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乌鸦电影
同样的电影,不同的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销售与市场  ·  量贩零食“超市化”加速,传统零食业绩分化 ·  22 小时前  
命里有票  ·  索尼对于上周六的事故,赔偿来了 ·  2 天前  
叶子猪游戏网  ·  把梦幻西游当单机玩,这个天科五庄真有想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乌鸦电影

戛纳获大奖!这部国产之光,真有这么牛?

乌鸦电影  · 公众号  ·  · 2024-06-21 12:04

正文



从这部电影在戛纳获奖的消息传来,不少观众就对它相当期待。

知名导演亲自操刀编剧,预告片的质感不俗,前方传来的口碑都偏正面…

电影上映后,乌鸦第一时间去影院观摩。

但看后的心情,却有些许复杂:

《狗阵》

2008年,西北某乡镇。

38岁的二郎,这天,从监狱刑满释放,回到了家。


曾经的二郎,弹得一手好吉他,组建乐队,长得还挺帅,是镇上的摇滚明星。

玩音乐、谈恋爱、闯荡世界…独属于年轻人的想法,正等着实现。

但一次意外,一切戛然而止:十年前,二郎误杀了人,被判了劳改。


母亲早逝,姐姐远嫁…

自从二郎入狱,父亲为了躲清净,就独自搬到了镇上的动物园,和外界基本断绝往来。

归家的二郎,没有家人在身边,朋友们也离开的多,熟悉的人寥寥无几。

除了要设法谋生,还要应对受害者家属三不五时的骚扰和恐吓:

杀人偿命,你把我侄子的命弄没了,那我也要你不得安生!


当年,对方卷着乐队的钱跑了,二郎开着车去追,没成想对方失足掉进了山沟沟里,死了…

按理说,这案件意外的成分居多…

但二郎从不辩解什么,应该说,他连嘴都不怎么张。

在他看来,自己 这辈子早就完了,说什么做什么,都不重要。


这里是个以工业化出名,却早已落寞的小镇。

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走了一批又一批。

人越来越少,镇上的狗,却越来越多,多得成了“祸患”:

为了躲避狗群,有车辆在路上遭遇侧翻,差点出人命。


镇上成立了“打狗队”,为了帮助再就业,二郎被安排进去。

绝大部分捉到的狗都要拿去人道毁灭,但每次看着笼中惊恐的眼睛,二郎却总是忍不住放走一些狗…

为这事,二郎没少挨打:我们捉狗你放狗,是存心捣乱,还是想显得你多菩萨心肠?


最近,队里正在找一只患有狂犬病的黑细狗。

阴差阳错,二郎和细狗相遇了。


看着人人喊打的细狗,二郎顶着压力,把它带回了家。

同一屋檐下,一人一狗,互相陪伴…二郎似乎看到了点生活的希望。

但很快,麻烦接踵而至:一次和受害者家属的纠缠中,细狗失踪了…


2024年6月15日,管虎导演和编剧,由彭于晏主演的 《狗阵》 登陆内地院线,豆瓣评分7.4,上映一周没有太大浮动。

今年5月,电影就在戛纳电影节上大放异彩,获得“一种关注大奖”。

但正式上映几天后,网络上的评价,可以称得上毁誉参半:

有网友称赞: “升级版”的管虎,威猛依旧。站在作品履历与人生尺度向回看,沉淀出一部极致克制又满是力量,注入了更多真情与真实的电影。

有网友力踩: 表达不清晰,叙事主题混乱,情感平淡甚至惨淡…除了狗狗的神级演技,贾樟柯的客串惊喜,其他乏善可陈…戛纳的掌声估计都是给彭于晏的屁股,而非真心给剧本。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有几大亮点:

饰演打狗队队长的贾樟柯,用自然、连贯的演技,证明了导演和演员两开花的实力;


