亿 (11.15亿美元) ,专业平台预测最终票房将达到 120.54 亿。

按照目前 11.15 亿美金的票房,不仅是第一部中国电影票房迈入 10 亿美元门槛,而且是第一部中国电影票房进入全球票房总排行榜前 40 名。在《哪吒2》之前,全球票房总排名前 40 位的,全部都是美国电影。目前的票房还在涨,最终停留在哪里,我们拭目以待。
这个小娃,已经寄托了我们很多感情:赞许、感动、期望。
愿小小的百亿影帝吒儿,走到更高更远。
今天,我想完整拆解一下《哪吒2》电影的故事结构和创作思路 让你理解为什么《哪吒2》能登顶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并跻身世界影史票房前 50,创造奇迹。
本文包含剧透,因此如果没看过电影,可以看完电影再来看文章。我很努力等了多日,等到大家都差不多看过这个电影了,才发出来,也是不希望剧透影响观影。
本文所有配图,都来自画册《哪吒:三界往事》,这是《哪吒》剧组官方出版的一本番外画集,除了非常漂亮的画风和名场面,更有大量电影里未包含的小故事。我没有进行任何电影摄屏,也想敬告所有观众:摄屏是不对的。



(一)故事结构

我把《哪吒2》电影,按情节进行了拆解,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这个故事结构的拆解,有什么特点。

第一幕:20min 开场

10min 文戏:给哪吒和敖丙塑肉身

10min 打戏:陈塘关之危,敖丙肉身之危
第二幕:61min 发展

11min 文戏:哪吒初次进玉虚宫

9min 文戏:陈塘关见申小豹

8min 打戏:第一关:土肥坡,土拨鼠
8min 文戏:六星连珠

9min 打戏:第二关:密林,申正道

7min 转折:陈塘关惨案

9min 打戏:第三关:石矶娘娘+哪吒成仙+救敖丙
第三幕:61min 高潮+结局

9min 打戏:天元鼎现世+哪吒初复仇

10min 文戏:真相揭开

10min 打戏:智斗三龙王+中穿心咒

11min 文戏:爱唤醒真身

12min 打戏:破鼎之战+终局之战

4min 文戏:结局

5min 彩蛋

从结构上拆解来看,是非常工整的三幕结构 第一幕,铺陈;第二幕,发展;第三幕:高潮和结局。
第一幕要交代故事舞台,给出人物动机;第二幕是人物追求动机的过程,要曲折起伏;第三幕要有最终的冲突对抗和结局。 这是我在文学写作课一阶就给学生介绍过的西方理论体系中的经典故事结构。
按照中国传统故事讲究的“起承转合”结构,《哪吒2》也是非常工整的。 “起”是哪吒的动因——为敖丙补肉身;“承”是哪吒的行动——到玉虚宫降妖考试;“转”是故事的突变——陈塘关误会和真相揭开;合是最终结局——联手脱困、战胜敌人。
故事开篇,强烈铺陈了陈塘关、东海龙族和申公豹之间的矛盾,为了在故事中间阶段把罪魁祸首引向东海龙族和申公豹;故事发展阶段,强烈铺陈了世人对仙宫的向往、仙宫的圣洁以及胸怀天下,为了在中间揭开真相的时候造成最大程度的反转震撼。
但反转也不是毫无依据,申小豹找申公豹时的家庭温存、仙翁六星连珠时端出的千万颗仙丹、其他金仙反对无罪状就讨伐龙族,都是提前预留的伏笔。

优秀的故事不是信马由缰,跟着感觉走。 好故事对结构有敬畏心 写作故事之前,已经知道最终的结局如何;从第一行字的铺垫,就蕴含了高潮转折的伏笔;当一个角色出场,说出的每句话都蕴含着命运的暗示。

好故事知道节制。 该起则起,该停则停,三幕的篇幅长短,就像人的头、躯干、腿一样,比例协调是重中之重。

《哪吒2》电影节奏紧凑,结构合理。从上面的拆解看,差不多每10分钟左右跳入一段新情节,不断在搞笑、高燃、热泪中切换情感过程,牵引着观众的注意力,没有一段啰嗦平淡无用的废戏。

敬畏结构,就等于尊重观众。 尊重观众,就赢得观众的尊重。




(二)故事逻辑


时常有家长问我:如何让孩子具备深度阅读理解力?

我一般都回答: 重视逻辑。能问清楚故事里每个情节是为什么。
这是考验阅读能力的试金石,也是考验故事创作的试金石。
我们来看看,哪吒的故事里,每一个人物行动和情节的“为什么”能否讲清楚。

敖丙最初创造的肉身为什么会崩溃?

哪吒为什么要去参加升仙考核?

东海龙王为什么要让申公豹看守陈塘关?

西海、南海、北海龙王为什么要危害陈塘关?

申小豹为什么来找申公豹?

玉虚宫为什么受到申公豹一家景仰?

