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面对很多机遇,也要面临同样的焦虑与挑战。中国站在了全球化的十字路口。
文/貌貌狼(微信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
4月13日晚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事件发表讲话,宣布对叙利亚实施精确打击。4月14日凌晨,叙利亚大马士革遭遇美国、英国、法国100多枚导弹持续袭击。饱受战火蹂躏的叙利亚再添新伤。针对这次空袭,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说:“冷战回来了——伴随着复仇而且有所不同。”
原本只是国内矛盾的叙利亚问题,随着美俄和恐怖组织多方的干预,逐渐演变成为大国利益竞争的角斗场。叙利亚的局部热战似乎也渐渐融入大国博弈的战略之中。
紧张的关系同样发生在大陆的另一端,而角逐的领域,也从军事政治转向经济与贸易。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美在经贸关系上的摩擦也在不断升温,今年4月,美国启动了新一轮对华贸易制裁,被外界看作是打着维护知识产权的旗号,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中国也出台了相关措施进行回击。
作为公认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中美、美俄之间的紧张关系让全世界都屏住呼吸,世界是否真的向古特雷斯所说的,即将进入“新冷战”?“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又将走向何方呢?
今天的财经郎眼Daily会客室,我们请到了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关贵海教授,与我们一起分享他对于“新冷战”问题的看法。
如何看待“新冷战”?
关贵海:
首先说中美的贸易争端,它取决于出现贸易争端的两方怎么应对。从实际情况来说,中美贸易逆差到了这种程度,美国方面如果还是不提什么要求,也很不正常,关键是中美双方以什么样的节奏来解决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我觉得这是中美双方最容易找到共同语言的地方,关键还是要沟通。如果以相互威胁的逻辑走下去的话,不管是贸易战还是“新冷战”,都有可能变成现实。关键还是最有影响力的相关方怎么选择对策。
至于说叙利亚问题引发的所谓“新冷战”的趋势,我觉得有夸大的嫌疑。至少从2013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的五年时间里,美俄关系一直是这样,只是现在让人觉得声势更大了。但我也不认为两方面爆发全面冷战,甚至是局部热战的可能性就更高。
在我看来,美国对叙利亚所采取的行动,与其说是找俄罗斯的麻烦,倒不如说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美国想要从叙利亚这个泥潭中间脱身,它已经花不起那么多钱再打这个仗了,但又需要有一个凯旋的意思,所以它可以发起一次导弹袭击,不会损失战斗部队,也不用太多花费,就可以实现这个需求。
另外特朗普在外交上面临很多困难,但是2018年中期选举要到了,特朗普必须在外交上有点起色。叙利亚的导弹袭击就好像向世界宣布,我们已经在军事上取得了对俄的主动权,一般群众很可能就相信美国已经达到这个目标了。实际上根本不是如此,美军没有消解任何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所以我认为美俄之间应该还在打口水战的状态。
两种层面的利益关系
其实,无论是军事竞争还是经贸竞争,根本上还是国家利益的竞争,这已经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之争大为不同。这也就是古特雷斯认为当今大国之间的竞争有所不同的原因。
如今的世界早已连为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尽管国际间的竞争虽然依旧紧张激烈,但各方给予国家利益的牵制,都尽可能温和克制。产业革命的不断深入,也让各国了解到,突破零和博弈的模式,需求增长与共赢是完全可行的。换句话说,基于利益的国家关系,正在让国际关系向稳定的一面发展。
但利益也会造成许多问题,在大国关系上,还包含了另外一层利益关系,国家内部的精英阶层和平民阶层的利益有矛盾。这些年,随着全球利益关系进入新一轮调整,这种两种利益的关联性正在不断加深,民粹主义对民族主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典型的表现要数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蓝领阶层的拥戴下登上总统的宝座,为了能够维系这种支持率,他需要迎合工人群体的利益,所以才会推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提出让制造业回流本土,增加工人就业岗位,保护劳工权益等等。
同样的故事差点在法国和德国再次上演。尽管默克尔在去年德国大选中保住了总理的位置,但极右政党自由选择党(AfD)在国会的席位数还是出现了大幅度增长,成为德国大选最大的赢家,这会让德国作为欧洲大国,在应对难民问题上更被动。这些都被西方视为“民粹主义抬头的重要标志”。
针对民粹主义影响下的国际关系,关贵海教授继续说道:
关贵海:
民粹主义它是一个很古老的现象,并不是今天在世界上才有的,只不过是现在它的表现比较普遍。
民粹主义抬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有两大基本特征。第一是经济全球化让国家经济实力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国家间利益的重大重组。在利益重组的关键时期,人们的心态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部分人和国家的国际地位在相对地下降,所以有些人通过民粹主义的方式来发泄某种情绪。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在全球化条件之下,信息传播很便利,人们更容易受到观点的影响。
如果这两个要素都不发生改变,我认为民粹主义现象目前是没有办法回避的。我们得要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跟民粹主义长期共存。
中国的选择将影响世界
不知不觉,中国融入地球村已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
现在我们面对很多机遇,也要面临同样的焦虑与挑战,中国站在了全球化的十字路口。
理论上来说,全球化给全世界都带来了好处,它也确实给了中国最大的机会,不仅仅是四十年经济的飞速增长,在体制上,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过去相比,一切都好了许多。但我们也不得不直面全球化的所有冲击,在各种矛盾与摩擦中,去争取国家利益,学会更为复杂的沟通。
在不确定因素不断增长的今天,世界都在紧盯着那些在自由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国,看它们在复杂的环境下如何做出选择,是坚持自由开放还是走向封闭对立,然后选择和谁站在一起。
我们相信,中国正在进行一场试验:在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用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创造新的奇迹,然后更加深刻地影响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