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班主任家园
班主任研究会是研究班主任工作和家庭教育的专门机构,在这里,教师与全国同行一起相互温暖,抱团前行;在这里,你会懂得如何做一名优秀家长,学会与老师沟通,助力孩子成长!
51好读  ›  专栏  ›  班主任家园

父母做的这件事,正在一步步毁掉孩子的未来

班主任家园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2-25 06:59

正文

点击" 班主任研究会 "关注我们

手机,可以成为陪伴孩子成长最好的工具。但如果家长不加以引导,将来手机还给你的就是一个熊孩子。

——小班说

大年初二,按习俗回了趟娘家。又要见到几岁十几岁的表侄子、表侄女,一堆熊孩子,想想都心烦。


想起以前过年的时候,一见面就缠着你玩。不跟他们玩吧,他们像蚊子一样吵得你烦;跟他们玩嘛,就得跟着他们疯出一定境界。


但今年情况却有点出人意料:孩子们惊人地乖,既没跑又没闹,一个个坐在沙发上专心致志地玩手机。不是他们妈妈催促,都不知道起来跟长辈们要红包,而且讨红包时还一脸鄙视的样子。


吃饭的时候,大人们你斟我酌、谈笑风生,孩子们却依然手不离机,眼睛偶尔向菜盘里望望,你才知道他们原来还是活的。


姨婆一脸热切地问孩子读几年级了、准备上什么中学了,得到的都是几个字的回答。她悻悻地说道:


“以前跟孩子们吃饭的时候,他们走走打打,多热闹。现在的孩子一天到晚盯着手机,一句话不说,多冷清。”


家长们深表同感,孩子们却依然沉浸在手机中,管你说啥。


以前的孩子,能玩的东西很少,一只纸飞机、一根小木棍都可以乐活半天,快乐得张扬外放,让人看着也开心;


现在的孩子,能玩的东西更少——手机。在他们认真盯着手机时,你觉得他们都是深沉的思想者。手机仿佛黑洞一样,将孩子的精力都吸进去了。


小孩的种种行为,原因大多在父母身上。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里面有个具有讽刺意味的饭局: 父亲节那天,爸爸妈妈和两个儿子难得一起吃饭。


儿子的手机响了,立马拿起。爸爸不屑地说:“你生意做很大哦。”妈妈补刀:“吃饭时候不准用电话,这是很不健康的。”


这时爸爸的电话恰巧也响了。两夫妻你眼望我眼,爸爸还是拿起了电话,并说:“不过,爸爸就不一样。”妈妈立马说:“他谈的是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大生意。”


“喂,你吃不到海南鸡饭?”爸爸一听电话,离开了饭桌,向对方详细传授吃货指南。


妈妈尴尬地说:“你不要以为这个电话不重要哦。如果他的客户吃不到海南鸡饭,一气之下不签合同,那就什么都完了。”


这时候妈妈的手机也响了,妈妈依然面不改色:“我的虽然不是什么几十万的大生意,不过找我的人,都有很重要的事情。”


一听电话,妈妈脸色都变了:“ 50% ?大减价?那条裙子?那条裙子等了很久了。”边说边笑地又离开了饭桌。


父母想要孩子远离手机,结果转身自己就深陷在手机中。千言万语、敦敦教诲都是假的,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


从前,在所有人都没什么娱乐的时候,家长在闲暇时亲自教育孩子,成了最大的人生乐趣;


而现在,家长陶醉在手机的世界之余,对孩子最常用的教育手段就是:没有做完作业,什么都不准玩;做完了作业,直接丢给他们手机让他们玩个够。


不知道有多少手机,肩负起了教育孩子的重任。


可是,由手机教出来的孩子,面临很多问题:

情感能力缺乏


孩子在手机的世界里自给自足,父母在孩子成长中自愿退位,导致孩子面对父母的交流能力无法得到训练。


例如抢红包这种事,比起亲自从长辈手里接过红包,孩子们更乐意享受在手机上抢红包的快感,哪怕电子红包只是一个数字,而面对面传递的红包更能体现父母的温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