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闻晨报
一网打尽新闻晨报当日重要新闻详细报道、晨报读者活动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新闻晨报

【尴尬】共享单车乱停坑苦虹桥镇政府:每月雇53人、花几十万“擦屁股”!

新闻晨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02 08:08

正文




无处不在的共享单车让虹桥镇城管部门已然无所适从,明知违规行人要骂,还是将本就不宽阔的吴中路人行道大半部分划給了共享单车;本想通过没收改善市容,结果自己收上来的一万多辆违停共享单车,自己又灰溜溜放回路面……



将部分路段人行道大半设为单车停放点,行人只有半米宽的“羊肠小道” 本文摄影:张佳琪


记者 张益维


一场原本发生在闹市区的单车管理难题,如今在非中心城区上演,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怪象:吴中路人行道大半划給单车,行人被逼上非机动车道


吴中路是一条东西向马路,道路两边分布着大量的办公楼宇。由于建设年代早,吴中路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并不宽阔,较窄的路段宽度还不到两米。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吴中路本就不宽的虹井路至银亭路路段的人行道,被划上了线,设置成了共享单车停放带。密麻麻停放在人行道上的共享单车,使原本就不宽的人行道,变得非常狭窄。


共享单车占据了人行道的大半部分。


你看看,这哪是人行道啊?”61日上午,路过的一对老夫妇忍不住感叹。由于是上班时间,吴中路上的单车停放带被摆的密密麻麻,毫无空隙。尽管车辆已经被尽量摆放整齐,但由于道路空间有限,人行道上留给行人的空间仅有半米宽,只容一人通过,只要共享单车稍被停放的不整齐,行人就难以前进。


两位老人一边向前走,一边小心翼翼避开共享单车的车轮。窄窄的空间里,一辆倒掉的共享单车就足以将羊肠小径堵死,行人只能踮起脚小心避开,宛如穿梭在共享单车丛林中。


被共享单车侵占的人行道让每天在附近出入的老夫妇很是忧虑:车子排得这么密,我们每次从这走都很担心,走非机动车道吧,怕不安全,走人行道又怕被共享单车绊倒。


记者注意到,除了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更多的行人已经放弃了人行道,改走存在风险,但更为开阔的非机动车道,而在吴中路的人行道上,行人寥寥无几。


城管:明知这样做不对但不做又不行


根据《上海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占用人行道设置公共交通站亭、出租车扬招牌、电话亭、书报亭、非机动车停放亭(点)、阅报栏、流动厕所等设施的,应当在宽度大于三米的人行道上设置,且应当保证设置设施后的人行道通行宽度不小于一点八米。


那么,相关管理部门为何会不顾法规,在如此窄的空间内,设置共享单车停放点呢?


我们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说起划线,虹桥镇城管中心工作人员也是一脸无奈,虽然知道有这样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上,如果按照规定设置共享单车停放点,整个虹桥镇,可能都没有多少合适的空间。


该工作人员介绍:虹桥镇有两个特点:一是办公楼宇特别多,在附近工作的白领对共享单车的需求特别大,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共享单车涌向写字楼附近;二是建设较早,许多马路是后期扩建的,预留的人行道宽度有限,符合3.3米宽度的人行道很少,如果按照条例要求设置停放点,共享单车停放的空间难以满足市民的需要。” 而在吴中路的人行道上划停车线,也是无奈之举:吴中路两侧写字楼很多,企业出于自身管理需要,不许共享单车进入场地,共享单车只能停在有限的市政道路空间里。如果不在附近规划停车线,又会被骑行者投诉停车难。


你别看现在车子堆得满满的,到了晚上七八点钟,写字楼里的白领下班,这些单车一下子都没有了。如果晚上白领用车的时候发现没车,又会抱怨我们把车子都运走了,或者投诉我们把停放点设置远了。这名工作人员说,共享单车的潮汐现象一直困扰着管理部门。


(这名工作人说的潮汐现象是,白天吴中路道路两侧写字楼区域共享单车爆满、晚上地铁站区域共享单车占道、深夜KTV等娱乐场所前的路段又被共享单车全面侵占。)


共享单车车管员扶起倒地的单车。


我们只能让我们的管理人员将这些车辆不断调配到有需求的位置,并通过规划停车线的方式,让市民尽量有序停放。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虹桥镇被投放了四五万辆共享单车,但目前相关的管理细则尚未正式出台,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先按照市容管理的相关要求管理,保证不影响市容。


诉苦:没收万量违停单车无人领,只能又放回路面


为了更好地管理共享单车,虹桥镇也曾试图通过没收的方式,要求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并约谈共享单车企业,要求给出运营维护方案,过来提车。可是,这些共享单车企业往往都表示想要回被扣单车,但对于运营维护方案却不了了之。


我们没收后放到临时停放点的单车最多时积攒到一万多台,但也不见企业来提车。城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不提车,临时停放点却出现了空间饱和的情况,无奈之下,虹桥镇管理方只能将被扣押的共享单车又再度放回路面,自行聘请管理人员来管理。


相关管理人员还发现,尽管一万多台共享单车被没收,虹桥镇的共享单车数量却丝毫不见减少,大量的共享单车以被投放、或自然流动的方式进入虹桥镇,单车乱停的相关投诉占城管中心所接到投诉的40%左右。


