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乔乔金项链
乔乔本人,金融圈熵值较高分子,混过工厂,待过券商,做过投融资,涉足股权、VC、上市、并购。目前专注于ABS和PPP项目运作,深耕公众号“乔乔金融圈儿”,欢迎小伙伴们沟通洽谈、项目合作,还望大家提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奶爸投研干货基地  ·  11/5 满足就好 ·  3 天前  
雪球  ·  【北证50涨超5% ... ·  3 天前  
发财老博士  ·  嘎嘎!杀疯了!! ·  4 天前  
发财老博士  ·  嘎嘎!杀疯了!! ·  4 天前  
扑克投资家  ·  Bloomberg分析了85个国家发现:中国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乔乔金项链

金交所业务、知识介绍

乔乔金项链  · 公众号  · 金融  · 2018-09-03 10:30

正文

(专业知识讲座149,金交所业务、知识介绍。第一部分:金交所业务模式及其合作可能分析。第二部分:金交所的定向融资计划。第三部分:政策解读,金交所能干啥,不能干啥。

本期是金交所业务、知识的介绍。其中第三部分是与地方交易所相关的法律文件阐述,内容有些多,大家可以有选择地阅读。

本公众号上一次关于金交所的介绍应该在两年前了。因为地方金交所的产品属于非标,在当前严监管形势下,非标的投资越来越难。小编手里经常会有这样的产品(北金所产品居多),都是在找投资者。

因此,广告一下:有对金交所产品感兴趣的资方,欢迎联系小编,洽谈、合作。

本公众号主要探讨ABS、项目投融资等金融市场业务,大家可以关注、转发公众号内容。业务对接、商业合作请看公众号菜单;招呼小编,请加微信:419194057。)




第一部分:金交所业务模式及其合作可能分析


一、什么是金交所


金融资产交易所(简称“金交所”)是由地方政府(省、市政府)批准设立的综合性金融资产交易服务平台,虽达不到上交所这样证监会监管的级别,但是每一个成立都需要省级或计划单列市金融办批准,不是随便可以成立的。此外,从股东来看,金交所的股东以各地方国资委为主,券商,大型集团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占部分,整体实力雄厚。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金融资产和金融产品登记、交易和结算;其他金融创新产品的咨询、开发、设计、服务、登记、交易和结算。金融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债、私募债、公司债、收益权转让类产品、理财计划、企业直接融资类产品等。


“金交所”,从其定位来看,它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企业融资渠道、盘活市场存量资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投资前景来看,金交所大多具有实力雄厚的股东背景,且受一行三会和当地金融办监管,致力于为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人群提供透明高效的资产对接服务。


二、金交所业务范围


1、非标金融资产交易,主要是国有资产,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金融资产,私募股权等的挂牌交易;


2、金融资产的收益权交易,主要也是非标资产,包括一些应收账款、小额贷款、信用证资产、保理资产等的收益权转让业务;


3、融资类业务,主要以定向融资工具/计划、委托债权投资、私募债等的形式存在;


4、信息耦合业务,为一些不良资产、金融资产作信息展示服务,金交所不参与交易,作为信息中介存在。


三、私募债融资业务


由于目前规制金交所行为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房地产企业无论是在金交所直接挂牌融资(包括私募债、股权融资、定向融资工具)还是通过委托债权投资(受托人为非银行)、债权转让等方式进行间接融资,所受的规制都不太大。

 

私募债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的公司、企业及其他商事主体在中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募集和转让,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券。发债主体应当以非公开方式募集债券,每款私募债券的投资者合计不得超过200人。私募债和信托、资管计划不同,私募债是投资者直接将钱借给发行人(融资主体),去中介,属于直接融资。信托和资管计划是投资者将钱委托给信托或资管等机构,然后再由信托或资管机构将钱借给融资主体,信托或资管等机构实际担任了中介的角色,属于间接融资。由于私募债是投资者直接将钱借给融资者,投资者是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因此需要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和投资风险教育。


该模式中,金交所发行的私募债在网贷平台进行销售,结合了网贷平台的获客优势和金融资产交易所的合规优势,是金融领域的一种创新。由于私募债属于私募产品,故受投资人最高人数以及合格投资者制度限制。即最终权益持有人数量不得超过200人,在投资者投资私募债时,要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以及对投资者进行产品信息披露和产品风险揭示。


四、定向融资计划业务?


