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rtnet
artnet创建于1989年,总部位于纽约,是世界第一家上市的艺术品交易研究网络平台。artnet新闻是一个一站式艺术资讯平台,围绕全球艺术市场的热点事件、趋势、人物,全天候不间断提供业界最权威的调查分析和深入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artnet

策展人孟璐:古根海姆大展在美国讲述了一个怎样不同的中国(下)

artnet  · 公众号  ·  · 2017-10-04 0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孟璐(Alexandra Munroe)


孟璐(Alexandra Munroe)是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部三星资深策展人,也是即将于本周开幕的、备受关注的中国艺术大展“世界剧场”的策展人。展览尚未开始即因三件与动物有关的作品招致大规模的争议与指责,而这场artnet新闻主编Andrew Goldstein与孟璐的对谈,亦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格外引人关注。


相关阅读:

策展人孟璐:古根海姆大展在美国讲述了一个怎样不同的中国?(上)


孟璐(Alexandra Munroe)x Andrew Goldstein


你提到自1987年的展览后,中国就撤销了对当代艺术的官方支持,但随后官方又在2000年举办了上海双年展。 我猜想这是由于在克林顿时代的尾声,所谓“地缘政治软实力”深入人心,但有更具体的理由吗?


从左至右:汤伟峰博士,艺术家蔡国强和孟璐。图片:致谢Kris McKay © 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 New York


我认为这与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 他们那时非常渴望成为奥运会主办国,所以他们非常明智地意识到,他们需要支持自己的艺术家,并重整旗鼓,在政策上进行改革。此外,Harald Szeemann在他策划的1999年威尼斯双年展中,也精心地加入了20名中国艺术家,蔡国强也在当年获得金狮奖。 中国发生了巨变,在经济增长下自信蓬勃,不仅对文化融合有了更深的意识,也对文化经济利益有了更广的了解。


孟璐与艺术家艾未未。图片:致谢 孟璐个人网站


在画册中,你引用艾未未的话说:“我认为我的立场和我的生活方式是我最终极的艺术追求”。你同意吗?


我觉得很多艺术家都是这么认为的。 这就是杜尚的精神遗产——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艺 术同等。 艺术创作和生活没有区别。 我们以八十年代末作为展览起点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一年中国艺术家与六十末的美国和欧洲艺术家面临类似的境况。正是由于艺术家们处于这个怀疑的状态中,后期的观念艺术、后极简艺术和行为艺术才得以有效地演变发展。这是一个新的观念,我们不能只是想在工作室中争做英雄主义或隐居,我们必须在生活中行动。我们必须成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


相关阅读:

“若博物馆无法捍卫权利,将是社会悲剧”艾未未发声力挺古根海姆

专访古根海姆策展人孟璐:《世界剧场》的本意就是残忍和野蛮


这不仅仅是打破了艺术与日常生活行为之间的界限,它也消解了艺术与社会的分裂。 而且我认为共产主义的精神遗产使中国艺术家对此观念有着更特殊的关系,在那里你被教导的是艺术和社会是一样的整体,任何无用的美学都需要被消除。它是现实主义的艺术。


这种思维方式开始与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一种艺术运动产生共鸣,此为关系美学(从整体人类关系和社会背景发展的艺术实践模式)。它来自于一组不同的立场——使艺术从空洞的高概念论主义的圣殿中走出来并将其推入街头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就是行为艺术复苏的背后。 这些不同的态度在同样的时期一起碰撞发展,这是我们认为为什么将中国艺术家(在中国或巴黎,纽约或东京的工作)的作品纳入我们对近二十年发展认知尤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他们是相互关联的。

显然,在此次“世界剧场”的展览中有很多作品不会在中国出现。 你与中国官方合作沟通关系是怎样的?


