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方式。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左岸读书  ·  过去已死,Al当立 ·  昨天  
壹读  ·  “广东省凳”,为什么这么难拔? ·  2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戏剧之夜06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剧本朗读会 ·  3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如何用AI重建影像世界 | 重叙计划13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

普通人逆袭法则:提高生存力

十点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5-02-17 18:30

正文


近几年,经济下行, 许多人在不经意间,就走到了风急雨骤的人生之秋:


或遭遇裁员,或投资暴雷,或罹患疾病……


在残酷现实面前,个人命运仿若一叶扁舟,被汹涌巨浪席卷裹挟。


然而,面对风高浪急,是否只能听天由命,任其无情拍打?


并非如此。


正所谓 “未雨绸缪,方能临危不乱”。


在凛冬来临之前,倘若能够加强自身应对能力,便可在一定程度抵御未知风险。


便能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重重考验时,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


正如 《红楼梦》 里诸钗的生存应对之道,虽迥异不同,却都离不开对周遭环境的深刻洞察与对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


这种生存智慧启示着我们:


无论世界如何变幻,唯有不断锤炼自身的生存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是皇商,“珍珠如土金如铁”,妥妥的巨富之家。


但到了薛宝钗这一代,家族运势已不似往昔那般昌盛。


父亲早亡,哥哥薛蟠又不学无术,终日惹是生非,难以守成。


薛家表面繁华,实则危机暗藏。


宝钗早早嗅到风雨欲来的气息,不再享受奢华,而是提前做好应对骤变的准备。


她开启“断舍离”模式,崇尚简素,不施粉黛,不穿名牌。


她的屋子如“雪洞”一般,毫无装饰,床上吊着青纱帐,衾褥也十分朴素。


身为大家闺秀,生活却简朴至极,连贾母看了也为之感叹:


年轻姑娘房里这样素净,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往马圈去了……


她不但自己恪守“从实守分”、凡事从简的原则,还时时劝诫他人切勿贪图浮华。


准弟媳邢岫烟佩戴了一个探春赠送的玉佩,宝钗见状便提醒她不要追求奢华,避免攀比。



有读者认为宝钗此举未免刻板,但这正是其通透务实的体现。


人若被外在的富丽迷了眼,便容易滋生虚荣之心。


她提醒岫烟实则希望对方能脚踏实地,不被虚浮表象所累。


而当贾府面临经济困境时,宝钗更是展现出了她的深谋远虑。


她向王夫人进言,提议关掉大观园以节省费用。


大观园的各项花销甚大,贾府渐渐无力承担,到了后期其实已是非关不可。


面对宝钗提出的有益建议,王夫人却缺乏勇气作出决断,大观园最终成为了贾府的一笔不良资产,令人慨叹。


宝钗身处富贵,却能居安思危,洞察无常。


以清醒的头脑和务实的行动,去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机,是生存的智慧。



当下的我们,身处在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


经济波动、行业变革随时都可能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不少高薪人士在行业遇冷后,收入锐减,才惊觉以往的过度消费、追求名牌、盲目跟风的生活方式是多么不堪一击。


而那些平日里就秉持精简生活理念的人,却能从容应对。


他们不被物欲绑架,不盲目追求高消费带来的短暂满足感:


例如选择租房,而不是背负高额房贷;


减少购买昂贵的电子产品、奢侈品等。


消费降级,实际上是在为未来储备更多的“能量”,从而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资本;


