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回前诗》,讲述了自己写作《红楼梦》的艰辛。
诗云:
浮生着甚苦奔忙,
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
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
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人生无常,悲喜虚幻,一纸荒唐,就像一场盛大的宴席,终有散场之时,那又何苦奔忙劳碌?痴男怨女,聚少离多,让美人以袖拭泪,让痴心男儿抱恨千古。这就是《红楼梦》,字字浸血,十年辛苦,只有曹公自己知道。
我读这首《回前诗》触情伤怀,黯然神伤。我与曹公当然云泥之别,但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本质上我们都是写作者,某些体会还是相通的。
我写公号自2015年始,当时本来高二不须高考直升南大的一个班孩子,突然间要参加高考。这些学生懒散惯了,不肯一周写一篇作文,认为这种强度会死人的。无奈之下,我一天一篇,日更10多天,然后告诉学生我年龄大,身体差,但一天一篇也没累死,他们一周一篇也不会累死人的,只是和他们打一个赌,就这样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这一诺不是千金,而是整整十年。在这十年里,我有生病,有发烧,有出差,有失眠,有抑郁,但唯一没有缺席的,就是日更一文。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下一篇文章,期间甘苦,也可说是“十年辛苦不寻常”。
关于书名我们曾经争论过很多次。
我在年终总结中写道:
两本书本来的名字叫《恕我真言》和《知无不言》,书名由我同济大学博士周先生书写。但审核下来,这两个书名都有问题。
什么叫恕我真言?书能讲真言吗?真言要恕,这不是话里有话吗?还有知无不言,知无不言不是应该的吗?拿来做书名,是不是别有用心?
好友又赐我两个书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问一答,神来之笔。但审核又说,什么叫行到水穷处?这个没有正能量。
我朋友又改为《我心光明》《坐看云起》,这下正能量爆棚,我以为没问题了,但又没过,因为这两个书名对书的指向性不明。
后来编辑们把书名改为《做最好的老师——我的教育启示录》《做最好的家长——我的教育随想录》,指向性很清楚,但太直白了,我又不喜欢。
最后我取了两个名字,是我最喜欢的两句话,《谁若能点燃闪电》《永远高唱我歌》。
前者是尼采的诗:
谁若能点燃闪电,
必长久如云漂泊。
后者是《海阔天空》的歌词: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
仍然自由自我
永远高唱我歌……
最后都快进场印刷了,文龙玉社长正好看到我的一个演讲:《为幸福而教——好人才有好课》。她如获至宝,觉得这个作书名最好,于是,又把另一本书改为《为孩子而改变——好父母不焦虑》。
然后她再来征求我意见。看到她们对这两本书如此重视,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两本书的推荐语不同。《为孩子而改变——好父母不焦虑》的推荐语有三人。
一是李镇西老师的,当然有很多谬赞,我看成是李老师对我的鼓励。
我发出书稿几天后,李老师在机场,在手机上写好的,这更让我感动。
“读开东的文字,不仅可以读到对教育事业炽热的爱和丰富的智慧,还可以读到对教育弊端的深刻剖析和尖锐批判,更可以读到渐渐被人遗忘的教育常识。他用这些常识提醒教育者,不要忘记我们的初心在哪里。这就是我倾情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还有永远青春洋溢的清华附中的王君老师。“读开东兄,似乎已渐渐成为了我们的日常。从我们的青年,读到了我们的中年。而他的创作热情,似乎从来没有衰竭过。大概率,读他,会读到我们的老年。我多么希望开东一直一直写下去。读王开东,做明白人;读王开东,教慈悲书。这就是我最大的阅读心得。”
既然是孩子,我又请小王子给我写了一个推荐。
“印象中,爸爸永远热情,永远充满斗志,他说自己是一个悲观的实现主义者。
他最喜欢海子的诗:‘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在我眼里,爸爸不只是举火把的人,他自己就是那熊熊燃烧的火炬。
”
《为幸福而教——好人才有好课》的推荐也是三人。
第一是国家教材局的柳夕浪,中国最有学养的教育大家。
“开东不拘泥教师之小,而有知识分子独立人格。举凡为文,从泥土中来,从实践中来,从细节中来,言之有趣,言之有理,言之有胆,言之有识,颇值一观。”
第二是清华附小的窦桂梅。
“人间有大爱,天地要好诗。开东以诗意的语言剖析教育之病,之痛,之难。有彷徨,有呐喊,但更多的是建设。他奋力把一条条小鱼扔进大海,因为每一条小鱼都重要。”
既然是写给教师的,程老师当然有发言权。
她的推荐是:“一个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活在自己的热爱里,让日常细微生动明媚、有滋有味。一个人最有力量的,莫过于数十年如一日,于文字之风,穿古越今,上天入地,领略无尽的人性和诗意。”
小小的两本书,除了我的师长和挚友,还有我们一家齐上阵,这也算圆满了。
此前,很多朋友说收藏了我不少文章,但仍然觉得不过瘾,因为读屏不方便,不如读纸质书带劲。还有很多读者,希望我挑选精品文章,整理出精华版,便于给孩子阅读。
这一点我想说几句。因为我文章可读性强,素材积累多,分析角度较为新颖。不论探讨什么话题,从写作角度都有借鉴之处,尤其是高考考查任务驱动类作文,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任务驱动类,对孩子来说非常合拍。
此前多家出版社来商谈,国内大名鼎鼎某出版社老总甚至登门拜访,但最终我还是交给了漓江出版社。我的成长与漓江出版社密不可分,他们是第一个出我文集的人,这个恩情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