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群人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当下的中国,不乏这样的"有抱负阶层"。
前两天在搜狐教育上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我加入了个国际学校家长群,然后吓死了!》。说实话,看完我也被吓到了。
据文章里描述,一些国际学校小升初就要求考托福,小朋友四年级就在背托福单词。有个小朋友在北京一所国际学校,大家问小朋友的妈妈,小朋友是什么英文水平。这个妈妈平静地说:
“我儿子小学二年级,去美国可以给我当翻译,他在修第二外语,每周会有20小时的第二外语课。”
我是从高中才开始接触托福单词,大一才开始学习第二外语的。不难想象,二十年后中国的人才竞争,会是怎样一番高手对决。
更关键的是,写这篇文章的“妈妈”,宝宝才1岁,然而她已经开始做打算。比你有钱有资源的人,还比你更努力,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现在我们国家最富有那群人的下一代受到关注,大多还是因为花花新闻。但可以肯定,未来中国的精英阶层中,会出现越来越多像川普之女Ivanka Trump、巴菲特之子Peter Buffet这样的财富继承人。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国内的阶级固化,翻身很难,但当金字塔尖被这样一群人占领时,才叫真的没有机会。好在还没有,我们还可以努力。
想起另外一件事,这几年“直播”很火,不少网络女主播在这波热潮中赚得满盆满。她们中有很多之前没读过什么书,或者家庭条件原本非常普通。财富突如其来,大部分人花重金购置行头,把自己打扮成名媛贵妇的样子,好像从此变为了“人上人”。
但她们真的实现阶级攀升了吗?
我听说其中有个女主播,把所有直播赚来的钱花在了去英国留学上。在我看来,她是她们中最有可能真正实现阶级攀升的一个,因为她领悟到了阶级与阶级之间,根本的差距是什么。
说起中国,很多人在说机会。我理解的机会是,美国的社会制度已经相当完善,既定格局很难再被改变,相比之下,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反而有更强的社会流动性,以及更多的可能。
中国和美国国情完全不同,但美国精英阶层们的消费行为依旧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至少它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有钱人在做什么,把钱花在什么地方可以让财富保值甚至增值。
Richard Reeves今年6月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Stop Pretending You’re Not Rich》,讲美国阶级固化的严重性,我写了一篇《别再假装你不是有钱人》。但生活中更常见的,是那些咬咬牙去买一只好包,一双名牌鞋子的人。
"这没有什么不对,但你要知道,你与你想要成为的那种人,相差的,真的不是几只包,几双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