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9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为了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稳定荷兰经济,阿姆斯特丹银行也顺势成立,这比英国的英格兰银行早了大约100年。
中央银行的历史
靠着这些,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很快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荷兰也成为当时的世界海上霸主。
郁金香泡沫
英格兰银行的诞生
17世纪的欧洲到处都面临着战争的威胁,军队建设和军费开支都必须从民间筹得。少则几百万英镑,多则需要几千万英镑,即便是当时最繁荣的国家,都无法靠平时正常的收入来应付这一时期的战争开支,于是国家被迫走上了借款打仗的道路。
英国王室巧妙地利用与荷兰的姻亲关系,将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为从民间筹借军费铺通了道路。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将国王詹姆士二世废黜,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议会决定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从此,君主立宪制正式诞生,国家也顺利从民间获得了资本。
最初,由于对战争的埋单和胜败等不确定,没有人敢借钱给政府。到了1694年,伦敦有1286个冒险的商人,以股份制的形式,贷给国王一笔钱,当时的利息是8%,这就促使了英格兰银行的诞生。短短的11天内,英格兰银行就为政府筹借到120万英镑,极大支持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活动。
牛顿确立金本位英镑纸币通货制度。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个规律我们知道现代经济学通常叫“格雷欣法则”奥雷姆:1360年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一是为解析几何的创立开辟了道路;二是引入非正整非指数幂的概念。哥白尼:在1517年的文章中说道:“当一种旧的,优良的货币还在流通时引入一种新的劣质货币,不但会损害良币的价值,还会把它驱逐出去”。格雷欣比哥白尼还要晚50年,是后世经济学家重新翻出格雷欣的信件之后给了这个命名的。格雷欣于1560年提出了这个法则。格雷欣法则(Gresham sLaw):指在实行金银双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在任何市场竞争中,突破基本底线的恶性竞争必然导致商品质量的整体降低,是格雷欣法则不断演绎成为现实的核心。中国劣币驱逐良币典型特征,只有皇家或者宗教持有黄金。亚洲历史上一直是黄金的黑洞。
劣币驱逐良币导致牛顿铸新币计划失败
牛顿在货币史上的地位更加重要。牛顿晚年一直是英国王家铸币局局长(1696-1700任总监,1700-1727任局长)。当时伪劣币大肆流通,技术进步导致造假者的水平提高,官方铸币厂以次充好,民众对货币散失信心,纷纷抛弃银币,买入黄金来保值,导致黄金暴涨而经济陷入紧缩。
解决方案:一派(朗兹)货币贬值已成事实,干脆增加货币面值但减少成色(津巴布韦);另一派(洛克)坚持面值与银含量相符,政府应该做的是设法平抑黄金价格。牛顿是支持后一派的,他改进铸币工艺,严厉打击伪币,取得了不少战果。但牛顿主持新铸其实是失败的,银币还是不断流失,造币厂白银都用完了,根本没铸出多少新币。
牛顿促成金本位英镑纸币通货制度
白银外流导致,牛顿用黄金做锚,用黄金(良币)给纸币英镑(劣币)定锚。
牛顿认为问题还是在金价过高上面,为了稳定金价,他提出可以让英镑与黄金价值挂钩,牛顿将黄金价格定为每金衡盎司(纯度为0.9)3英镑17先令10便士。这个定价在1717年形成了决议。每盎司黄金价格为4.2831525英镑(3.89375英镑每盎司黄金,0.9纯度的纯金)。
投机失败的牛顿
1711年,英国政府为了向南美洲进行贸易扩张,专门成立了南海公司。为了迅速筹集还债资金,英国政府决定把南海公司的股票卖给公众。从1720年3月到9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一举从每股330英镑涨到了1050英镑,此时股票市值,相当于整个欧洲的货币流通量的5倍。
