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官方微信,与您一起艺术改变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德州晚报  ·  一中学原校长被查! ·  2 天前  
德州晚报  ·  最新规定:不予处罚! ·  2 天前  
鲁中晨报  ·  刚通报!山东一税务局副局长被查 ·  3 天前  
德州晚报  ·  解除!德州刚刚通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大剧院

“偶象”来了 ——这里有一份送给孩子们的新年礼物

国家大剧院  · 公众号  ·  · 2018-12-25 17:29

正文

/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

点击上方“ 国家大剧院 ”  一键关注微信公众号




伴随2019年新年的脚步,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上海木偶剧团出品的大型多媒体木偶剧《最后一头战象》即将在 1月10日至13日 登台国家大剧院。《最后一头战象》改编自有着“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之称的著名作家沈石溪的同名小说,讲述抗日战争背景下,傣族少年波农丁与小象噶羧从玩伴成长为战友的传奇故事。





剧场语文课

国际阵容携手讲好中国故事


《最后一头战象》的故事发生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傣族少年波农丁与同伴救下了刚出生的小象噶羧,从此和小象结下了不解之缘,人和象之间和谐相处,彼此信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随着战火的蔓延,位处国境线的打洛村寨危在旦夕,波农丁决定与噶羧赴前线并肩作战,从玩伴到战友,他们并肩携手誓死保卫家园。



波农丁与小象噶羧间真挚的情感在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中弥足珍贵,《最后一头战象》这个故事也入选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材,唤起孩子们心中对于“善良”“忠诚”“无私”等美好品质的向往。而大型多媒体木偶剧《最后一头战象》则通过跌宕的剧情、逼真的象偶、变幻的光影,展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唤起观众心中对于中华民族特有的家国情怀,不失为一部寓教于乐,阖家共赏的亲子舞台剧佳作。



《最后一头战象》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青年导演何念携手国内外顶尖主创团体共同打造,运用时下最新的多媒体与科技技术进行视觉艺术整体呈现。何念曾执导过话剧《原野》《我爱桃花》《21克拉》《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等作品,此次创作《最后一头战象》,用人与自然的时空对话,展现一场贪婪与无私间的人性对决,并与国际团队创意碰撞,将先进的多媒体影像技术与中国传统木偶戏相互融合,力求“中国故事、国际表达”。



著名电影作曲家和流行音乐编曲家、音乐制作人彭飞为该剧作曲,用《我有一个朋友,他叫噶羧》《关于战争》《雨林的故事》等十余首音乐作品,营造别具西南风情的音乐篇章。此外,由舞美设计沈力、灯光设计任东生、和多媒体设计英国59公司联合打造的舞台视觉呈现, 以最前沿的多媒体技术结合中国水墨画风,将云南国境线上的傣族村寨、群山绵延的热带雨林、血染天际的战争场面渲染烘托,在不同场景下打造舞台全息视听体验。




亲子“偶象剧”

3.2米高巨型象偶逼真吸睛



《最后一头战象》的舞台上,大大小小的几头“战象”成为全场最为耀眼的明星。该剧首次在舞台上尝试巨型木偶,在传统木偶机械结构基础上,历时21个月,经过四代研发,研制出3.2米高的亚洲象等比例的巨型象偶。并突破传统的演员岗位挑战,由三名操偶师同时操控大象的头部、前腿和后腿,灵活操作大象眼睛、鼻子、耳朵等精细活动。而幼年小象则由一名操偶师双手双脚着地,十分耗费体力。为活灵活现得展现舞台上的“战象”,“操偶师”们进行了为期2个多月的集训,在默契度、配合度、节奏、空间、肢体、感应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才使得战象们在舞台上或快步奔跑,或仰天嘶鸣,不仅行动自如,而且一举一动似乎都饱含情感。



上海木偶剧团团长何筱琼介绍:“上海木偶剧团以前是以杖头木偶的表演为主,这次的战象的操偶技术,其实和传统杖头木偶几乎完全不同。但是,对于专业木偶演员来说,唯一可以借鉴的,其实是操控木偶的情感传递。如何通过细节的表演、如何通过呼吸的控制,来赋予大象生命,比如大象高兴的时候该怎么甩鼻子,悲伤的时候该怎么走路,这些都是我们木偶表演需要研究的课题。”


2019年1月10日至13日 ,带上您可爱的孩子 (注意,身高要在1米以上哦!) 一起来欣赏这部生动而感人的《最后一头战象》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