根据天交所《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的规定,私募债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的公司、企业及其他商事主体在中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募集和转让,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券。发债主体应当以非公开方式募集债券,每款私募债券的投资者合计不得超过200人。


自此之后,各地方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推出各自类似的创新产品,并提出相关办法和规定,包括“私募债”、“定向融资计划”、“定向融资工具”、“直融计划/产品”等。


以某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为例,在某金交中心备案发行的「定向融资计划」的发行人基本都是政府平台公司或国有企业,并要求有经各大评级机构评为AA的关联主体为产品如期兑付提供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且要求发行人所在地的政府主管部门出具产品备案发行支持文书。

 

从产品定性来看,定向融资工具(定向融资计划)和私募债有共通之处。南京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发布的《南京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定向融资工具业务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定向融资工具是指企业在中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发行和转让,并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直接融资类产品。办法对发行定向融资工具的条件为:(一)发行人是在中国境内注册的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责任公司;(二)发行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3倍;(三)发行人对还本付息的资金安排有明确方案;(四)本中心规定的其他条件。


浙江金融资产交易所对定向融资计划的定义:定向融资计划是指依法成立的企事业单位法人、合伙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向特定投资主体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投融资产品。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私募债、定向融资工具、定向融资计划只是名称上有区别,实质是一类产品。从交易所对定向融资类产品的定义,其并无限定房地产企业不得发行相关产品,也未对融资用途进行限定。故房地产企业通过定向融资工具(定向融资计划)进行融资是可行的。由于定向融资工具属于定向发行,故其发行对象一般不超过200人,其融资流程也和一般的私募债共通。


五、与金交所合作的可能性

 

1、小贷公司

小贷公司与金交所的合作在如今的监管形式下,应当是被禁止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禁止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地方各类交易场所销售、转让及变相转让本公司的信贷资产。

 

2、网贷机构

《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的对于与各类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进行合作的网贷机构,应当停止合作,存量合作业务逐步转让或清偿,最终本次专项整治结束之前完成。网贷机构的备案验收,虽然延期或者会有其他另外新的准入方式,但网贷机构跟金交所合作已经几乎不可能了。

 

3、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平台和金交所的合作,随着64号文和29号文的出台,有的平台停止合作,也有的转入了线下。

 

(一)64号文:互联网平台于2017年07月15日前,停止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开展涉嫌突破政策红线的违法违规业务的增量。在64号文的执行过程中,大部分地区的监管尺度是,只要是互联网平台与交易所合作的产品,即认定为违法违规产品,而不做进一步区分,因此,受限于64号文的规定,很多互联网资管平台直接停止了与金交所的业务合作并下线了金交所产品或至少从互联网平台公开展示页面下线了金交所产品。也有部分互联网资管平台认为64号文从行文的字面意思来看,并未完全限制互联网平台与金交所开展合法合规业务的合作,因此对金交所产品本身进行了一定限制,比如控制在200人以内、不再拆期等等,从而并未下线金交所产品。

 

(二)29号文:互联网平台不得为各类交易场所代销(包括“引流”等方式变相提供代销服务)涉嫌突破国发【2011】38号文、国办发【2012】37号文以及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政策要求的资产管理产品。29号文明确了目前互联网平台和金交所合作普遍的“引流”或“跳转”等代销模式不可为,但如果金交所的相关产品如果能够做到没有突破38号文、37号文的规定,符合监管相关的要求,是否有望与互联网平台继续开展合作?监管没有明确作出规定,但根据目前严监管的形式下,平台亦需持谨慎态度,期待监管作出进一步明确解释。

 

金交所本身的存在就是中央和地方的一种博弈,各种政策不明朗、监管不到位、业务存在模糊地带,所以期待中央监管部门把金交所纳入监管,制定明确的实施细则,维护稳定的地方金融秩序,避免出现系统性的风险。

(摘自:金融干货)

第二部分:金交所的定向融资计划

什么是定向融资计划

近几年,市场上将在各大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挂牌发行的各种固定收益类直接融资产品,笼统地称为“私募债”。

最早,根据天交所《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的规定,私募债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的公司、企业及其他商事主体在中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募集和转让,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券。发债主体应当以非公开方式募集债券,每款私募债券的投资者合计不得超过200人。

自此之后,各地方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推出各自类似的创新产品,并提出相关办法和规定,包括“私募债”、“定向融资计划”、“定向融资工具”、“直融计划/产品”等。

以某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为例(以下简称“某金交中心”),目前,在某金交中心备案发行的「定向融资计划」的发行人基本都是政府平台公司或国有企业,并要求有经各大评级机构评为AA的关联主体为产品如期兑付提供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且要求发行人所在地的政府主管部门出具产品备案发行支持文书。

定向融资计划特点列举

① 定向融资计划采用备案制;

② 直接融资方式;

③ 采用非公开的方式募集,每期备案的定向融资计划投资者人数不超过200人;

④ 采用合格投资者制度,目前需要成为某金交中心会员;

⑤ 可分次备案分期发行,投资者认购金额可以低于100万元,一般10万元起投;

⑥ 方案设计灵活,可做结构化设计,可附选择权等;

⑦ 要求发行人提供一定的内外部增信措施;

⑧ 产品存续期间有适当的信息披露要求;

⑨ 定向融资计划的参与机构主要包含: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受托管理人、增信方、共管方。

各参与方权责

某金交中心是什么单位

在定向融资计划中担当什么角色?