连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也禁不住购买了南海公司股票,当年作为皇家铸币局局长的牛顿年薪为2000英镑,这笔钱能够建造4个格林威治天文台,然而随着南海股票泡沫破裂,牛顿损失超过2万英镑。事后,他不无伤感地写道:“我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天体的运动规律,但我却无法计算出股票市场的变化趋势。”之后英国用了100年的时间来不断完善货币发行、监管制度。
同期在法国约翰劳的法币与密西西比泡沫也一样发生。
“现代纸币体系之父”约翰·劳
1671年,约翰·劳出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一个银行世家,是家中长子。独特的家庭环境、长期的耳濡目染使得约翰·劳从小就培养起了经济头脑。刚满14岁,约翰·劳就被带到父亲的会计事务所中做学徒。凭借过人天赋,年轻的约翰·劳在会计师这一行里做得顺风顺水。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相貌英俊,生性放荡的约翰·劳可不满足于这些。从几年后伦敦报纸上刊登的一条通缉令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约翰·劳的形象:身高6英尺的瘦高个,皮肤黝黑,仪表堂堂,声若洪钟。1688年约翰·劳的父亲去世,他随后就卷铺盖离开家乡,带上遗产来到向往已久的大都会伦敦。
在伦敦,约翰·劳将大把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赌场和情场上。凭借高超的算数技巧,约翰·劳成了赌场上的常胜将军,源源不断的财富从赌桌上流入了他的腰包。在情场上英俊的约翰·劳更是如鱼得水。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忘记抓住机会学习金融财政方面的知识。直到1694年,他为了一位女子而与情敌威尔逊决斗,结果威尔逊先生当场毙命,当天他就被逮捕并被起诉。就在无休止的诉讼过程中,约翰·劳找机会成功越狱,并坐船逃往荷兰。
踏上欧洲大陆的约翰·劳曾一度充任了英国外交使节的秘书,并潜心研究当时欧洲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阿姆斯特丹银行。当然,每当夜晚来临时,人们总能在赌场里找到他。1699年约翰·劳开始在欧洲大陆四处游荡。1704年他一度流窜回苏格兰,作为货币于1705年在爱丁堡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论货币和贸易——兼向国家供应货币的建议》。在这本书中,约翰·劳极力强调增加货币对于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对国民经济有百利而无一害。但白银数量有限且缺陷很多,增加货币只能求诸银币以外的其他办法。他由此提出利用银行来发行纸币的建议。
约翰·劳断言,纸币比银币更适于充当货币。银币的价值是不稳定的,因为国家或地方政府有权改变银币的面值或成色,其价值也会随其供应量或需求量的变化而变化。纸币则不存在这些问题,且易于转手、运输和保存。而且纸币的供应量是可以由政府控制的,因而它的价值比银币稳定得多,更加适用于充当交换商品。
约翰·劳建议创办了以土地这种不动产为担保品发行纸币的一种特殊银行,因为土地供应既不会减少,也很难增加,因而土地的价值远比白银一类商品稳定。当然,约翰·劳的这一理论也并不是他凭空创造出来的。早在1650年,威廉·波特就提出了发行以土地和其他财产为担保票据的设想。与约翰·劳同时代的苏格兰商人威廉·佩特森则提出了建立纸币发行银行的计划,并指出这种银行不仅可以以黄金为担保,还可以在一定的限额内以政府证券为担保发行纸币,这个计划导致了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设立。约翰·劳本人在伦敦时也曾经在威廉·佩特森门下学习过。遗憾的是,苏格兰议会没有采纳约翰·劳的建议,英格兰议会又驳回了他的司法赦免的请求,他不得不再次回到欧洲大陆,继续靠赌术混日子。整整十年后,机会终于来了,1715年,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年仅7岁的路易十五即位。先王的弟弟,与约翰·劳颇有交情的奥尔良公爵成为摄政王。
