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恩典365
恩典365, 365天,我们天天一起活在 神的爱和恩典里面. (每晚9点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恩典365

教会是罪人的医院,而不是圣人的博物馆

恩典365  · 公众号  · 基督教  · 2017-12-27 22:26

正文

任何加入教会生活的人,很快就会发现,那些自称基督徒的人在性格上有许多缺陷。有的教会比其他志愿机构更有争斗性,结党纷争的现象更严重,而且基督徒领袖在道德上的失足人尽皆知。虽然说媒体可能过度地乐于刊登这些丑闻,可是这些事件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教会领袖的腐败似乎并不输给世界上一般的领袖。


然而世界上同时也有许多没有正式宗教信仰的人,他们活出了值得我们效法的道德生活。如果基督教真如它自己所宣称的那样,那么基督徒的整体表现不是应该比别人更好吗?


其实,这样的假设来自对基督教真正内涵的误解,其中之一就是不了解基督教神学中所说到的“普遍恩典”(common grace)。《雅各书》1:17说:“各样美好的赏赐,各样完备的恩赐,都是从上面、从众光之父降下来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论表现出好行为的人是谁,每一个良善、智慧、公义和美好的行为,都是出自上帝所赐的能力。上帝“出于恩典”赐下智慧、才干、美丽和技艺等美好的礼物,完全不是因为人有什么配得这些礼物的功德;而且上帝所赐的这些礼物普及所有人,并不分宗教信仰、种族、性别或其他特点,为的是要使这个世界更加丰富、明亮并得以维持。


基督教神学也说到真正的基督徒在性格上仍会有严重的缺陷。圣经的核心信息之一是说我们之所以能和上帝建立关系,单单是出于上帝的恩典。我们在道德上的努力是极为薄弱的,而且动机也不正确,完全不足以让我们用自己的功德来赢得救恩。救恩乃是靠着耶稣——借着他的死和复活——赐给我们的,而我们只是白白地接受这个礼物。所有的教会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出所相信的这一点。一个人成为基督徒以后,就会逐渐地在性格上成长,并且在行为上改变,这是一个过程。然而许多人误解了基督教,以为人必须先把生命“清洁干净”,才能赢得上帝的同在;但这并不是基督教的信仰。不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教会中充满了不成熟和心灵破碎的人,他们在情感上、道德上和灵性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一句话说得很贴切:“教会是罪人的医院,而不是圣人的博物馆。”


美好性格的塑造大多是靠一个充满爱、有保障和稳定的家庭与社会环境,但这些条件都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今天许多人成长的背景是一个不稳定的家庭,没有好的榜样,生命中充满了悲剧和失望的经历,因此他们背负着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和过度的敏感,并且缺乏自信心,他们也因此就落在各样困难的挣扎中,例如无法控制愤怒、羞怯、瘾癖等等。


假设有一位女士,她过去的生命是很破碎的,现在成了基督徒,性格就开始有显著的改变。虽然如此,比起另一位生活适应力较强、自觉不需要任何信仰帮助的女士来说,她仍然较为缺乏安全感和自制力。假如你在同一周内遇见这两位女士,除非你知道她们的人生过程有着完全不同的起点,否则你就很可能会下结论说基督教的价值不大,基督徒也达不到他们自己的高标准。在通常情况下,那些生活比较艰难、品格比较“低于标准”的人,往往比较可能承认他们需要上帝,并且归信于基督教。所以我们不应该有错误的期望,因为许多基督徒的生命的确是比不上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正如住在医院中的人的健康状况,一定比不上那些参观博物馆的人)。


来源:提摩太·凯勒《为何是他》

服侍华人教会,建造正统信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