① 某金交中心为定向融资计划的备案机构;

② 定向融资计划发行完成后,需在某金交中心登记共管;

③ 定向融资计划需通过某金交中心网站或合格投资人专区披露相关公告;

④ 督导发行人按时兑付本金及预期年化收益。

谁是定向融资计划的管理人

谁在跟进融资方的还款计划?

定向融资计划采用了受托管理人制度,产品存续期间根据受托管理协议的约定由受托管理人履行受托义务。

若融资方违约,债权人如何维权?

如融资方违约,担保方(如有)需要代为偿付或者处置抵质押担保物(如有)进行偿付。

定向融资计划受托管理人及备案机构某金交中心,会协助计划投资人向计划发行人维权。

定向融资计划的本金及预期年化业绩,由受托管理人跟进执行,备案机构某金交中心会督导。

定向融资计划与信托、资管

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定向融资计划(私募债):与国债、城投债一样,都是投资者直接将钱借给发行人(融资主体),去中介,属于直接融资。由于去中介, 定向融资计划的风险直接对等于发行人的资信,发行人根据合同履行责任。

信托计划、资管计划:投资者将钱委托给信托或资管等机构,然后再由信托或资管机构将钱借给融资主体,信托或资管等机构实际担任了中介的角色,属于间接融资。

信托计划:(1)投资者对信托产品的安全性的普遍认同;(2)由于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以及信托规模的日渐扩大,风险逐渐累积,信托刚性兑付逐渐打破,政府平台融资信托表现良好。

资管计划:(1)被宣传为类信托,但是实际仍然属于间接融资,风险承担主体为资管公司;(2)资管计划在投资者中的信用认可度低于信托,主要是因为资管公司资产规模远比信托公司小。

定向融资计划的风险解析

(1)定向融资计划是计划投资者直接借钱给发行人(融资主体);

(2)定向融资计划的发行人主体为政府平台公司或者国有企业,安全性是建立在政府信用基础上的,安全性等同于政府平台融资信托。

(摘自:上海宜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微博  原标题:一文读懂金交所的定向融资计划)

第三部分:政策解读,金交所能干啥,不能干啥

我们梳理了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个重要政策文件,供各位读者参考。


  1. 《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 38 号)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 

  3. 《关于禁止以电子商务名义开展标准化合约交易活动的通知》(证监发〔201374号)

  4. 《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的通知》(整治办函64号)

  5. 《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整治办函 29号)

  6.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

  7. 《天津市交易所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

国发〔2011 3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一些地区为推进权益(如股权、产权等)和商品市场发展,陆续批准设立了一些从事产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和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等各种类型的交易场所(以下简称交易场所)。由于缺乏规范管理,在交易场所设立和交易活动中违法违规问题日益突出,风险不断暴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高度重视各类交易场所违法交易活动蕴藏的风险


交易场所是为所有市场参与者提供平等、透明交易机会,进行有序交易的平台,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公开性,需要依法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其中,证券和期货交易更是具有特殊的金融属性和风险属性,直接关系到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在经批准的特定交易场所,遵循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进行。目前,一些交易场所未经批准违法开展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有的交易场所管理不规范,存在严重投机和价格操纵行为;个别交易场所股东直接参与买卖,甚至发生管理人员侵吞客户资金、经营者卷款逃跑等问题。这些问题如发展蔓延下去,极易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必须及早采取措施坚决予以纠正。


各地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各类交易场所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从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切实做好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各项工作。各类交易场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信息披露、公平交易和风险管理等各项规定。建立与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知识和经验相适应的投资者管理制度,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二、建立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


为加强对清理整顿交易场所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既有分工又相互配合的监管机制,建立由证监会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清理整顿违法证券期货交易工作,督导建立对各类交易场所和交易产品的规范管理制度,完成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联席会议日常办事机构设在证监会。


联席会议不代替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的监管职责。对经国务院或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由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管。其他交易场所均由省级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监管,并切实做好统计监测、违规处理和风险处置工作。联席会议及相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要及时沟通情况,加强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做好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和规范工作。


三、健全管理制度、严格管理程序


自本决定下发之日起,除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或国务院批准的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交易场所均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不得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任何投资者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交易品种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权益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


除依法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期货监管机构批准设立从事期货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单位一律不得以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


从事保险、信贷、黄金等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必须经国务院相关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


为规范交易场所名称,凡使用“交易所”字样的交易场所,除经国务院或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的外,必须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前,应征求联席会议意见。未按上述规定批准设立或违反上述规定在名称中使用“交易所”字样的交易场所,工商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工商登记。


