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荣说
说旅游,说品牌,说策划,说古论今。 谈读书,谈生活,谈工作,谈天说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跟我学个P  ·  除了DeepSeek,这个AI工具做的PPT ... ·  2 天前  
曹将  ·  分享最近的小启发 ·  2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真High! ·  2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计算机开始跌落神坛,想不到这么差...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荣说

蔡红:北京乡村旅游发展需力推产业集聚概念 | 乡村振兴与北京旅游发展沙龙3

小荣说  · 公众号  ·  · 2017-12-15 16:00

正文

编者按

12月12日,由北京旅游学会主办的 “乡村振兴与北京旅游发展”主题沙龙活动 在京举行。北京市一直在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北京模式”。本次活动上,专家学者们云集智慧,共同探讨北京乡村旅游振兴新路径,也为其他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小荣说】推出系列专题,独家分享“乡村振兴与北京旅游发展”主题沙龙活动的精彩内容。

本文是由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 蔡红 的发言内容整理而成。

旅游事业的发展需系统化运营

北京的乡村旅游已经做了十多年,但整体水平比较低,产业类型属于碎片化。十年前北京还有怀柔的雁栖镇和“夜渤海”的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但是现在很多都是分散在各个地方,当然这里面可能因为有土地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但是如果长久下去,这对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将非常不利。今年4月份去湖州调研,湖州的主任非常明确地说,湖州发展乡村旅游开始是向北京学的,他们开始读的那本书就是《乡村旅游北京模式》,但是在这些年发展的过程中,湖州设定了十大乡村旅游集聚区,最为熟悉的莫过于莫干山国际乡村旅游集聚区,但是现在北京很多是碎片化,没有形成集聚概念。如果产业没有形成集聚的概念,这对于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的确非常不利。

目前,无论市森林乡居还是国奥乡居已经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乡村的产业生态环境,今后还有一个可能性,未来发展之后,有可能会改变乡村社会组织的建构,将来或许还将形成新乡村的概念。

今天我们谈乡村振兴和北京旅游发展,其实还有一个北京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事业的发展体现在很多层面,从很小的层面来看,我昨天看美国城市纳帕相关的材料,纳帕每年的接待人数是仅次于加州的迪士尼,形成了四百多个酒庄,十大重点酒庄集聚区,并且有一个统一的网站。北京这么多年,农委好像有农业的旅游网,但是到现在为止,运营的状况也不是特别好。目前为止,政府层面可能有一些相关政策的支持,但是系统化运营模式没有很好地去做。但是纳帕不是,它是 统一的运营、统一的营销、统一志愿者的招募,这些都是属于旅游事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助推器。

外国游客在古北水镇享用晚餐

乡村旅游国际化需提升产品品质

下面谈一下 乡村旅游国际化的问题。2011年当时我们做了一个调研,有两千多份问卷,最后发现, 外籍人士来到北京,希望体验北京最多的是世界遗产类的旅游景点,其次是自然风光,再其次购物、本地民 俗,然后是乡村旅游。 在2011年的统计里,有23%的国际游客很想到北京的乡村去感受一下。以前北京有很多国际驿站,最早的是王城酒店,但我们这次调研的时候发现他们关了,有的在做相关的转型。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人群是有着大量休闲度假需求的,但是乡村目前的确非常少,包括 入境外国人乡村旅游产品的提升供给严重不足。 北京去年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相比,出境旅游比入境旅游多150万人次,也就是说出境旅游北京是500多万。我们在研究乡村旅游问题时,研究了19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意大利、法国、美国乃至于韩国和日本,都在向中国游客推他们的乡村旅游产品。其实 乡村旅游这个市场的范围的确是非常大,而且它要求的品质非常高。 我看了北京市旅游委的网站,今年北京入境旅游还是属于下降的,下降6.8%。持续的下降对于北京国际交往中心是比较大的讽刺,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怎么说,假如说我们把乡村的产品做好了,也能够成为北京旅游产品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士关注北京,到北京来旅游,同时也能够起到一些疏解的作用。

罗红艺术馆

旅游人才培养需多方协力

下面谈一下旅游人才的问题。 因为我们是从院校过来的,院校这个层面,我们尝试着把一些乡村旅游选修课放入其中,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很感兴趣,绝大部分学生兴趣度不是太大。因此关于旅游人才培养,有没有可能政府出面?因为现在学校各种竞赛很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像民宿学会或者政府层面是不是可以做一些相关的比赛?比如某共享 平台打算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在北京几个郊区县选了几户,在京津冀地区选一些院校做一个设计大赛,进行软装方面的设计,这个设计方案拿出来之后,由该平台进行 落实。最后如果学生取得了这个比赛的大奖,有一些相关的奖励措施和政策。这种做法 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乡村的产品,包括乡村的需求。比如说我们可以跟有些大学合作,我们有旅游管理专业,清华大学有建筑专业,是不是可以建立这样的机制,让更多的莘莘学子关注我们。

然后是教材编写的问题,湖州现在非常想做全国整个乡村旅游教材先导者,但真正好的模式还是需要靠业界,比如说学会。像乡居专门是管家的一些培训,应该有哪些步骤,这个可能是院校的老师编不出来的,我们可以在理论上做成体系,但是这个需要去做一个搭台,共同完成这件事。系统的教材非常重要,而且有些教材完全能够做成可视化,甚至是卡通化的,这样它的推广可能会更好一些。

北京乡村这几年也有亮点,比如说国际驿站里,我推荐把罗红艺术馆申报成国际驿站。海淀那边有香山,格式风格特别鲜明,也能够成为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相关亮点。 北京乡村旅游有好的内容但亮点不够,没有形成集聚,希望未来 能够走产业集聚的概念,把产业品质更好地提升。

谢谢!

特别说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