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回答一个满级读者关于人的三观的问题。作者通过对比儒、道两家的三观差异,阐述了自己的价值观偏向道家,强调尊重事实、尊重规律,遵从本心,不虚伪,顺应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觉。同时,作者还通过自身经历和对不同学派的看法,表达了对世界的看法和理解人生的方式。
作者通过自己的行为和看法,表达了对世界的理解,认为人生只是一盘游戏,重要的是玩得尽兴,了无遗憾。
今天回答一个
满级读者
的问题。
他的问题很有趣,但涉及隐私,我就不展开了,直接作答。
人上一千,形形色色,就是说人这个东西,各有各的三观。
我举两个经典的三观,就是大家都了解的。
一个是儒家的,一个是道家的。这俩咱们都学过,我不说,你们也知道差别在哪儿。
比如你问我的三观,我本人的三观是偏向道家的。
就是说,张载的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类愿景,在我身上是没有的。
我觉得天地本无心。
天地就是天地,甚至所谓天地不过是人们自己的定义,你怎么知道地就不是天,天就不是地。
至于生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什么叫命呢?无非宇宙一个偶然的排列组合。
别说生民,即便是整个碳基生物,诞于巧合,消于必然。所谓出生是偶然的,消失是必然的。
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三观都是这个态度,那所谓的绝学和太平,这不纯扯淡么。
这不就是个游戏么,游戏里面哪儿来的绝学,顶多是游戏攻略,而所谓的太平不太平,那也不过是游戏在加载场景。
有恒纪元,当然有乱纪元。就像有生就有死,事物的一体两面。
所以你站在儒家的价值观下,是有好坏人的。
君主不听你的,你就应该用脑袋去撞墙,万一把南墙撞穿了呢?理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那就是为万世开太平。
要是没撞穿,你也青史留名,你也流芳百世。
但如果你不信这套,你信奉的是道家那套,那么他就会告诉你,这套行为艺术没意义。
用庄子的话讲,你每天对着一只老虎念经,劝它吃素,这到底是你的善呢?还是你的愚呢?亦或者是你的伪呢?
用庄子的话讲,这就是你的伪嘛。
因为你明明知道老虎吃什么,你知道的,你不尊重自然规律,你非要定义一套东西,赢了你名利双手,败了你也得名,这不是伪善是什么?
那么庄子的观点是什么?
就是尊重事实,尊重规律。
老虎就是要吃肉的呀,君主就是自私自利的。
如果他真的是尧舜禹汤,用不着你去扮演比干,人家也会从善如流。
如果他不是尧舜禹汤,那你遵从本心就可以了。
所谓遵从本心,是说你愿意趋炎附势,你就去,你不愿意,你可以不做的。
道家讲的从来不是避世,不是消极,而是遵从本心。
只不过极少有人的本心是谄媚,明白这句话么?
如果一个人,天生谄媚,他就是觉得谄媚的时候快乐的不得了,那你谄媚好了。
没问题的,道家不会来阻止你。
他觉得这就是你的本性,正如同老虎喜欢吃肉,兔子喜欢吃萝卜,你让它俩彼此交换午餐,都不满意。
大部分人的本性不是谄媚的,不是扭曲自己的,所以道家留给大家的印象,才是洒脱的。
因为绝大多数的人,他的本性就是洒脱的。
只是后天的各种定义迫使你不得不扭曲自己,显得不洒脱了。
那么当我的价值观偏向道家的时候,我对于好坏这种定义,自然而然很漠视。
我不是什么好人,也不是什么坏人,甚至,我也不觉得自己是个人。
我爱是什么是什么,是不是生物都不重要。
这不是重视也不是轻视,而是无视,明白区别么?
无视是无感的意思,我就没这感觉。
我比较认同王阳明致良知这个说法,不是因为良那个形容词,而是因为知这个落脚点。
我认同的,其实不是致良知,而是致知。
只不过大多数人扪心自问,你最后那个知,多半是良的。
王阳明让盗贼脱内裤,他也不肯脱,不肯脱不是不够洒脱,想脱就脱,不想脱咱就不脱了,这才叫洒脱。
你没有必要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正人君子,就衣冠楚楚。
你也没有必要为了证明自己够洒脱,就非得光着腚满街跑。
这两者都是扭曲,顺应自己本心,就叫致良知,起码我这么认为。
好比我看到一群穷学生,没钱读书了,我掏钱,这是为了证明我是好人么?
不是,就是一时兴起。
兴起完了,校方希望我去搞个仪式,我不想去,这是为了证明我不留名?
也不是。
因为我觉得当地住宿条件不好,又偏僻,舟车劳顿,就为了这种虚头八脑的扯淡,不值当。
你旁边要是有个什么堪比西藏的景区,说不定我就去了。
这就叫人的本心,你愿意就愿意,你不愿意那就拉倒。
你没必要虚伪的扯一堆有的没的,你咋想的,就咋做。
你一时恻隐,就说自己一时恻隐,你懒惰,就说自己怕累好了。
这就是道家讲的,人本来的样子,最放松的样子。
我的主业是在国际市场上做高频交易,我太太曾经讲过一句话,她说,有人赚钱就有人亏钱,你稳定盈利的背后必然有大洋彼岸的某些人亏了。
难道想到这里,你心不痛么?
我怎么看?
我的看法就跟八仙全传里面吕洞宾和他师父钟离权的对话是一样的。
钟离权教吕洞宾变戏法,把石头变成金子,吕洞宾问,这金子能维持多久?
钟离权说五百年。
吕洞宾说,那算了,我不要这么做,我不愿意坑了五百年后的那个人。
你让儒家来解释,这就叫善念。
你让道家来解释,这就叫念。
你让佛家来解释,这就叫缘起。
我的理解这就是念本身,吕洞宾他起了恻隐之心,所以就不做,那我没有起恻隐之心,我就做呗。
大不了来生让我变做牛马,投胎在美国农场里,日日被鞭打,还他就是了。
所以如果你让我在金庸小说里选择一个人物,比如射雕。
我并不喜欢郭靖这样的,也不喜欢洪七公那样的,我喜欢黄老邪这样的。
我并不觉得他邪。
或者说,我觉得世间事,无所谓邪不邪。少见就多怪,多见不邪。
黄药师只不过价值观偏向道家,不偏向儒家,仅此而已。
所以如果你的价值观和我是一致的,那么你就会明白,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就四个字:庖丁解牛。
庖丁从来也不去思考自己是不是一个屠夫,死后是不是要下阴司堕阿鼻地狱。
他就是觉得解牛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他就去解。
一开始的时候,他像个初出茅庐,刚刚进入社会四处碰壁的实习生,他只看到社会这头牛的外表,却看不到内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