四、稳妥推进清理整顿工作


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立即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决定的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本地区各类交易场所,进行一次集中清理整顿,其中重点是坚决纠正违法证券期货交易活动,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投资者资金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从事违法证券期货交易活动的交易场所,严禁以任何方式扩大业务范围,严禁新增交易品种,严禁新增投资者,并限期取消或结束交易活动;未经批准在交易场所名称中使用“交易所”字样的交易场所,应限期清理规范。清理整顿期间,不得设立新的开展标准化产品或合约交易的交易场所。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尽快制定清理整顿工作方案,于201112月底前报国务院备案。


联席会议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切实推动清理整顿工作有效、有序开展。商务部要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下,负责对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抓紧制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确保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有序回归现货市场。联席会议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沟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尽职尽责做好工作。金融机构不得为违法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提供承销、开户、托管、资金划转、代理买卖、投资咨询、保险等服务;已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要及时开展自查自清,做好善后工作。

 

国务院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237号)

 

各省、自治区、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 国发〔201138号,以下称国发38号文件),进一步明确政策界限、措施和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把握清理整顿范围


遵循规范有序、便利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则,准确界定清理整顿范围,突出重点,增强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本次清理整顿的范围包括从事权益类交易、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以及其他标准化合约交易的各类交易场所,包括名称中未使用“交易所”字样的交易场所,但仅从事车辆、房地产等实物交易的交易场所除外。其中,权益类交易包括产权、股权、债权、林权、矿权、知识产权、文化艺术品权益及金融资产权益等交易;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是指以大宗商品的标准化合约为交易对象,采用电子化集中交易方式,允许交易者以对冲平仓方式了结交易而不以实物交收为目的或不必交割实物的标准化合约交易;其他标准化合约,包括以有价证券、利率、汇率、指数、碳排放权、排污权等为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


各类交易场所已设立的分支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分支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下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清理整顿。


依法经批准设立的证券、期货交易所,或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不属于本次清理整顿范围。


二、准确适用清理整顿政策界限


违反下列规定之一的交易场所及其分支机构,应予以清理整顿。


(一)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任何交易场所利用其服务与设施,将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后发售给投资者,即属于“均等份额公开发行”。股份公司股份公开发行适用公司法、证券法相关规定。


(二)不得采取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本意见所称的“集中交易方式”包括集合竞价、连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交易方式,但协议转让、依法进行的拍卖不在此列。


(三)不得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本意见所称的“标准化交易单位”是指将股权以外的其他权益设定最小交易单位,并以最小交易单位或其整数倍进行交易。“持续挂牌交易”是指在买入后5个交易日内挂牌卖出同一交易品种或在卖出后5个交易日内挂牌买入同一交易品种。


(四)权益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任何权益在其存续期间,无论在发行还是转让环节,其实际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以信托、委托代理等方式代持的,按实际持有人数计算。


(五)不得以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本意见所称的“标准化合约”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由交易场所统一制定,除价格外其他条款固定,规定在将来某一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合约;另一种是由交易场所统一制定,规定买方有权在将来某一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者卖出约定标的物的合约。


(六)未经国务院相关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不得设立从事保险、信贷、黄金等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其他任何交易场所也不得从事保险、信贷、黄金等金融产品交易。


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不得为违反上述规定的交易场所提供承销、开户、托管、资产划转、代理买卖、投资咨询、保险等服务;已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要按照相关金融管理部门的要求开展自查自清,并做好善后工作。


三、认真落实清理整顿工作安排


(一)排查甄别。各省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发38号文件和本意见要求,组织对本地区各类交易场所的交易品种、交易方式、投资者人数等是否违反规定,以及风险状况进行认真排查甄别。对违反国发38号文件规定的交易场所,严禁新增交易品种。


(二)整改规范。各类交易场所对自身存在问题纠正不及时、不到位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发38号文件及本意见的要求,落实监管责任,对问题交易场所采取整改措施。交易规则违反国发38号文件规定的,不得继续交易;已暂停交易的,不得恢复交易,并依据相关政策规定修改交易规则,报本省(区、市)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交易产品违反国发38号文件规定的,要取消违规交易产品并处理好善后问题;权益持有人累计超过200人的,要予以清理。


(三)检查验收。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各类交易场所整改规范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重点核查交易场所章程、交易规则、交易品种、交易方式、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国发38号文件和本意见的规定,交易信息系统是否符合安全稳定性要求等。


(四)分类处置。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对交易场所进行分类处置,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该整改的要认真整改,该规范的要切实规范。对确有必要保留的,要按照国发38号文件和本意见的要求履行相应审批程序。对于拒不整改、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完成整改的,或继续从事违法证券、期货交易的交易场所,各省级人民政府要依法依规坚决予以关闭或取缔。清理整顿过程中,各省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投资者资金安全和社会稳定;对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在清理整顿工作基本完成后,对清理整顿工作过程、政策措施、验收结果、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等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书面报告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