玉虚宫的捕妖队为什么要到各处捕妖?

无量仙翁为什么要炼那么多仙丹?

无量仙翁为什么要嫁祸东海龙族(回想十二金仙大会)?

哪吒为什么坚持完成三关任务,然后才去复仇?

申公豹为什么在巨大悲痛中能认清真相?

哪吒为什么能爆发能量、塑成真身?

东海龙族、海妖为什么会和哪吒化敌为友?

为什么捕妖队听见真相后,还要支持无量仙翁?

哪吒和敖丙最初为什么想要成仙?

哪吒和敖丙最后为什么放弃了成仙?

所有这些为什么,相信认真看过电影的人,都能很容易答上来。

很多影评和解读,也就是抓住了这里面一两个“为什么”,大范围引申。例如申公豹为什么要努力进玉虚宫,但又为什么不受待见。例如龙王和海妖为什么最初听命于仙人,后来为什么反抗。例如哪吒为什么最初想要小绿牌牌,后来又不想要了。

每一个“为什么”,都能让人想到现实世界,想到生活中的无数悲欢离合,于是共情,于是联想,于是议论,于是分析出无数隐喻和政治立场。

有人从阶层角度分析,有人从国际关系角度分析。有人喜欢哪吒代表的“我要与不公的命运斗争”的个体精神,觉得这才是时代精神;有人不喜欢这种与天地斗的反抗,联想到历史,觉得教坏了小孩子,要让孩子理解现实的妥协。也有大量观众不管立场问题,只感动于殷夫人的母爱,以及哪吒和敖丙的情谊。

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是回到故事本身,没有那么简单,也没有那么复杂。

如果一个电影只是为了传达某种政治立场,用隐喻抒发观点,这样的电影多半是不会成功的,因为压扁了故事与人物,只剩下了立场、口号和宣言。成功的电影和小说,都是能让读者总结出很多立场和观点,但是故事本身是复杂的,不是宣传口号。

《哪吒2》之所以引起这么多共鸣和思考,引起这么多不同立场的讨论,主要就是认真解决了故事里每一个角色的“为什么”问题。

哪吒有哪吒的动机,申公豹有申公豹的动机,东海龙王有东海龙王的动机,其他三海龙王有他们的动机,无量仙翁有无量仙翁的动机,太乙真人有太乙真人的动机,鹤童鹿童有鹤童鹿童的动机。正派有正派动机,反派有反派动机。

当所有人的动机都捋清楚,里面每个人的行动线、关键情节的冲突与选择就都清楚了。 最终的影评就像盲人摸象,你代入到哪个角色的立场和观点,就会对哪个视角共情,就能写出哪个角度的影评。

但优秀的创作者不是单一视角,而是能把全部角色的立场和动机,都塑造明白的。 不是只管主角,而是能把每一个角色立场观点的逻辑,全都清清楚楚讲明白。

好的作品,映照众生。

我们有的时候看影视剧,会吐槽,一些角色突然降智,一些角色前后不一,一些角色毫无道理行事,就是因为这些影视剧只顾主角立场,其他角色的行为逻辑完全没思考清楚,反派好像除了恶毒就什么都没有,只是为主角服务的工具。作为观众,看到这样逻辑不通的情节,我们会本能很生气。

理清所有逻辑,能回答每个角色的“为什么”,是最大程度尊重观众。




(三)角色塑造


这个维度和上一个话题紧密相关: 理清每个角色的逻辑,需要更深层次的,对每个角色设定的用心塑造。

《哪吒2》大火,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中每个角色都鲜活生动,都有自己的拥趸。

网络评论里,除了大量哪吒和敖丙的粉丝,不断赞叹哪吒实在是太帅了,还有很多其他角色的粉丝。

申公豹的粉丝尤其多,这一部出来,太多人同情理解申公豹在玉虚宫不受待见的处境,以及为申公豹最后高高跃起战三龙王的镜头感动。太乙真人也受到很多人喜欢,有人说“最初觉得太乙真人是最不像神仙的神仙,看到后来觉得他是整个仙宫里最像神仙的神仙”。有人喜欢申小豹,萌萌哒、可爱的、满满正能量。有人喜欢石矶娘娘,她每天只是喜欢照镜子愉悦自己,又可爱又有自知之明。更有人喜欢东海龙王,不仅长得帅,而且是有责任心、有爱的好父亲。

还有李靖和殷夫人,一改哪吒传统神话里的卫道士形象,在《哪吒》系列电影里,他们把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贯彻到底,赢得了我们无数眼泪。

一部片子,是如何做到这么多角色都受人喜爱的?

