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nitama讲道理
首个面向华语动漫爱好者的动漫主题电子杂志。功能包括:订阅专栏推送、读编往来。更多精彩期待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银行家杂志  ·  从初心到城心 ... ·  3 天前  
刀法研究所  ·  金价再创新高,为什么赚翻的是老铺黄金? ·  3 天前  
刀法研究所  ·  “年味”淡了?品牌如何用三招在春节破局?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Anitama讲道理

动画导演羊廷牧专访(二):毕业后出任制作总监

Anitama讲道理  · 公众号  ·  · 2017-08-05 16:58

正文

图片来源:《拜见女皇陛下》


欢迎关注 Anitama 订阅号!


羊廷牧,1986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后跨专业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硕士毕业后进入慈文紫光任制作总监,现在日本参与动画制作。参与过《摩尔庄园》系列、《神秘世界历险记》系列、《大鱼海棠》等十余部国产动画电影的主创工作,pv短片《影之刃2》、《拜见女皇陛下》等都在观众里获得了较高评价。


——话说回来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之后,你又是如何学习的呢?在动画方面,学校能教的你肯定很有限。

羊:其实在学校里我更加偏向于学习实拍片方面的东西,比如摄影啊声音啊,更多时间花在接动画公司的活儿。因为我没有所属,所以什么公司的活儿都可以接,分镜背景都有。相对于学校,其实是在动画制作现场学到的更多。


——就是说虽然你还是学生,但是实际上已经就业了。那么研究生毕业前和毕业后工作上有啥变化吗?

羊:其实变化不算太大,不过学生时期是自由身,毕业之后则是去了慈文紫光做制作总监。


——为什么能一下子担任那么重要的职位?

羊:因为我本身在北京这个圈子里的评价还不错吧,当时还被称为“活王”(笑)。


——干活的活?(笑)

羊:是,当时曾经一个月画了四五十分钟的分镜,一个朋友来抱怨“你把活都干了,我们都没活干了”(笑)


而且我接触动画电影项目很早,08年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动画电影项目,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已经经历过至少三四部的动画电影从零开始到最后上映的过程。加上二维动画的绝大多数环节我都可以自己上手做,所以对一个动画作品是怎么做出来比较有整体意识和控制力吧。



慈文紫光和有妖气联合出品的《拜见女皇陛下》的动画,羊廷牧负责导演。


——所以说你不算一个科班出身的动画人,并不是学院派啊。你觉得学校里出来的和直接进动画公司有什么差别吗?

羊:一般情况下,到正规专业院校会让视野更开阔,比如说在北京电影学院或者中国传媒大学,老师会带你看更多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片子,这样还是会有帮助的。第二是在学校里有机会自己完整做一个片子,进入行业开始工作之后干这事是非常困难的,很难有这种机会。不过如果真想学到动画制作的实战技术,那还是在行业内学得快学得好 。


——其实比如刚才说的中传北影,毕业设计能出现很多质量非常高的片子,但是似乎这些人才很难和工业流程接头?

羊:因为自己做短片和工业流水线差别是很大的。自己个人或者一个小组做一个片子,每个环节都在加分,一段成片后期合一遍可以马上看到哪个部分不舒服,可以退出去对这个部分进行修改,这样可以反反复复试,试到满意为止,甚至最后试出来的效果和最早设想的已经完全是不同方向了。而到了工业流水线,大的效果方向是定死的,而且基本上每个环节都在减分。流水线一步一步做下去是不能倒回来的,倒回来就会花费制作周期和成本。这种情况下就非常考验制作者对每个环节的预判能力,这种能力不在流水线中工作过是很难培养的。


现在的确有很多天才,他们用自己的一套方法做个完整的片子能做得很顺手,但是要和行业衔接的时候,却不知道只做流水线当中的一个局部的时候,怎样才能做好。因为长期以来,他都是习惯了看着最后成品,靠直觉来判断的,到了工业流水线,把环节一个个细分后,对单独其中某个环节应该做到哪个度,才能和别人的其它环节配合,就缺少经验,把握不准感觉了。


工业生产毕竟是团队作业,环节标准的设置和审核,以及环节之间的沟通这些并不比画画来得次要。而这类能力在个人制作里是几乎得不到锻炼和累积的。


——另外适应性的方面可以也有问题吧,个人做片可以挑自己喜欢的做,而到了行业中可能什么都得做。

羊:嗯,这和命题作文和自由发挥一样,完全是两码事。命题作文更考验技术,因为你需要做的是别人的想象中的感觉。需要对“哪种细节技术会带来怎样的视觉和心理效果”这方面有相对精确的理解才行。而个人自己做就是看自己的感觉,自己怎么看得舒服就怎么来,可能并不真的了解本质的技术原理,只是反复调试出一个不错的效果就保留下来了。这种习惯到了命题作文的情况就会非常被动。试出了一个看起来不错的视觉效果却不符合导演要求的情境,要想符合情境又画不出好效果。


——最近产生做动画兴趣的人很多,但是动画中有很多不同的职位,比如作画、美术、摄影、演出等等,那么新人该如何选择个人方向呢?

羊:这个问题对大多数准备入行的年轻人来说,确实令人迷茫。我一般会在面试的时候也会和应聘者聊到这方面话题,帮助他做判断。简单说,我把刚入行的创作类人才大致分为三个大方向:原动画、背景、后期。如果入行时某一方向的技能本身有相对优势的,那就先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先能保证糊口,并且最好把原有技能累积到行业均值以上,之后随着对行业有更多了解后再考虑要不要转方向。


如果因为三个方面的技能点都差不多而产生犹豫的,那未来想做导演或者喜欢画动态的人,就建议接受原动画的训练,这样即使以后转成分镜、导演后,对现场的控制力会强很多,因为在动画里能控制原动画就相当于在实拍中能控制演员,这对导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技能之一。而那种对单幅画面和美术风格非常执着、未来想发展成类似艺术总监的人,则建议从背景入手。因为一个动画,大的氛围、世界观首先是靠背景、色彩呈现出来的,有背景能力的人会比只能画人物的人,更容易控制和传达整体方向。而如果是想成为能对生产环节总控管理的人,比如未来成为制作总监的,则比较建议从后期做起。因为后期人员往往面临前面环节拖周期后对后续工作的影响,以及前面环节素材准备得乱七八糟,自己要帮着擦屁股,这些令人深恶痛绝的经验,会让你对周期和素材准备更加敏感,而且对各个生产环节的整体平衡感有帮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