四、严格执行交易场所审批政策


(一)把握各类交易场所设立原则。


各省级人民政府应按照“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审慎审批”的原则,统筹规划各类交易场所的数量规模和区域分布,制定交易场所品种结构规划和审查标准,审慎批准设立交易场所,使交易场所的设立与监管能力及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


(二)严格规范交易场所设立审批。


1.凡新设交易所的,除经国务院或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的以外,必须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前,应取得联席会议的书面反馈意见。


2.清理整顿前已设立运营的交易所,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是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交易所,确有必要保留,且未违反国发38号文件和本意见规定的,应经省级人民政府确认;违反国发38号文件和本意见规定的,应予清理整顿并经省级人民政府组织检查验收,验收通过后方可继续运营。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上述两类交易所名单分别报联席会议备案。


二是未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交易所,清理整顿并验收通过后,拟继续保留的,应按照新设交易场所的要求履行相关审批程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前,应取得联席会议的书面反馈意见。


三是历史形成的从事车辆、房地产等实物交易的交易所,未从事违反国发38号文件和本意见规定,名称中拟继续使用“交易所”字样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并将交易所名单报联席会议备案。


3.从事权益类交易、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以及其他标准化合约交易的交易场所,原则上不得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经营活动。确有必要设立的,应当分别经该交易场所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及拟设分支机构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属地监管原则,由相应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监管。凡未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已设立运营的经营性分支机构,要按照上述要求履行审批程序。违反上述规定的,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为分支机构办理工商登记,并按照工商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名称中未使用“交易所”字样的各类交易场所的监管办法,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五、切实贯彻清理整顿工作要求


(一)统一政策标准。各省级人民政府在开展清理整顿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国务院、联席会议及有关部门的要求,统一政策标准,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实际执行中遇到疑难问题或对相关政策把握不准的,要及时上报联席会议。


(二)防范化解风险。各省级人民政府在清理整顿工作中,要制定完善风险处置预案,认真排查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及时掌握市场动向,做好信访投诉受理和处置工作。要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协调配合,严肃查处挪用客户资金、诈骗等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三)落实监管责任。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区各类交易场所监管制度,明确各类交易场所监管机构和职能,加强日常监管,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做好各类交易场所统计监测、违规处理、风险处置等工作。相关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沟通配合和信息共享。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国务院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

2012712



 

《关于禁止以电子商务名义开展标准化合约交易活动的通知》

(证监发〔2013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 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发布以来,各省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工作安排,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部际联席会议)积极督导各地开展工作,清理整顿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目前部分公司以电子商务名义,采取集合竞价、连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开展清理整顿工作,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省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发〔201138号、国办发〔201237号文件要求,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对本地区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进行集中检查,对直接或以会员、代理等方式开展标准化合约交易活动的,应责令停止交易、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完成整改的,或继续从事违法违规交易的,要依法依规坚决予以取缔或关闭。


二、各省级人民政府在清理整顿以电子商务名义开展标准化合约交易活动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参与者资金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对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3个月内,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将对有关电子商务公司的检查、整改和处置情况书面报告部际联席会议。


三、各省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审慎审批”的原则,严格控制新设名称中不带“交易所”字样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将本辖区每季度新设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名单于下季度前10个工作日内汇总报告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四、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完善政策规定,加强监督管理,密切协调配合,督促和指导各省级人民政府做好清理整顿工作,禁止以电子商务名义开展标准化合约交易活动。


(一)积极贯彻落实商品现化市场交易的有关规定,推动其有序转型、规范发展。(商务部负责)。


(二)对已查处的违规开展标准化合约交易的互联网站进行处置,加强对标准化合约交易软件及服务供应商的开发、生产、销售活动的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三)严格执行国发〔201138号和国办发〔201237号文件规定的设立审批原则,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处以电子商务名义违规开展标准化合约交易活动。(工商总局负责)


(四)及时向银行业金融机构通报清理整顿情况进展,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停止对违规开展标准化合约交易的公司提供开户、托管、资金划转,信贷等金融服务。(银监会负责)


(五)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做好日常工作,贯彻部际联席会议各项工作部署,积极督促有关成员单位和省级人民政府落实本通知规定,推动清理整顿工作有序进行。(证监会负责)




《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的通知》(整治办函〔201764号)




《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整治办函〔2018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圳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

 

为做好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领域清理整顿工作,我办先后下发《关于做好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整治办函〔201696号)、《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银发〔2017119号)、《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的通知》(整治办函〔201764号)等文件,明确了合法合规标准和清理整顿要求。各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各省整治办)认真落实各项要求,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存量违法违规业务规模有所下降,增量风险有所控制。

 