约翰劳先用纸币换走了的法国人民的金银,又用密西西比股票换走了法国人民的纸币,然后密西西比泡沫破灭了。约翰·劳是赌博天才,为了称赞他的财富,人们造了一个词“millionaire”(百万富翁),他写了一本小册子,《组建一个贸易委员会的建议和理由》督促政府成立银行系统发行以地产或其他资产作担保的纸币。1729年,威尼斯这位58岁苏格兰人去世了。法国人得知此消息后,立马为他写了一篇墓志铭:“一位苏格兰名宿安息于此,这位天才的数学家用神奇的数学法则,让法兰西倾家荡产。”留一份清醒,留一份醉。需要保持清醒的是赚什么钱,原油的上涨是供给侧+印钞的结果,当约翰劳通过纸币解决法国财政问题之后,纸币超发,人们对纸币仍旧狐疑于是纷纷再次将纸币兑换回金银币,于是更加伟大的发明就此诞生,“密西西比泡沫“登上历史舞台。如果将其中的角色替换,布雷顿森林垮塌之后的美国与法国有什么区别。
凭借着金本位英国总能以弹丸之国战胜强大的法国,欧洲谚语说说能赢得战争决定于谁拥有最后一块金币。法国屡屡在军费筹措面临巨大的困难。
实施了金本位金融改革成功的英国最终战胜了金融改革失败的法国。
从1689年开始,英、法两国为争夺世界政治经济优势地位和殖民地而进行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斗争,直到1763年英国取得胜利而告终。其实在1689年时,相比英国,法国显得更为强大,因为法国拥有4倍于英国的人口和更为强大的军队,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港口和海军基地,更为重要的是法国的工业生产在持续增长,而英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却减缓了。所以,从1689年开始,英国面临着一个可怕的强敌——法国。但英国却最终取得了这场号称“第二次百年战争”的斗争胜利,胜利的重要基础是工业革命在英国的成功,始于17世纪90年代的英国“金融革命”则是取得胜利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大卫李嘉图要求确立金本位,管制政府纸币滥发,英国继续强大100年。
于是,在100多年后英国正式颁布金本位之前,早就已经开始实行事实上的金本位了。1797年,英法战争令英国大量黄金外流,金价上涨,英格兰银行因黄金储备被耗尽被迫终止纸币兑换等价黄金。在战争期间英国政府由于黄金外流,其中英镑价格曾经一度贬值到了5.10英镑每盎司,由于担心黄金被兑换全部流失曾经短暂停止英镑兑换黄金。100年前,每盎司黄金3.89375英镑(纯度为0.9)(纯度99.99%相当于4.288125英镑每盎司),1819年大卫李嘉图的金本位被英国议会接受,实施了整整一个世纪的金本位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结束。(1盎司等于4.2477英镑,每一英镑含7.32238克纯金)。
美元的崛起与英镑的衰落
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1926年美元是20.67美元每盎司黄金,1英镑=4.86美元。当时英镑在外汇市场上固守4.86美元,而外汇市场是的英镑兑美元汇率已经下跌至3.5:1,英国企图维持强势货币地位以维持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实施了“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错误外汇与货币政策,最终被美国1926成功狙击。英国国力衰落与错误的外汇与货币政策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大危机萌芽,同时美国在1930年将从美国百姓手中没收的20.67美元每盎司的黄金价格变更为35美元每盎司,美元大幅贬值60%输出巨大的通缩拉开了大规模货币战争的节奏,进而导致资本主义大危机爆发,在其后的30年代英镑与美元不断争斗儿形成双关键国际货币,最终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终于通过金本位美元纸币通货制度完全称霸全球。后续1949年英镑贬值30.5%,从1英镑兑换3.5美元下跌到2.8美元每英镑,1967年再次贬值到2.4美元每英镑,最终曾经的主导货币沦为美元的附属货币跟随美元进入浮动汇率时代,1992年索罗斯继续攻击英镑获利超过20亿美元,脱欧之后英镑与欧元双双进入疲软,美元经历了QE的大放水后开始从80低位升值到如今。历史总是巧合的,英国出现巨大的贸易逆差的1926年美国用兑换黄金的手段取代英镑成为第一强势货币,50年后欧洲英国的死敌法国人又通过同样方法挤兑美国黄金导致美国倡导的美元纸币硬通货金本位体系解体。
英国由1英镑=5.86美元贬值到如今的1英镑=1.26美元
过去几百年从4.25英镑每盎司黄金贬值到现在1200英镑每盎司
美元20.67美元每盎司贬值到如今的1500美元每盎司
今天的美国与美联储所作所为与当年的约翰劳有什么区别呢?