相关阅读:

深度:古根海姆中国展,紧急撤展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们与中国艺术院校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由教育部直接负责的。 我们在中国美术学院策展研究项目组的主持下,与杭州的同行们举行了第一次咨询委员会会议。我们展览中的许多艺术家在杭州生活和工作,并在该学院任教。 我们连续四天充分讨论了这次展览的想法,包括标题。 这个展览的关键人物都在这个会议上,包括高名潞。


随后,我们在今年3月份在北京央美主持下召开了第二次咨询委员会会议,院长范迪安主持了为期四天的会议。王晖,清华大学优秀的历史学家,是我们的演讲嘉宾。他们(诙谐的)对我说:“知道吗,我们不会找你麻烦。 我们很高兴邀请您来这在我们的主持下进行交流,但让我们在校园内的海报中称此展览之为’世界剧场’,您可以在这之后表达任何观点”。最终,校园周边的海报只写“世界剧场”,我们也没有意见。


换句话说,中国学界对我们非常重要。 我不会透露他们是否给予我们祝福,但许多展览中的艺术家都是杰出的教师。这个展览不会对任何政治立场进行评断。 这是一个提醒人们对这个艺术时期重视的展览。 这里有很多视角呈现,一些艺术家对于立场的表达是微妙的,一些艺术家是相当政治激进的,一些艺术家根本不是。我认为过度政治化看待这个展览是一个错区,因为展览的蕴意比单纯政治化更微妙的多。 艺术家也远比这些更睿智。

我认为这是重要的一点——这是关于一群艺术家作为世界公民的展览。



“大地魔术师”开幕期间的宴会(从左至右):杨天娜、黄永砯、顾德新、白南准、杨诘苍,1989。 图片:艺术世界


展览中百分之三十的艺术家在海外生活和工作,大约有百分之五十的作品是为国际展览而创作的,包括文献展、“大地魔术师”(Magiciens de la terre,八十年代末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重要展览),以及好几届的威尼斯双年展。 这不是关于政治身份的展览。 这是一个关于一批在国际上的艺术家展览,他们碰巧与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产生了联系,这个国家比任何其他一个国家都经历了更多的历史变化。


参加“大地魔术师”展览的中国艺术家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合影,从左至右:黄永砯、顾德新、杨诘苍,1989。图片:艺术世界


你不必成为中国专家才能了解这个展览, 我也不想让你离开展览时成为一名中国专家。 我想让你离开时更加意识到作为当今世界一份子的复杂性,尤其像中国所呈现出的。 作为我们美国人生活在我们自己成熟发达的艺术世界中,展览中的某些作品所表达的现实,是我们不曾体会思考到的。


当谈到我们美国已然高度成熟、发达的艺术圈时,艺术在更广的美国文化中已经成为了最高品味和财富的象征,是一种名流明星想要追逐的商品——所谓终极奢侈品。那么,当代艺术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那当代艺术只是中国巨大文化产业中的一部分。 我们必须记住,水墨画和书法仍然是中国艺术的主流体裁,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被水墨艺术家所主导的。中国当代艺术还有许多其他形式,大多植根于某些传统工艺艺术,如剪纸。 而这些其他形式的艺术以及用VR(虚拟现实)和其他新媒体创作的艺术家在学术界中也很有地位。 看中国艺术学院的课程是有启发性的,因为它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得多。


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当代艺术是小众的。 但它与创意产业越来越相关。 艺术、数字创新、时尚和建筑在中国比在我们这里(美国)更加一体化。艺术产业在中国,没有像在美国和欧洲地区如此根深蒂固的层次结构,针对于明确区分开来的艺术与建筑与科技相比。 “中国艺术家”身份符号不再是艺术家们创作时优先考虑的因素。 当代艺术现在在学院被教授,并有一个市场——是一个热门的国际市场。 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每年有近一百万访客。


把中国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样本来研究已经没有意义了。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了。


文:Andrew Goldstein

译:Hongxiao Wei

编:Cathy Fan


#从孟璐访谈录中,你收获到了哪些信息?你是如何理解东西方当代艺术中的异同?请在留言中与我们分享。


artnet
通讯

掌握一手艺术资讯
进入公众号对话框
留下你的电子邮件

artnet微信平台是由Artnet全球有限公司独家授权的平台,任何出版机构或微信公众号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artnet微信平台或翻译来自artnet News网站的文章,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artnet创建于1989年,总部位于纽约,是世界第一家上市的艺术品交易研究网络平台,其宗旨是致力于提高艺术市场的透明度。artnet开发的全方位产品用最完整的艺术品数据库和藏家网络,为顶级银行、保险公司、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服务。

artnet新闻是一个一站式艺术资讯平台,围绕全球艺术市场的热点事件、趋势、人物,全天候不间断提供业界最权威的调查分析和深入评论。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artnet

立即传送至artnet阅读更多全球艺术新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