根据专项整治总体进度安排,下一阶段将进入验收及总结阶段。验收是本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对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工作成效的检验。请各省整治办高度重视,明确工作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引导从业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业务,坚决打击违法违规互联网资产管理活动,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1号)、《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银发〔2016113号)文件精神,现就本领域验收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验收标准

 

1.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是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金融业务,属于特许经营行业,须纳入金融监管。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托互联网公开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须取得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颁发的资产管理业务牌照或资产管理产品代销牌照。未经许可,不得依托互联网公开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

 

2.未经许可,依托互联网以发行销售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定向委托计划”“定向融资计划”“理财计划”“资产管理计划”“收益权转让”)等方式公开募集资金的行为,应当明确为非法金融活动,具体可能构成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发行证券等。相关认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3.未经许可,依托互联网友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的行为,须立即停止,存量业务应当最迟于20186月底前压缩至零。个别从业机构情况特别复杂、确有必要适当延长整改时限的,应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相关部门负责后续整改监督及验收。

 

4.互联网平台不得为各类交易场所代销(包括“引流”等方式变相提供代销服务)涉嫌突破国发〔201138号文、国办发〔201237号文以及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政策要求的资产管理产品。互联网平台应配合各类交易场所妥善化解存量业务。

 

二、验收流程

 

1.成立验收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各省整治办应成立由省金融办(局)、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以及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公安、通信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组成的验收工作专班,并充分调动第三方专业机构力量,制定验收工作方案并组织开展验收。

 

2.验收阶段工作从20184月至20186月底,各省整治办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辖内从业机构进行分批次验收。验收应当实现重点对象全覆盖,对前期随机抽查发现仍在开展互联网资产管理业务的非重点对象也应纳入验收工作范围。

 

3.各省整治办应要求辖内从业机构提交整改落实报告及验收申请,对照整治办函〔201696号文、银发〔2017119号文、整治办函〔201764号文以及本通知明确的各项验收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验收。验收措施可包括网络巡查、现场访谈、核查合同、调取账务数据、信息公示等,切实掌握从业机构违法违规业务化解情况。

 

三、分类处置

 

l.对于已补齐资产管理业务相关牌照的机构,由各省整治办出具验收合格意见,并移交相关牌照发放部门进行日常监管。

 

2.对于仍未持有资产管理业务相关牌照,但存量业务已经化解至零、未新增业务的机构,各省整治办应要求机构及其控制人出具不再从事互联网资产管理业务的承诺书,并限期办理工商及ICP备案变更等,确保工商注册信息及网站内容等不得含有与资产管理业务相关的误导性陈述。

 

3.对于存量互联网资产管理业务未化解至零的机构,应明确为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纳入取缔类进行处置。各省整治办应当组织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及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派驻机构共同出具行政认定和处置意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予以处置,包括注销电信经营许可、封禁网站、下架移动APP、吊销工商营业执照,要求从事金融业务的持牌机构不得向其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等。

 

各省整治办应组织相关部门对非法金融活动是否涉及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等进一步研判定性,并根据定性情况移送处置非法集资、打击非法证券活动等工作机制予以查处。

 

4.对于网贷机构将互联网资产管理业务剥离、分立为不同实体的,应当将分立后的实体视为原网贷机构的组成部分,一并进行验收,承接互联网资产管理业务的实体未将存量业务压缩至零前,不得对相关网贷机构予以备案登记。各地应加强拟备案网贷机构的股东资质审核,对于存量违法违规业务未化解完成的互联网资产管理机构,不得对其实际控制人或股东投资设立的网贷机构予以备案登记。各省整治办应当建立瞎内网贷领域风险整治和互联网资产管理领域风险整治的协调协作机制,并加强与其他相关地区的沟通协作,加强信息互通。

 

四、其他相关要求

 

1.以罚促改。对于未经许可依托互联网公开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的,应开展行政处罚,特别是对存量业务化解不力的机构,各省整治办应组织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当地派驻机构对其是否存在变相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发行证券等行为进行行政调查,按照《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从重处罚。

 

2.做好预案。各省整治局、在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做好风险应对预案,避免形成连锁反应和交叉传染。对拟取缔对象要稳妥制定取缔方案,协调机构实际控制人做好兑付安排,对停止金融服务工作做出具体安排,确保取缔工作平稳有序。各省整治力、要协调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全面落实源头维稳措施,积极预防、全力化解、妥善处置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社会稳定。

 

3.协同配合。对于实际经营场所与注册地分离的互联网平台,由注册地省级整治力、负责组织验收,实际经营所在地省级整治办应积极配合、提供支持。

 

4.信息公示。验收工作开展过程中,各省整治办应通过省金融办(局)官方网站及时公布辖内验收合格的机构、完成整改且承诺不再从事互联网资管业务的机构、取缔类机构名单,并动态更新,帮助公众有效识别风险。

 

5.定期报告。请各省整治坤、自20184月起,每月月底前向我办报送当月验收工作进展情况(见附表)。

 