最早记录密西西比股市泡沫的是英国的经济学家Adam Anderson。他在1787年详细地描述了当年法国股票市场上出现的投机风波。在他之后的一系列研究密西西比股市泡沫的论文成为股市理论的经典之作。
美联储目前的制度其实是违反美国建国宪法的,金本位纸币通货制度时可能恢复的,主要用来约束政府的纸币滥发。特朗普和希拉里都曾提出过恢复金本位,当年的TPP也是事实金本位来结算。
道琼斯工业指数/黄金:作为股市是否有泡沫、黄金是否被低估的指标。
历史上两次大危机,比值跌到了1:1,1929年以及1968年之后的金融危机,其中的经济学涵义:生产要素是人口、技术、资本,资本是核心,黄金是资本的载体,货币的特征是普遍接受性,不需要成本和前置条件,一般在国际形势动荡时期,这种成本和前置条件会提高,资本的效用最大,纸币不被信任,黄金的配置价值就凸显。回顾历史,康波萧条阶段,黄金必创历史新高。
黄金能够抵抗通胀,通胀不是简单的CPI,而是纸币滥发。因为CPI只体现食品与能源价格等刚需产品价格,缺少资产产品价格(股、债、期、汇、房),多余的流动性即进入这五大类虚拟经济。
观察美元货币是否超发的最重要指标:
黄金储备量*金价/M3,M3=M2+海外流通的所有美元+外国人持有的所有美元外债,现在M3已经不对外公布(过去通过M3可以准确预测各个资产价格)。M4=M3+世界所有以美元为锚的衍生品。
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只考虑美国国内经济的通胀水平,并未考虑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对全球经济通胀推波助澜。
美联储的独立性其实并不存在,即使存在也只对美国经济通胀负责不管世界通胀洪水滔天。
美元确实滥发了,主要发生在布雷顿体系垮塌之后。
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对于非美国家天然就具有一定的稀缺性,非美国家向美国出口时不得不压低商品或者劳务价格来获取美元外汇储备。这样就相当于非美国家不断制造自身通胀的同时出口通缩给美国压低美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使用金银等贵重金属作为货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政府滥发货币。这种制度下,货币发行量由市场上金银等贵重金属的数量来决定,而非政府,因此目前有一批人主张回到使用黄金作为货币的金本位制度。
黄金就是货币,并且是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自由兑换。J.P.摩根对黄金的解释就更直白,他说:只有黄金是货币,其他一切都只是信用。
格林斯潘:一个小人物发表了《黄金和经济自由》一文于1966年7月《客观主义者》杂志,后又被收于艾茵-兰德所着《资本主义:未知的理想》,预言美国将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可当时,美国经济正如日中天,没有人听得进这个。直到后来作为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背叛了年轻的格林斯潘。
格林斯潘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他认识到了经济货币和黄金的本质,但是他在美联储主席的位置上不得不实施与自己真实想法相悖的货币政策。
关于黄金与金本位:格林斯潘背叛了格林斯潘
黄金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在经济生活中人们通过实体经济的工作岗位获得收入的第一次分配,而在虚拟经济中我们的收入被二次分配,而黄金是保证政府在货币发行的过程中不过度发行货币侵害全体人民的利益。所以金本位支撑的纸币通货制度有其合理性。
二、从人口学角度理解当前全球经济形势
通胀发生的核心原因人口代际更迭。通胀滞后婴儿潮20年左右,通缩滞后60-64年。一般一个国家的繁荣都是2代婴儿潮,历史上都是建国后休养生息,建国一代抚养第一代婴儿潮,中国是60后第一代,第一代婴儿潮20年后成为劳动力,国家生产恢复,繁荣开始,这时候第一代婴儿潮再抚养第二代婴儿潮,文化水平提升。最繁荣的阶段即第一代和第二代婴儿潮成年期间。
我国目前面临的情况:由于成本较高,生育率降低,背后蕴含的是房地产周期(虚拟经济周期的核心),地产周期下行,人口周期下行。为了缓解通缩,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创造新的需求。
美国目前面临的情况:从50后到70、80后,两代婴儿潮慢慢褪去后,“老龄化”出现,美国现在的逆差本质是进口商品,背后是进口劳务,这种逆差是不可逆的。08年以后美国中高端就业岗位失去了100万个,再也没有恢复,难以吸引世界优秀人才,这也是美国经济虽然就业率好,但薪资不涨、通胀上不来的根本原因。
