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全程管理,足量为要——β受体阻滞剂在ACS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5-22 20:44

正文

ACS发病迅速,且容易复发,这一特性决定了ACS患者的管理不仅在住院期间。从发病时的救治到出院后的二级预防,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让ACS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所保证。ACS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规范化,才利于让所有医师去执行、操作,其中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尤为重要。《门诊》杂志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沈潞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新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沈成兴教授共同分析在ACS全程规范化管理中β受体阻滞剂应如何应用。

沈潞华:ACS的管理需要整个团队共同努力

ACS的整体管理包含冠心病发病前的一级预防、ACS的及时诊断与治疗以及出院后的二级预防。从控制危险因素入手,进行大众医疗常识普及,以及对ACS发病时的救治,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相关措施也在不断改进。而大众对ACS发病治疗出院后的二级预防仍然存在重视不足的问题。ACS急性期住院治疗,只是对罪犯的病变血管进行血运重建,恢复对心肌的供血,而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却仍需长期进行,遏止其进展,因此需加强患者对二级预防的认识。ACS患者的管理不仅是住院时医护人员的工作,而是还包含了出院以后与基层医师、护士、患者与患者家属协作,齐心协力帮助患者避免再次发病,提高生存质量,这是一个团队的工作。


ACS患者在出院后的二级预防管理同样需要从危险因素入手,如戒烟、戒酒、适度运动及康复治疗、控制血压、心率、血脂等,更为关键的则是药物治疗,总而言之即是遵循“ABCDE”的治疗原则,改善患者预后,防止ACS复发,减少再住院风险。其中的“B”则包含了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在ACS的二级预防中,β受体阻滞剂具有改善心功能,防止恶性心律失常,降低死亡风险的关键作用,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应早期、足量、长期使用。ACS患者在随访时,医师应根据患者血压、心率、症状等对β受体阻滞剂剂量进行调整。按照指南要求,β受体阻滞剂在ACS急性期可以从25 mg短效制剂起步,2~3天后转换为缓释制剂,并在随访过程中逐步加大剂量直达靶剂量或最大耐受量,根据中国COMMIT-CCS2研究,共有四万多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加,绝大部分均能耐受琥珀酸美托洛尔190 mg/d的剂量。为了加强ACS患者管理,我院建立了行PCI的ACS患者的随访门诊,对出院患者进行专业、统一的随访与管理,下一步则是针对所有ACS患者建立随访门诊。



杨新春:规范化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ACS已经成为当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发病迅猛,如果及时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随着业内的关注以及胸痛中心的发展,ACS的救治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少省市或中心开展了ACS规范化管理,在急救以及院内治疗上逐步规范,管理体系逐渐成熟。但在基层地区,不少患者仍然难以得到及时救治,同时也存在治疗不规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重视,大部分学术会议都开展了基层论坛,加强基层医院的建设和基层医师的培养。


目前ACS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药物使用不规范。以基础用药β受体阻滞剂为例,由于ACS发病时造成心肌损伤,造成心功能降低,而β受体阻滞剂使用后能够降低心肌收缩力,可以减少心肌耗氧,减轻心肌缺血状态,从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肌。在再灌注治疗时代,及时的再灌注治疗可以迅速开通血管,让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快趋于稳定,因此指南建议在24小时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根据个人经验,对于无禁忌证的ACS患者,配合再灌注治疗,在12~24小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ACS的另一特点是容易复发,因此决定了在急性期出院后,患者仍需要长期随访管理。如β受体阻滞剂应长期、足量服用,而很多患者在出院后长期处于低剂量,并未达到指南要求的靶剂量或最大耐受量。因此,ACS的规范化管理应从多个时间段、多方面、多层次进行,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沈成兴:准确评估患者状态才能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

ACS发病迅速,易危及生命,而且经治疗后容易复发,因此需要全程管理。医师在于患者的交流中,应让患者充分了解全程管理的必要性。指南是根据临床研究结论所总结出的当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因此各专业学会均提倡遵循指南用药,对患者进行管理。然而我国当前指南与临床实践存在差距,指南贯彻程度不足,尤其在基层医院更为明显,最突出的表现在药物治疗方面。


对于ACS患者,最佳药物治疗包含了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ACEI类和β受体阻滞剂。目前抗血小板药物和降脂药物的使用基本可以按照指南进行,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却存在诸多不足。医师首先需要做到的是评估β受体阻滞剂是否应用,对没有禁忌证的ACS患者均应使用;其次则是是否用到了让患者获益最大化的合理剂量。指南要求达到190 mg/d靶剂量,临床中由于个体耐受差异存在,让许多医师难以进行判断,可藉由循序滴定找到病患最大耐受剂量。由于医师工作量大或认识不足的原因,临床随访时忽略了对患者血压、心率等整体状况的跟踪与评估,造成医师在调整β受体阻滞剂剂量时不够精准。因此加强患者管理的同时,对医师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与提高同样重要。



医师简介


沈潞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名誉主任,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的工作已40年,担任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参加国家八五、九五有关冠心病项目课题的协作研究工作。曾二次出国进修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曾任和现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北京医学》、《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等多种期刊的编委或常务编委,发表文章80余篇,参加过7部著作的编写。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三次,北京市卫生局奖一次。


杨新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委,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委,北京市高血压防治学会副会长。担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等编委。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10余篇。


沈成兴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心内科主任、欧洲心脏病学会Fellow,中国医师协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常务理事,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委,卫生部冠状动脉介入培训导师,多家国内外期刊审稿人,曾赴法国、德国进修学习。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5项,参编专著6部,副主编2部。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及心血管危急重症的诊治。



扩展阅读


反式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

常用植物油的脂肪酸均属于顺式脂肪酸。植物油部分氢化过程中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代谢研究和人群研究证明,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不仅升高血LDL-C,而且还降低HDL-C,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风险。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氢化植物油(如起酥油、人造奶油)及其制品(如酥皮糕点、人造奶油蛋糕、植脂末)、各类油炸油煎食品、高温精炼的植物油和反复煎炸的植物油。目前,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还很低,但还是推荐尽可能地减少氢化植物油及其制品的摄入,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