抄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秘书行政司)。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代章)

2018328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银发〔2018106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在满足居民和企业投融资需求、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    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            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把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业务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减少存量风险,严防增量风险。

 

(二)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既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业务功能,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又严格规范引导,避免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体系内部自我循环,防止产品过于复杂,加剧风险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传递。

 

(三)坚持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实现对各类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全面、统一覆盖,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四)坚持有的放矢的问题导向。重点针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套利严重、投机频繁等问题,设定统一的标准规制,同时对金融创新坚持趋利避害、一分为二,留出发展空间。

 

(五)坚持积极稳妥审慎推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防范风险与有序规范相结合,在下决心处置风险的同时,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合理设置过渡期,把握好工作的次序、节奏、力度,加强市场沟通,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二、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为委托人利益履行诚实信用、勤勉尽责义务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委托人自担投资风险并获得收益。金融机构可以与委托人在合同中事先约定收取合理的业绩报酬,业绩报酬计入管理费,须与产品一一对应并逐个结算,不同产品之间不得相互串用。

 

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在表内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私募投资基金适用私募投资基金专门法律、行政法规,私募投资基金专门法律、行政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本意见,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的相关规定另行制定。

 

三、资产管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人民币或外币形式的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等。依据金融管理部门颁布规则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布规则发行的养老金产品,不适用本意见。

 

四、资产管理产品按照募集方式的不同,分为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公募产品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公开发行的认定标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执行。私募产品面向合格投资者通过非公开方式发行。

 

资产管理产品按照投资性质的不同,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权益类产品投资于股票、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投资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比例不低于80%,混合类产品投资于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且任一资产的投资比例未达到前三类产品标准。非因金融机构主观因素导致突破前述比例限制的,金融机构应当在流动性受限资产可出售、可转让或者恢复交易的15个交易日内调整至符合要求。

 

金融机构在发行资产管理产品时,应当按照上述分类标准向投资者明示资产管理产品的类型,并按照确定的产品性质进行投资。在产品成立后至到期日前,不得擅自改变产品类型。混合类产品投资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的比例范围应当在发行产品时予以确定并向投资者明示,在产品成立后至到期日前不得擅自改变。产品的实际投向不得违反合同约定,如有改变,除高风险类型的产品超出比例范围投资较低风险资产外,应当先行取得投资者书面同意,并履行登记备案等法律法规以及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程序。

 

五、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投资于单只混合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40万元,投资于单只权益类产品、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投资者不得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投资资产管理产品。

 

六、金融机构发行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坚持“了解产品”和“了解客户”的经营理念,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向投资者销售与其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适应的资产管理产品。禁止欺诈或者误导投资者购买与其风险承担能力不匹配的资产管理产品。金融机构不得通过拆分资产管理产品的方式,向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低于产品风险等级的投资者销售资产管理产品。

 

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七、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具备与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公司治理良好,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问责机制健全。

 

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业务人员的资格认定、培训、考核评价和问责制度,确保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以及资产管理产品的法律关系、交易结构、主要风险和风险管控方式,遵守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标准。

 

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意见规定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从业人员,依法采取处罚措施直至取消从业资格,禁止其在其他类型金融机构从事资产管理业务。

 

八、金融机构运用受托资金进行投资,应当遵守审慎经营规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金融机构应当履行以下管理人职责:

 

(一)依法募集资金,办理产品份额的发售和登记事宜。

 

(二)办理产品登记备案或者注册手续。

 

(三)对所管理的不同产品受托财产分别管理、分别记账,进行投资。

 

(四)按照产品合同的约定确定收益分配方案,及时向投资者分配收益。

 

(五)进行产品会计核算并编制产品财务会计报告。

 

(六)依法计算并披露产品净值或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申购、赎回价格。

 

(七)办理与受托财产管理业务活动有关的信息披露事项。

 

(八)保存受托财产管理业务活动的记录、账册、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

 

(九)以管理人名义,代表投资者利益行使诉讼权利或者实施其他法律行为。

 

(十)在兑付受托资金及收益时,金融机构应当保证受托资金及收益返回委托人的原账户、同名账户或者合同约定的受益人账户。

 

(十一)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

 

金融机构未按照诚实信用、勤勉尽责原则切实履行受托管理职责,造成投资者损失的,应当依法向投资者承担赔偿责任。

 

九、金融机构代理销售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应当符合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资质条件。未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代理销售资产管理产品。

 

金融机构应当建立资产管理产品的销售授权管理体系,明确代理销售机构的准入标准和程序,明确界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确相关风险的承担责任和转移方式。

 

金融机构代理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建立相应的内部审批和风险控制程序,对发行或者管理机构的信用状况、经营管理能力、市场投资能力、风险处置能力等开展尽职调查,要求发行或者管理机构提供详细的产品介绍、相关市场分析和风险收益测算报告,进行充分的信息验证和风险审查,确保代理销售的产品符合本意见规定并承担相应责任。

