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港交所官网显示,上海凌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凌凯科技
)递交港交所上市招股书,华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点击下载:
凌凯科技招股说明书
)
凌凯科技是华神科技全资子公司华神星瑞的参股公司。一周前,华神科技公告披露凌凯科技有H股上市计划。(详情参见:
凌凯科技拟赴港交所主板上市
)
图片来源:港交所官网
招股书显示,凌凯科技致力于提供小分子化合物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是中国少有的从事化学合成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领导者之一。
与其他参与化学合成行业的传统公司相比,凌凯科技成功将大化工中常用的工程方法和催化剂应用于小分子化合物的工艺开发及工业化实现,实现了跨学科整合,为制药、新材料和新能源行业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根据灼识咨询,
按2023年的收入计算,凌凯科技在中国化学合成一体化解决方案市场参与者中排名第五,市场份额约为11.7%。
凌凯科技的业务主要包括小分子化合物产品销售、小分子化合物工艺技术授权及技术服务、流动化学设备设计与销售三部分。
凌凯科技建立了先进的产业化平台,包括自主研发的流动化学与微通道技术平台、绿色催化技术平台及相关技术;专注于小分子化合物的全球技术交流在线平台Chemenu;自有生产设施,为小分子化合物的技术及产品提供解决方案。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凌凯科技已在生物技术、制药行业和新材料行业成功实现了12个小分子化合物产品的商业化,每个产品的销售额均超过人民币10百万元。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下同)
2022年至2023年,凌凯科技完成三轮增资,
最后一次增资后估值为35.6亿元人民币。
此次上市,凌凯科计划将净收益用于以下用途:
1、 15%将用于通过强化流程开发能力来维持行业领先地位、建立品牌形象,并进一步拓展新材料及新能源市场;
2、 45%将用于(i)持续研发候选产品、(ii)持续开发化学合成领域的尖端技术及(iii)扩大生产;
3、 30%将用于购置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与现有及潜在合作伙伴的业务合作;
4、 10%将用于为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提供资金。
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凌凯科技总收入分别为1.35亿元、2.16亿元、4.85亿元。
2023年,凌凯科技实现首次盈利1.36亿元,主要因为其小分子化合物工艺技术授权及技术服务产生的收入大幅增加,由2022年的590万元增长至2.1亿元。
凌凯科技表示,该增长主要是由于(i)扩大服务范围,包括为新材料公司及新能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及(ii)于2023年开始通过授权山东凌凯非独家使用公司的双氟磺酰亚胺锂及硫酰氟加工技术而获得授权收入。
分业务看,小分子化合物产品销售为凌凯科技的主营业务,2021年至2022年占总收入的比重均超过95%。
其中,医药产品的销售额占比从2021年的85.5%下滑至2023年的17.6%,新材料和新能源产品的销售额占比则从2021年的0.6%增长至31.2%。
另外,2023年,凌凯科技流动化学设备设计与销售业务开始产生收入,营收0.37亿元,占总收入的7.7%。
凌凯科技股权结构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陆博士能够通过(i)其直接持有的42,084,566股股份;(ii)天津凌盛持有的3,212,072股股份;及(iii)天津凌仁持有的12,151,008股股份行使本公司约76.60%的投票权。陆博士、天津凌盛及天津凌仁为控股股东。
陆茜博士,37岁,为凌凯科技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彼于2011年5月成立凌凯科技,自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担任监事。彼于2012年3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彼主要负责本集团的整体管理、决策、运营及战略。陆博士亦于子公司担任多个职位。
自2016年6月起,陆博士担任上海亿谷实业有限公司(一家主要从事建设工程设计及施工的公司)的执行董事。自2022年8月起,担任山东凌凯(本公司的联营公司,主要从事专用化学产品制造及销售)的董事。自2020年11月起,担任江西合华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一家主要从事生物技术推广服务的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陆博士于2008年7月自中国南京理工大学获得环境工程学士学位。陆博士亦于2015年6月完成中国上海交通大学EMBA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课程。彼分别于2017年10月及2022年6月进一步通过远程学习获得荷兰商学院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工商管理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