现在,我们只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他们将违停、或者过度集中的共享单车调配到需要共享单车的区域。虹桥镇城管中心工作人员苦笑着说。


而这样的管理,代价是大量的人力成本,目前虹桥镇政府专门聘请了53名工作人员管理单车,人员工资加上用车费用每月价格达几十万。市民反映的吴中路单车占道的问题,现在的解决方案也只能有如下两种,第一是等吴中路修好后,调整车辆的摆放方式,将留给市民行走空间扩大一些,但是即使调整,也不可能符合1.8米的规定;第二就是取消吴中路上的停放点,让聘用的管理人员辛苦些,每天等白领上班后,将他们骑过来的共享单车从人行道上搬走。虹桥镇城管中心工作人员说。


放着共享单车的人行道,有的地方窄得只有一只脚的宽度。


企业:已配备运维人员,并会不断优化


共享单车的运营维护,这一本应由单车企业承担起的职责,如今成了政府管理的难题。那么,单车企业的运维人员究竟是如何设置的呢?


ofo小黄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上海的运维人员数量和单车投放量大概为1人/300辆单车,会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ofo小黄车线下为网格化管理,每个指定区域都会配一个运维师傅,负责修车和车辆摆放,这些师傅会统一着装,佩戴工牌,管理乱停放、查看车辆状态是否有损坏、调度等,随时排查区域内有问题的车辆;各个区域都有专门的负责人,争取做到有问题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解决。


而摩拜单车工作人员则表示,摩拜单车高度重视停车管理和有序停放等问题,并配备了足够、专业的运维团队进行区域车辆管理和调度,长期以来也和相关政府部门有过多次积极沟通,共同探讨停车管理的有效解决方案。今后,继续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更积极与各方沟通,和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起有效的协助机制和渠道,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共同推进共享单车行业良性发展。


一名单车专管员叹苦经

共享公司前脚随意投放,我们后脚跟着搬


我叫马建国,今年3月,我加入了上海临吉地市容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公司受虹桥镇政府委托,负责虹桥镇路面上的共享单车维护工作。我负责的是吴中路路段,每天的工作主要是将摆放不整齐的车辆摆放整齐,将乱停的车辆搬到划有白线的区域,将多出来的车辆调度到需要的地方。每天从早上七点做到晚上七点,每天搬车1000辆左右。


单车专管员正摆放着车辆。


曾当过兵,所以这份工作对我而言并不算苦,就是费手、费脚。我将乱停的车子抬起来,再一步步搬到白线里,时间一长,我的手脚都是硬茧,有些会裂开。下班并不准时,经常会因为一些车辆大量堆积在某个地方而加班。


因为我们只能管车,不能管人,所以很多时候,明明看到别人违停,也没法阻止。每天在路上转,经常会遇到共享单车企业进行单车投放,有些时候,他们投放的地方根本不是停车区域,我们就会上前阻止。有些人很好,配合离开了;有些人却会反问我,“你是警察吗?你有什么权力管我们?”没办法,只能是他们在前面投放,我们在后面收,再搬运到能摆放的地方。还有的时候,因为写字楼不允许单车进入企业区域,他们的保安就将单车清理出来,随意堆积在门口,我问,你们怎么不将单车摆放在白线区域呢?他们也不会理,我只能默默地将车搬走。


实际上,累是小事,比较令人难过的,是经常不被人理解。我长期在吴中路上搬车,附近的白领都认识我,有时候他们看到我搬车,就会说,“你好坏,你将车都搬走了,我们骑什么?”但是如果我不搬,又会被行人指责,“你好坏,怎么车子堵了路也不管”。有时候搬车时候不小心,车子掉到地上,又被说,“怎么不爱惜车辆”。不过,也会遇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很理解我们,说我们辛苦,那个时候心里感觉暖暖的。


[相关新闻]

上海共享单车已超45万辆

预计本月中旬发布共享单车团体标准


记者 李晓明


晨报讯 共享单车要不要采用GPS定位?经营者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使用者又要注意哪些问题?……记者昨日获悉,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本市共享单车团体标准已经通过专家审定,预计将于本月中旬对外发布。


作为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工具,共享单车一推出就广受欢迎。截至目前,本市共享单车投放量已超45万辆,注册用户450万余,但共享单车快速发展中出现了管理不规范、车辆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针对该情况,今年,市质监局指导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开展共享单车调研工作,确立了由行业协会组织制定和实施关于共享单车的系列团体标准,并以市场主体自律和良性竞争为主要途径推动共享单车规范发展的思路。


据介绍,该团体标准增加了车辆维修和报废时限要求,内容涉及民众关心的平台建设、运营要求、设施设备维护要求、计费方式、押金管理、投诉举报使用人诚信体系管理和使用者伤害赔偿等,为共享单车规范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对共享单车的使用年限规定为“连续使用三年强制报废”、最大载重量不大于100公斤;对“客服通讯应保证全年24小时开通,投诉能在48小时内处理”、“主动购买人身和第三者伤害保险”、严格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对使用者要求“实名登记注册”、身高在1.45-1.95米之间,年龄要在12岁以上。


记者从市自行车协会获悉,该标准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已经于5月31日正式通过专家审定,预计将于本月中旬进行公布。


来源|新闻晨报

编辑|吴繁

给晨报君加油,点个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