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伊万·迈斯基被苏联政府派往伦敦,担任苏联驻英国全权大使,随后不久,希特勒上台,迈斯基意识到欧洲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作为当时唯一与斯大林核心圈层有密切联系的苏联外交官,迈斯基详尽、机智和深刻地记录了二战前后他在伦敦的生活。而这也是当时,
唯一一本由
外交官撰写的日记
。
《伦敦日记》在全球出版了11种译本,被8家英国重要媒体同时评选为年度历史图书,载誉无数。此次中译本由新民说首度引进,日记中文版特别收录中国相关内容。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大国的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赞誉本书:“
也许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日记。
”
苏联外交官罕见私人日记首度披露
提供二战起源新见解
THE DIARIES OF IVAN MAISKY
1932—1943年,伊万·迈斯基用将近十年时间写下这批珍贵日记,经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谨严选编、作注而成书。
日记中记述苏联在英的外交活动,见证了二战众多重大历史事件,由此可窥见苏联外交政策之制定、绥靖政治的前因后果、《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以及战争对每位个体的影响等等,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也是我们得以空降历史现场,带入局内人视角、亲眼围观正在发生的历史的珍贵途径。
在《伦敦日记》中,迈斯基还详细记载了他的个人交往经历。在气氛凝重的外交生活中,交织描述对英国社会、政治家、英国王室、作家和艺术家的深刻观察及其轶事。那些只能在历史书中看到的人名,此刻都是日记主人的朋友,比如丘吉尔、劳合·乔治、萧伯纳、韦伯夫妇等;更以生动笔法,带人们重临议事厅的演讲现场、海军部深夜密谈的房间、空袭阴云下的伦敦街道……风云变幻的二战故事因日记体迸发
鲜活的现场感
,为
二战及其起源提供新叙事
和新思考,也让本书与大部分的西方政治家二战回忆录和日记区别开来。
深度挖掘多国档案馆机密材料
首度收录中国外交官力抗法西斯史料
THE DIARIES OF IVAN MAISKY
《伦敦日记》为史学大家E.H.卡尔弟子、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研究员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教授多年精心编注,用翔实史料和严谨考证完整迈斯基日记的背景链条。
戈罗德茨基曾说:“我写这本书已经有12年了——这是我多年来致力于学术工作的成果。”一开始,戈罗德茨基认为出版一本日记难度不大,最终却花费十数年,将日记与多国大量的官方档案和私人文件(书信、回忆录等)相对照,修订和增补日记中受主观影响而出现的记录错误与记录空白,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每一份历史材料都来之不易,甚至,这份日记本身
涉及许多国家机密
,差一点成为
不可解封的机密档案
。
与其他译本不同,中文版首次特别收录
中国相关内容
,首度披露有关中国外交官在伦敦外交场合积极奔走、力抗法西斯的史料。编者戈罗德茨基专门为中国读者增添特别按语,以揭示中国在苏、英、美等国制定对外政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我们从日记看到,上世纪初,中国外交官们如何与各方势力斡旋、如何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为国为民争取权益。迈斯基多次记录了与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家郭泰祺的交往,包括他如何与英、苏等国周旋,为中国抗击法西斯入侵筹得武器和资金援助。
比如,郭泰祺警告当时的英国上议院保守党领袖哈利法克斯,“平准基金”很快耗尽,必须增加基金金额。郭泰祺还要求英国从其6000万“政治信贷”基金中向中国政府提供800万贷款。为了不惹怒日本人,英国政府最终答应提供300万英镑贷款,但要求中方发函确认在中国签署的协议不会被泄露。郭泰祺则回复说,如果外交部以书面形式向他提出这个要求,他会提供这样一封信函。英政府被这样的回复“吓了一跳”,最终选择保持沉默。郭泰祺离开伦敦时,迈斯基如实吐露了对他的印象:“我对这个民族从骨子里散发出的庄重气质深感敬佩,那是由他们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培育出的庄严的沉稳。”
日记记录下很多
历史时刻的首次登场
,比如丘吉尔的新政府首次亮相的细节,保守派对张伯伦和丘吉尔的差别对待,以及真性情的丘吉尔如何口吐莲花极尽讽刺政治对手,为这个历史人物增添了有血有肉的真实感。
《伦敦日记》触及的每一个话题,都为现存历史事件的叙述增加了非常有意义的补充,以日记为依托,辅以翔实的史料,完整呈现“外交天才”伊万·迈斯基的一生,凸显其极具魅力的人格、优秀的外交能力和跌宕起伏的人生。
直击国际关系变化瞬间
比任何谍战电影都鲜活的现场重现
THE DIARIES OF IVAN MAISKY
波谲云诡的时代,要打击敌人、促成反法西斯合作,又要躲避来自内部的不利攻击,
伊万·迈斯基能否全身而退?
20世纪30年代,许多大使被召回莫斯科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工作岗位上。曾经,整个欧洲
只剩下三位苏联外交大使
,其中一位便是伊万·迈斯基。
迈斯基从五六岁起就开始写日记,当他发现整个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局时,更觉得不能停止写作。迈斯基知道自己是在为后世写作,因为他是这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亦是参与者!《星期日邮报》“最佳阅读”榜单给这本日记的推荐语是:“迈斯基和丘吉尔及其他反绥靖者成为朋友,并且非常努力地在英苏之间达成战前协议。当然,他失败了。如果他成功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可能大不相同,也不会这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