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又火了。这次是因为街电科技搞了个大新闻。
今天,在某知名社交软件上,有人匿名爆料:“街电出事了!创始软件团队和硬件负责人全体离职。原因是被原来的大股东海翼坑了,承诺的股权不兑现,现有股权也被稀释成厕纸”……
评论区立马就有人为陈欧“捉急”了。当年3亿入股街电科技,与王思聪互怼吃翔的往事还在吃瓜群众心里。难道,这就要吃翔了?
很快,海翼股份(839473.OC)做出反应,发出声明:“网络流传的是不实言论” ,这次爆料纯粹是竞争对手恶意挖墙脚,并驱动部分员工诋毁街电!
而读懂君联系了街电科技一位离职的软件业务负责人,对方明确告诉读懂君:“网上爆料基本属实,海翼的声明是诽谤”!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把谁给坑了?
海翼、聚美与离职员工三方互怼,究竟谁把谁给坑了?
街电科技的事大家应该不陌生了,关于它与海翼股份的前尘往事,大家可以参阅读懂君此前写过的《陈欧3亿投资共享充电宝,这家新三板公司或成最大赢家》。
下图就是网络匿名爆料。
一场互怼就此拉开了序幕。
海翼股份很快发出了澄清声明,读懂君联系海翼股份时,公司方面也坚称网上的爆料称不是真相。
澄清公告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
1.街电是由我们海翼一手创办的,我们一直很重视研发,未来也会继续支持街电;
2.不存在股权未兑现的事,融资也没有稀释他们的股权,而且还提前把他们持有公司的限制性股票兑了现,共1027万元,(海翼股份公司相关人员还告诉读懂君,我们有银行流水等相关财务凭证);
3.这次爆料是竞争对手恶意挖墙脚,并驱动部分员工诋毁街电!
海翼说的是真的吗?离职员工有话要说。
读懂君联系到一位从街电科技离职的软件业务负责人X先生,他看到声明后表示“这就是诽谤啊”,并表示网上的爆料基本属实,海翼承诺股权未兑现是离职的主要原因。
“海翼承诺了我们股权,后来卖给聚美都完全没通知我们,整个软件团队都要走,但海翼现在故意拖延时间,不为大家办理离职手续”,X先生说。
读懂君又拿着x先生的说辞去对质海翼股份。海翼股份也信誓旦旦,表示因为不知道是哪位同事,所以不知道他说这番话的具体原因,猜测可能是不愿意签署竞业禁止协议。
战事升级了。
很快,街电现任东家聚美优品也加入了战局。
有一位ID名“聚美优品员工”的网友在评论区评论道,“聚美已安排技术团队接手街电技术,同时指出,离职事件起因是街电研发团队负责人’带头挑事’,提出 300W+期权的要求,这个条件遭到陈欧拒绝”。
针对上述言论,X先生说,“我们从来没要求过什么年薪,来创业公司也不会在乎年薪,这些明显是对方的人发的,我们很快会发公开信”。
最后,陈欧也说话了,面对媒体采访,陈欧表示将再向街电投资1个亿,美金。
“在风口到来的时候,团队员工流动很正常,不必过度解读。”“接下来聚美集团拟向街电再投资1亿美金。街电欢迎友商正面竞争,反对捏造事实、搞小动作的行为。希望业界都以负责任的态度,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陈欧表示,在聚美集团注资街电后,与原大股东海翼集团为街电注入了更强大的团队。除了聚美核心产品团队和海翼研发团队外,还注入了淘票票前资深总监原源为主的市场团队。
三方骂战进行到这里,就陷入僵局了,局外人很难判断谁是谁非了。
从三方的回应来看,矛盾点应该集中在海翼股份回应中的第3条,“为了加速融资进程,街电在完成A轮融资时采取了低于员工限制性股票转换时预计的估值。融资完成后,海翼拿出了自己所持的街电股份对员工进行了补差,补差部分的工商手续正在办理中,目前,上述员工持有占街电科技 4.469%的期权,融资过程中价值未受损”。
X先生的意思海翼有过承诺,但没有兑现。后来卖给聚美额没有通知他们,所以大家就这样被海翼坑了。
究竟谁把谁给坑了?
从估值850万元到5亿元,街电股权稀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