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Uni
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成长道路上,Uni(有你),有我。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专业的文章和靠谱的课程,还能找到资深的督导和颇益的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人类简史》人性的底层逻辑及其与文明发展的悖论 ·  15 小时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人类简史》人性的底层逻辑及其与文明发展的悖论 ·  15 小时前  
文汇学人  ·  张巍 | 史家修昔底德的“艺术散文” ·  5 天前  
为你读诗  ·  平生不读《道德经》,读书万卷也枉然 ·  3 天前  
为你读诗  ·  中国书法的智慧所在,不止坐落笔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Uni

“不存在”的母亲和匮乏的孩子:心理咨询师如何解读复杂的「母婴关系」?

简单心理Uni  · 公众号  ·  · 2025-01-06 19:00

正文

本文字数1700+|阅读预计需要5min

文丨刘艳 ( 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母婴关系是最早的关系,所有人都有过做婴儿的阶段,也有过和“母亲”这个角色进行互动的经验, 母亲的身体、情绪、状态,对婴儿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篇文章从“不存在”的母亲这一视角来讨论母婴之间的关系,和可能的影响,以及应对的方式。


理想情况下,母亲是一个包容的、充满爱意的、温柔的形象,关注孩子,疼爱孩子,解除婴儿的身体痛苦,满足婴儿的食物需求,情绪需求,并且 帮助婴儿处理掉TA无法应对的混乱感受,包括原始天然的混乱感和现实激发的不适感, 婴儿在这美好的爱意包围里满足的生长。


图/pexels


但是现实没有这么的圆满,现实的母亲做到及格,基本满足孩子的需求,已是足够,现实中很多母亲无法应对婴儿的需求,在各种方面都有困难,很多时候会呈现出“不存在”的状态,即母亲这个人仿佛消失了一般,或者说不处在“母亲”这个角色状态中,也许具体的这个人很努力的做养育婴儿的事情,比如提供吃喝拉撒的照顾。


但是这种行动中,母亲精神存在是不同步的,母亲可能是茫然的、慌张的、混乱的、急躁的,也有可能母亲用不断给婴儿提供吃喝拉撒来防御自己的崩溃、恐惧、无力、茫然,这种时候, 看起来的母亲养育婴儿,对婴儿并没有支持性的作用,反而是扰乱婴儿的自我凝聚状态,婴儿成了母亲的容器,承 接母亲的情绪和感受,婴儿的感受被忽略和否认, 这对婴儿的发展不会有帮助。这样的互动长期下去,婴儿一直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养育,必然会匮乏、虚弱。


人的生长,既需要物质层面的养育,也需要情感层面的养育,物质的养育很清晰,吃穿住行、受教育, 情感的养育更复杂,需要镜映、需要回应,需要情感投注, 当母亲自我混乱或虚弱,且缺乏情感经验时,是无法给出这些的。比如说小婴儿会控制自己的手指,动一动、摸一摸、捏一捏的,这对TA是个好玩的事,TA可能挺高兴的,他会笑,也可能吓到,也可能惊讶,或者困惑。如果母亲看到了这些,看到她的孩子如何动小手,如何对此作出表情反应,母亲再对此作出反应,也许是和婴儿一样的微笑、惊讶,或者是欣赏,或者和TA说话。


当母亲对孩子的状态带着关注、好奇,基本同频地去回应的时候,婴儿在母亲的眼睛里看见了自己,在母亲的反应里进一步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母亲的注视和眼神里的情感,使婴儿确认自己的感受,确认自己是好的,自己的感受是可以存在的,动一动手指这是好的事情, 婴儿自身的生命力、探索欲被鼓励,那么TA可以放心地施展这些能力, 以后可能也试一试伸展脚趾,试着爬,尝试走,接触很多对TA而言新奇的事物。


图/pexels


当母亲“不存在”,婴儿的原始感受无法处理, 和现实相关的需求和感受没有回应,如果再加上被养育者打扰,婴儿要处理的感受量过大,而TA的心理功能水平无法应对如此之多的感受,婴儿可能会被感受淹没,心智功能难以发展,更晚的学会走路、说话等能力,身体也可能虚弱,容易生病。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例子,战争时期,把一些孤儿养在育儿园里,给他们足够的食物营养,也有医疗资源,但是没有足够的护士,能够陪伴这些孩子,和有父母陪伴养育的孩子相比,这些孩子出现了更多比例的疾病、死亡的情况,也更晚学会走路、说话等能力。可见母亲的“情感在场”是多么重要。当母亲“眼里”有孩子,孩子借此确认自己真的存在。


当母亲“不存在”,母亲眼睛里没有婴儿,婴儿的自我得不到镜映, 孩子对自我有很多怀疑,被混乱感充斥,不安、焦虑、恐惧,持续存在着, 长大后的孩子可能会没有主见、无法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内心冲突很多,情绪内耗大,难以在人生的各角度确认自己的需求,也无法建立自己的目标并实现它们,很容易在人际关系上,或在社会场景里,被工具化。如果人存活的体验有太多被工具化的感受,活着的意义也仿佛被消解了。

虽然世界走得很快,人也不得不面对一些被工具化的体验,但是生命本身有和自身相关的意志,不可忽视。


图/pexels


最后谈谈怎么办,也许就是 找到自己的感受,养育自己, 在自我的感受中,建立目标,建立希望,并使用自己的生命力,实现它。具体来说,就是在很多小事上,关注自己的感觉,饥饿的时候吃合乎身体需求的食物,疲倦的时候,尊重身体适量休息,每个人都接受了很多“应该”的说法,应该优秀,应该勤奋,说法都是对的,如果这些“应该”中不忽略人的感受,相信活着的体验会更好,也更能连接到“意义”。


排版:郑婷尹
编辑:Aurora
责编:Alwaysfifi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人类简史》人性的底层逻辑及其与文明发展的悖论
15 小时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人类简史》人性的底层逻辑及其与文明发展的悖论
15 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周榜丨金V榜 TOP10(11.14-11.20)
8 年前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不只是“搞事情”——特朗普减税方案对中国的启示
7 年前
午夜漫画站  ·  卡列漫画: 被放电的妻子
7 年前
CNU视觉联盟  ·  抛弃构图,保留混乱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