饰演细狗的动物演员小辛,凭借出色的演技,获得狗狗金棕榈组委会颁发的“评委会大奖”,并荣获“Palm Dog”特制荣誉围巾。

拍摄结束后,因为实在不舍和狗狗分别,彭于晏已经收养了它。

还有万众瞩目的,彭于晏那露了两次,分辨率挺高的屁股…


一般来说,“国际奖项”的头衔,会让我们对于片子,天然多了点期待…

但很多时候,专业评委的考量,和普通观众不同;

前者对于电影艺术性和专业层面上的侧重和判断,和后者“想看个有意思的故事”的出发点之间,并没有对错高低,只有考量和评判的差异…

从根本上说,各方对电影的喜恶,大多时候出自主观性判断。

乌鸦认为,《狗阵》是管虎导演的系列作品中,下了功夫花了心思的新尝试…

却也是和他过往作品相比,较为普通,甚至平庸的一部。


提及电影,管虎曾说:当一条路走得有点茫然时,那就是时候改变了。

不难看出,这些年,从《杀生》《斗牛》的荒诞魔幻主义的异度空间,到《厨子戏子痞子》的文艺奇幻万花筒中,反手造出历史中的秘密花园;

《杀生》《斗牛》

《厨子戏子痞子》

再到《老炮儿》的血气依然英雄气短,《八佰》中的磅礴历史见众生百态…

管虎的电影,从镜头到故事,都带着一种粗粝的浪漫,真实的虚幻,举重若轻的厚实感。

《老炮儿》《八佰》

在电影中,仍然能感受到导演一如既往的,内敛但生猛、平静又癫狂的魔幻现实气息:

如同海啸一般,涌向公路的狗群,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后,瞬间消失不见;


吊在半空中的人,被仇家浇了一头的汽油,点燃的打火机放在一旁,生死靠天命;

摩托飞驰,人从平地掉入阴沟,以为九死一生,结果又负伤出现…


配合着尘土飞扬的戈壁滩地,人烟稀少的破败小镇,冷漠孤独的行人,阴沉昏暗的天地…

电影的确成功营造出某种,悲凉又凛冽的,绝望又彪悍的气质。


可惜的是,除了这些东西,电影似乎就止步于此,在故事上的发展,似乎乏善可陈…

电影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从摇滚青年沦为了备受歧视的边缘中年,在沉默中放逐自我,甚至放弃生活,俨然一只有容身之所的丧家之犬;

但因为遇到了被误解成狂犬病的细狗,两者互为依靠,互为支柱,在角落里互相舔舐恶意的疮疤…


众所周知,动物是主角的电影,总离不开人狗相依的催泪戏码…

不同于西方对于刻画狗与人相处时的明亮、温暖基调,在传统中国乡村背景下的人和狗的故事,往往更偏向于真实的粗犷、野性、原始、刚烈和凶猛;

但又因为我们过于熟悉这种叙事,所以从两者相遇和相处后,观众就有预感:人和狗,似乎都被安排指向某种,悲剧性的宿命…


还以片名联想到妮可·基德曼的电影《狗镇》:以一个外来女人在小镇里,被欺凌和羞辱的悲惨经历,折射出人性的残暴与邪恶。

能看出来,导演想借捉捕狗的过程,比如送去狗场,挨家挨户搜狗,借着捉狗敛财等等的情节,映射某些镇上人丑恶的嘴脸,和边缘人被排挤的处境;


然而,男主在片中,虽然看似孤立无援,却有发小帮着找工作、有瓦遮头;

父亲虽然对他失望,却留了一小笔钱,姐姐起码还保持着面上的关心、虽然费了周折但打狗队仍然妥协,让他留下了细狗…

如果能狠下心来,将男主角的遭遇推至更加无助和荒芜的境地,也许会更人信服…


还有对于08年奥运、拆迁、农村人口流失等等宏大社会背景的强调,不断渲染主角在一片狂欢图景下的形单影只,可以但没必要…


我无法确定导演是对于“边缘人”的界限认知不够犀利和深刻,还是出于商业考虑,作了某种,有野心但没“贼胆”的妥协,抑或是这几年我对于惨人惨事的接受阈值提高了…

以至于,在看到细狗失踪时,我只觉得“悲剧”的设计感太强,“工具狗”的属性显露无遗,过于突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