极简主义,是对人生本质的追求与回归,对当下的我们极具意义。




李纨出身书香门第,嫁给荣国府贾政的长子贾珠,婚后夫妻感情甚好,生活顺遂美满。


不料贾珠一病而亡,李纨年纪轻轻便成了寡妇,带着年幼的儿子贾兰艰难度日。


旧时女子无以为业,失去丈夫,意味着失去生活依靠,相当于 “失了业” 。


想在环境复杂的贾府生存下去,并非易事。



贾府虽念及她的身份和处境,对其颇为关照,给予优渥待遇。


比如给她发放的月钱与贾母一样多,年终分红也能拿到上上份儿。


可李纨心里明白,眼下的厚待并不能成为长久的保障。


大观园诗社成立之时,便能看出李纨对钱财的谨慎态度。


起诗社需要经费,她自己舍不得出钱,却撺掇姐妹们去向凤姐要钱。


凤姐一眼看穿了她的心机,讥笑其每年进账颇丰,却是个“铁公鸡”,一毛不拔。


在成功要来 50 两银子后,没过多久,李纨又让宝钗她们凑份子。


这一行为引起了不少读者诟病,认为她把钱看得太重,甚至怀疑她贪污了经费。


身为金陵名宦之女,贪污倒不至于,此举无非是李纨对诗社经费的使用小心谨慎,不愿倒贴钱罢了。


这种对金钱的态度,恰恰是身处边缘的李纨极为明智的生存之道。


李纨孀居后,不但失去了丈夫这个坚实依靠,还失去了管家的权力。


在贾府这个大家族中,她的地位变得微妙起来。


若不抓牢手中的实惠,不懂得韬光养晦,积攒财富,一旦家族败落,她和儿子的生活必定会陷入困境。


她明白,手里有钱,才能心中不慌,未来无论遇到什么变故,这些积蓄就能成为她和儿子生活下去的依仗。


而后贾兰科考中举,除了自身努力,主要还是得益于母亲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加持。



花钱大手大脚,终会坐吃山空;用心储蓄,才能筑牢生活的根基。


经济学中有一个“拿铁效应”。


指的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不起眼、金额不大的消费,日积月累之后,却会对个人财富产生重大影响。


假设每天花30元买一杯拿铁,一个月900元,一年下来就是10800元。


几年下来,这笔钱足以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投资。


比如当作旅游的资金,或者用来学习一门新技能提升自己,甚至可以作为储备资金应对一些突发情况等。


储蓄不仅是简单的资金积累行为,更是对生活的一种规划和保障。


它能让我们在面对人生风雨的击打时,有足够底气维持生活基本面,继而寻找新的转机。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孟子这句话,道出了世间万物兴衰更替的规律。


而贾府亦未能逃脱此种命运轨迹。


虽曾赫赫扬扬,荣耀一时,然历经五代之后,已呈下坠态势。


贾府人口众多,开销庞大,出的多,进的少,已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凤姐治家严苛,但积弊已久,难以扭转颓势。


三姑娘探春却在代理管家之际,发起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为贾府的经济困局带来了一丝亮色。



她发现贾府小姐每月的脂粉银子,不仅采购的脂粉质量差、价格贵,还存在层层克扣。


于是果断下令停发这笔费用,让小姐们自行购买。


宝玉、贾环等人上学,每年还有 8 两银子的使费,这又是属于重叠的额外开支,也被探春取消了。


节流只是小试牛刀,想更大力度解决经济问题,就必须开辟新的收入来源。


探春在与赖家女儿闲聊时,得知她家的小花园每年被人承包,年终有200两银子的收益。


这让她敏锐地意识到,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 “一个破荷叶,一个枯草根子”,只要合理利用,都能创造价值。


受此启发,她将目光投向自家的大观园,发现园中的田地、花圃、池塘等资源一直处于低效利用状态。


于是,她大胆推行承包责任制,将这些区域分包给园内熟悉农事、园艺的婆子们。


通过明确 “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分配原则,极大激发了众人的积极性。


如此一来,大观园里的花草树木、果蔬水产都得到了精心照管与合理开发。


产出不仅能满足贾府日常所需,多余部分还能售卖,创造额外收入,成功实现 “开源”。


探春的改革,不仅是一次大胆创新,更是在困境中主动求变、积极自救,值得现代人借鉴。



当下,无论个人还是家庭,都会有面临经济压力和资源匮乏的时候。


通过 “节流”,去除不必要开支,避免资源浪费,能在一定程度缓解经济压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