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不只是智力游戏,这些诗词还搭建起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稍一吟咏便激荡起了文化默契的共鸣。是那些优秀的传统诗词,它们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作和选择的结果。好的诗词,一定是诗情和哲理的合一。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诗词大会盛况宛在,佳句斐然唇齿留香。
阳春赋泽,万物光辉,
又是一年播种智慧,收获真知之时。
【复旦人文智慧课堂】延请
“诗词大会”特邀
评委郦波教授设坛授课,
为爱诗学友娓娓讲述:
诗词三境与人生三境
题目:
《赋到沧桑句便工——诗词三境与人生三境》
主讲:
“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 · 郦波教授
时间:
3月4日14:00-17:00(届时需凭听课券入场)
报名方式:
1.复旦人文智慧精品课程
企业学员
可在开课前3天及以上扫描听课券上二维码报名;
2.复旦人文智慧课堂
注册学员
可点击“阅读原文”预留席位,限额100名;
3.其他
非注册学员
需点击“阅读原文”购券入场。
咨询电话:
021-
65650568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
中国人心中天生就有
“诗一样的情怀”。
古诗词中,“诗意人生”的种种描绘,
其永恒的魅力又来源于哪里呢?
从李白到苏轼,从王维到纳兰,
从李清照的史上第一次文物南迁,
到辛弃疾、文天祥的临终坚定与遗憾,
无数仁人志士用诗词描绘出
壮阔与唯美的人生图卷。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
对此有著名的“人生三境论”,
那么,对应“人生三境”又有怎样的“诗词三境”?
透过诗词与人生的境界,
我们又能看出华夏文明具有怎样深刻的文明内涵?
敬请关注专题精品课程——
《赋到沧桑句便工——诗词三境与人生三境》。
郦波教授
生于1972年,祖籍江苏丹阳。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
江苏地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章学会常务理事,首届全球华文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获评全国名师评选之“中国百佳教授”、“通识课程十佳教授”与“江苏十佳教授”。
国务院海外讲学特聘专家,教育部全国公开课讲座教授,中纪委网站“廉洁文化公开课”首位讲座教授,全民阅读形象大使,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凤凰卫视等多家卫视特约文化嘉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全球汉语大会”文化嘉宾,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特约主讲人,主讲《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救时宰相”于谦》、《清官海瑞》、《千古爱情》、《评说曾国藩家训》、《五百年来王阳明》等系列,备受全国观众好评。
单场课程不过瘾?复旦国学2017年全新推出亲子诗词课程,邀您和孩子一起走进诗词,赏析诗词,感悟传统文化和诗词之美。
上海写作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导师,上海语文学会理事,上海诗词学会理事,复旦大学书画篆刻研究会理事,上海语言工作协会理事。深耕教坛46载,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与系统的教育方法,至今仍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