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台工厂
中广联合会广播文艺工作委员会官方指定唯一信息发布平台,一站式广播活动运营及节目专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风研究  ·  天风2025年度策略 | ... ·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人形机器人巨头,重要预告 ·  2 天前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  中信建投:医药及大健康行业2025年十大展望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台工厂

案例|从广播特写到原创绘本,《无声合唱》用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电台工厂  · 公众号  ·  · 2024-07-15 00:01

正文

‍‍‍‍‍‍‍‍‍‍‍‍‍‍‍‍‍‍

前,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了一场“疗愈、希望、爱——《无声合唱》新书分 会” ,受到了很多关注。而这本书的诞生,其实 来源于一个2019年的广播特写——《 无声合唱团 》。

2013年11月,北京青年画家李博和厦门音乐人张咏,倾尽钱、时间等几乎所有能够调动的资源,为一群广西凌云大山里的听障儿童组建合唱团,和老师、志愿者一起,用了近5年的时间,让这些先天失聪、不会说话的壮族、苗族、瑶族孩子唱歌,带他们走出大山参加厦门、成都的音乐节,并应邀来到北京,登上最高音乐殿堂。
2018年,记者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在广西、成都、北京跟随采访,把李博、张咏和听障孩子们的故事做成了广播特写《无声合唱团》。

广播特写《无声合唱团》以孩子们在北京音乐厅的演出现场开始,贯穿张咏运用南音元素创作的《无声三部曲》,呈现李博和张咏组建无声合唱团的心路历程,五年陪伴聋哑孩子唱歌的心灵感悟;还记录了志愿者(魏文、刘瑛、顾枫)对无声合唱团的付出和收获,观众对无声合唱团的反馈,唱歌给聋哑孩子及家庭带来的影响,杨晓菲、李凌吉等聋哑孩子的内心世界,最后在聋哑孩子陆成军自然唱出的歌声中结束,展现了有声世界和无声世界的融合,传播了健全人的世界和残疾人的世界是同样平等、同样美好的理念。

2019年5月10日,广播特写《无声合唱团》获得了欧洲广播联盟第23届麦鲁利奇国际广播节麦鲁利奇奖。当日,央广网《总台央广节目喜获麦鲁利奇奖 各国评委:中国故事很暖心!很震撼!》是这样报道评奖现场的:“《无声合唱团》播放完毕,现场一片寂静,之后,响起热烈的掌声,很多评委表达了他们从中感受到的力量、快乐和思考。大家说,这部作品不存在东西方差异,传达的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和理念。李博和张咏的坚持让他们很尊敬。作品中呈现的善良美好,兄弟情谊,孩子、家长、观众的愉快心情,还有合唱改变孩子命运、家庭状况的结果,令他们深深感动,这是一部非常震撼的作品。”评委会主席说:“这是第一次,中国的广播特写得到这么多关注、这么多共鸣。”

同年11月21日,第56届“亚洲—太平洋广播电视联盟大奖”颁奖典礼在日本东京举行,《无声合唱团》获得了被誉为“大奖中的大奖”的“亚广联视野奖”。评委给《无声合唱团》的评语是:这个广播特写讲述唱歌对于听障孩子的非凡意义 。同时,这个故事也在告诉听众决不放弃的重要性。这个节目符合所有标准包括今年的主题“勇往直前(moving forward)”。

广播特写《无声合唱团》除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分4集)播出,还应邀在 塞尔维亚国家电台、美国多家中文电台、联合国广播电台播放。无声合唱团,也因此成为以艺术和残疾人艺术教育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

时任央广学会秘书长的李宏表示:“《无声合唱团》之所以被喜爱是因为李博、张咏和孩子们的故事很有力量。这样感人的中国故事有很多。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广播人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就是要善于发现并以责任感和专业精神、专业方式去呈现,挖掘故事背后的宏大命题和深刻意义,让受众喜欢并接受,以此传播中国的价值观,中国普通人和中国的美好形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