从人口学角度理解当前的全球总需求放缓:日本是40后、30后婴儿潮,欧美是50后婴儿潮,中国是60后婴儿潮,到目前这一代人全部老去,但寿命延长,“老龄化”带来全球总需求放缓,工业品通缩,而全世界人口增加带来食品通胀,这种“宿命”长时间内不会改变。
美国、英国逆差的产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作为世界的主导国,其人口规模已经无法适应全球化经济的规模了,英国仅5000万人口,美国2.5亿人口(如果有12.5亿人口,其制造业不需要外流),很可能下一个规模就是12.5亿级别,中国的人口规模是符合的。
各国央行应对工业品通缩的方式:中国是钢铁供给侧改革,美国是全球原油供给侧改革,其他还有通过印钞的方式,导致纸币信用被摊薄。
美国的老龄化速度与黄金价格基本同步,老龄化速度越快,黄金越涨。
三、四周期向下背景下,只有黄金存在重新货币定锚的能力
这一轮康波的下行过程中,只有黄金存在重新货币定锚的能力,带来需求放大,价格上涨。康波周期研究的是主导国美国,根据目前全球经济来看,是康波定律中的主导国经济出现问题,导致全球经济不景气,势必出现主导国出清,新主导国上位的过程。很可能这一轮康波的终点就是美元的回归,可以参照英镑的回归。这一过程中由于任何纸币或其他资产不确定性都较高,只有黄金存在重新货币定锚的能力,因此,黄金会在过度过程中需求极度放大,供给极度缩小,价格大幅上涨。
当前对多周期嵌套的定位:朱格拉周期衰退+康波周期衰退+地产周期衰退+建筑周期向下,仅库存周期可能向上。康波周期的核心是技术进步和需求,需求由城镇化创造,老龄化影响地产需求,当前中美地产周期下行,库存周期看汽车。技术进步角度,5G、大数据、新材料技术,具备技术扩散性,是未来新技术产生的基础设施技术,会成为发展的重点。
四、中美中长期战略博弈也为黄金带来大机会
中美关系的核心是要素禀赋由互补走向竞争。
中美是三大战略相悖的命运共同体,中长期战略博弈,短期战术妥协。当前美国认为中国自身发展的需求威胁到了美国全产业链的全要素垄断优势(中国人口足够大,人均收入达到美国1/4,消费量就可以达到和美国相当的水平,技术方面,我国的学习能力强),将使得世界不再过度依赖美国,这是美国敌规中国的根本原因。
中国目前重视技术创新,着力发展OSM企业,也是中美关系难以维持友好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国家这么重视华为?华为是OSM企业(原创标准设计型企业),这种企业可以通过自身产生一个行业(例如:苹果带出了一个智能手机行业),这类企业可以攫取行业90%的利润,剩下10%的就是代工厂。只有OSM企业才能带动国家科技进步。支撑美股长久牛市的核心原因就是美国部分企业可以产生很多新的行业,然后攫取这些行业的高额利润。中国现在正在发展这类企业,中美贸易纠纷是借口,核心科技归属是核心,所以中美关系不会十分友好。
Q&A环节:
问:负利率是买黄金的原因,还是买黄金导致了负利率?
答:人口老龄化导致负利率的产生,而经济的发展需要人口、技术、资本三要素支撑,当人口老龄化后,需要脑力劳动较大的技术就会相对增速停滞,进而资本的效应就会凸显,而黄金是资本核心的代表,就会导致资金流入黄金。
问:您提到通缩时黄金也存在配置意义,但传统意义黄金是用来抵抗通胀的,为什么通缩时货币购买力变强了还要去配置黄金呢?
答:其一,黄金的本质就是货币;其二,黄金本身就是一个天然通缩的产品,不会随着技术进步而出现成本下降,其自己相对价值就会越来越高,而真正通缩都是恶性通胀导致的,使得真正价值越高的商品价格越高,形成马太效应。
问:08年黄金有段短期下跌的原因是机构们去买美元了?还是?
答:因为次贷危机导致很多投行短期需要大量美元还债,不得不卖掉手中黄金去支付债务,进而导致美元短期需求旺盛,黄金下跌。但随后市场平稳后,黄金就快速修复下跌空间。因此只是短期时间刺激,反而给黄金投资提供机会。
问:中国经济根据康波定律,是不是也是在婴儿潮后加46年存在消费浪潮,推升经济?
答:康波是分析主导国的方法,但中国作为混合经济体,既是不发达国家,也是存在一定技术的发达国家。人口红利消失的时候,消费力会往下走。但根据当前婴儿潮的时间推测,人口红利可持续到2026年(2015-2026),如果2025年之前能够科技升级成功,我们将会迎来多46年的科技消费升级浪潮,持续到2071年。
问:汽车库存见底的判断,您怎么看?
答:主要以下指标:社会库存下降、消费数据的转好,汽车产能的恢复,汽车产能回复后价格还没有下跌。预计6-9个月内,就能看到见底。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010-8593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