答案很简单:主创对每个角色,都当作完整的人物,付诸心力去创造。

在看电影的时候,只觉得每个角色都很鲜活,但并不知晓导演和主创团队创造每个角色的心路历程,直到我买到这本《哪吒:三界往事》,才发现主创团队对每个角色都设计了单独的故事。

例如:鹤童鹿童不为人知的可爱一面。

鹤童会在表面的一本正经之下,偷偷看小说《重生之我竟是天庭继承人》;鹿童会在表面的一身正气之下,带捕妖队外出执行任务过程中钓鱼、吃烧烤,享受出差偷懒, 像不像上课划水上班摸鱼的你我 ?再联想到鹤童鹿童在彩蛋里一边笑一边殴打师傅,是不是有一种夹带私货的快感?

可为什么鹤童鹿童在大战里义无反顾维护无量仙翁?这就要问问各位打工人,敢不敢在公开场合反水对抗自己的 boss?摸鱼划水可以,战斗维护也可以,这才是共情到真实人物的角色创作啊。

例如:申小豹如何学会变成人。
电影里,申小豹一出场就告诉哥哥:我会变人了。在《三界往事》设定集里,申小豹却是经历了一大段苦思冥想。它最初问其他修炼的妖,其他妖的答案都是“要学习人、模仿人”,但它终究不得其所。直到最后申正道告诉他: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于是申小豹认识了自己的特点,修炼成了符合自己特点的人。
这样的设定,既合理,又引人深思。
申小豹的修炼过程,就包含了最初向外求、最终向内求、接纳自己的过程。可是点化他的最通透的老父亲申正道,一心想要求得理想的升仙境界,最终又能否接纳自己?这些背景故事和主线故事对照,更加意味深长,也映照出主创的用心。

再比如石矶娘娘,除了电影里呈现的短短五六分钟出场镜头,在主创团队的设定集里其实给石矶娘娘设计了一段温馨可爱的情节:

石矶娘娘发现了一只可爱的、走丢的小猫咪,很想要和小猫咪亲近,于是化身为自己的最小版本,小心翼翼接近猫咪,但有一天有一只大熊来威胁猫咪,石矶娘娘为了救猫咪,现出了自己恐怖的真身,吓走了妖魔,也吓走了猫咪。而最终,在石矶娘娘孤单落寞之时,小猫咪又回来,接纳了真身的石矶娘娘。

这是多么可爱又无奈的情节设计啊。当你本身很担心他人的接纳,不得不用自己的另一面接近喜欢的对象,最终显露真我的时候,对方果然被吓退,你是不是有一种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石矶娘娘的感觉?

就连这么一个只出场五分钟的小角色,电影团队都做了人物故事设计,这样的精心,有多少剧组能比得上?




(四)故事内核

最后是主角哪吒和敖丙的设计。

哪吒和敖丙一个是魔丸,一个是灵珠,既有先天一体两面的亲近,也有后天同病相怜的珍惜。

两个人本来分属陈塘关名门正派和东海龙族妖族,势不两立,可两个人却偏偏看透了对方的善良和孤独,一路携手,并肩战斗。

两人一个是妖,一个是魔,都不是正统仙人体系里受待见的身份,但是到了最后,为什么我们在心里都支持哪吒和敖丙掀翻仙界至尊无量仙翁?

我们为什么支持哪吒和敖丙?

有些分析是讲:当下是小人物个体时代,大家都对庞大秩序系统生厌,因此要个体掀翻系统,这种“小人物挑战大系统”的个体精神,是时代精神,让我们觉得燃。
但这种分析是太浅层了。
试想一下,如果无量仙翁真的带徒弟们行善积德,在各处做好事,感化教化妖魔,而哪吒和敖丙是“不搞破坏不舒服”、“肆意横行霸道欺负人”的小霸王,我们会支持两个熊孩子联手推翻仙宫吗?
不会的。
我们支持的,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个人反抗系统”、“阶级斗争”、“反霸权主义”这样大而空的概念。我们支持的,是敖丙面对可爱无辜的土拨鼠发出的困惑:“都要抓走吗?”我们支持的,是鹿童追杀申小豹的时候,敖丙挡在身前:“他只是救父心切,何苦赶尽杀绝?”我们支持的,是殷夫人用爱挡下灭魂丹,身死却一心只是爱着哪吒。我们支持的,是知道真相的哪吒,化出真身、不畏压迫的勇气,以及揭穿无量仙翁打压异族的无良谎言的正义。
我们支持的,是爱、善与正义啊。

这个世界上,无论系统,还是个人,无论是哪个民族、哪个种族,都有为善的,也都有作恶的。
到底是为善还是作恶,人人心里有明镜照着。
救死扶伤为善,屠戮无辜为恶,这原本是如此朴素的事情,但在仙宫秩序的包装下,为了仙宫地位的目标,就可以付出无辜者生命的代价。这恶行才是我们不齿的,最终的战斗也就是在朴素的善恶之念之间进行。有很多理论从各角度为系统化恶行论述,总说胜利和成功需要付出代价。电影是一枚钩子,勾出观众心里依然存在的朴素的善恶念头:我们不同意!我们就要善良的哪吒和敖丙胜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