 

十、公募产品主要投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除法律法规和金融管理部门另有规定外,不得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公募产品可以投资商品及金融衍生品,但应当符合法律法规以及金融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

 

私募产品的投资范围由合同约定,可以投资债权类资产、上市或挂牌交易的股票、未上市企业股权(含债转股)和受(收)益权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产,并严格遵守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鼓励充分运用私募产品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

十一、资产管理产品进行投资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 等分化,可交易。

 

2. 信息披露充分。

 

3. 集中登记,独立托管。

 

4.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

 

5.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具体认定规则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之外的债权类资产均为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金融机构发行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应当遵守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限额管理、流动性管理等监管标准。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未制定相关监管标准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督促根据本意见要求制定监管标准并予以执行。

 

金融机构不得将资产管理产品资金直接投资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受(收)益权的投资限制由金融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二)资产管理产品不得直接或者间接投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禁止进行债权或股权投资的行业和领域。

 

(三)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通过发行资产管理产品募集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要求、符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要求的领域。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发行资产管理产品募集资金支持经济结构转型,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降低企业杠杆率。

 

(四)跨境资产管理产品及业务参照本意见执行,并应当符合跨境人民币和外汇管理有关规定。

 

十二、金融机构应当向投资者主动、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资产管理产品募集信息、资金投向、杠杆水平、收益分配、托管安排、投资账户信息和主要投资风险等内容。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于公募产品,金融机构应当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明确定期报告、临时报告、重大事项公告、投资风险披露要求以及具体内容、格式。在本机构官方网站或者通过投资者便于获取的方式披露产品净值或者投资收益情况,并定期披露其他重要信息:开放式产品按照开放频率披露,封闭式产品至少每周披露一次。

 

对于私募产品,其信息披露方式、内容、频率由产品合同约定,但金融机构应当至少每季度向投资者披露产品净值和其他重要信息。

 

对于固定收益类产品,金融机构应当通过醒目方式向投资者充分披露和提示产品的投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投资债券面临的利率、汇率变化等市场风险以及债券价格波动情况,产品投资每笔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融资客户、项目名称、剩余融资期限、到期收益分配、交易结构、风险状况等。

 

对于权益类产品,金融机构应当通过醒目方式向投资者充分披露和提示产品的投资风险,包括产品投资股票面临的风险以及股票价格波动情况等。

 

对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金融机构应当通过醒目方式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产品的挂钩资产、持仓风险、控制措施以及衍生品公允价值变化等。

 

对于混合类产品,金融机构应当通过醒目方式向投资者清晰披露产品的投资资产组合情况,并根据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投资比例充分披露和提示相应的投资风险。

 

十三、主营业务不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强化法人风险隔离,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业务经营部门开展业务。

 

金融机构不得为资产管理产品投资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或者股权类资产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担保、回购等代为承担风险的承诺。

 

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确保资产管理业务与其他业务相分离,资产管理产品与其代销的金融产品相分离,资产管理产品之间相分离,资产管理业务操作与其他业务操作相分离。

 

十四、本意见发布后,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资产应当由具有托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独立托管,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过渡期内,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可以托管本行理财产品,但应当为每只产品单独开立托管账户,确保资产隔离。过渡期后,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该商业银行可以托管子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但应当实现实质性的独立托管。独立托管有名无实的,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纠正和处罚。

 

十五、金融机构应当做到每只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

 

金融机构应当合理确定资产管理产品所投资资产的期限,加强对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

 

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资产管理产品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

 

资产管理产品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的,应当为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并明确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的退出安排。未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的退出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

 

金融机构不得违反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通过为单一融资项目设立多只资产管理产品的方式,变相突破投资人数限制或者其他监管要求。同一金融机构发行多只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同一资产的,为防止同一资产发生风险波及多只资产管理产品,多只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该资产的资金总规模合计不得超过300亿元。如果超出该限额,需经相关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十六、金融机构应当做到每只资产管理产品所投资资产的风险等级与投资者的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做到每只产品所投资资产构成清晰,风险可识别。

 

金融机构应当控制资产管理产品所投资资产的集中度:

 

(一)单只公募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只证券或者单只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资产管理产品净资产的10%

 

(二)同一金融机构发行的全部公募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只证券或者单只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证券市值或者证券投资基金市值的30%。其中,同一金融机构全部开放式公募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一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15%

 

(三)同一金融机构全部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一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30%

 

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非因金融机构主观因素导致突破前述比例限制的,金融机构应当在流动性受限资产可出售、可转让或者恢复交易的10个交易日内调整至符合相关要求。

 

十七、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资产管理产品管理费收入的10%计提风险准备金,或者按照规定计量操作风险资本或相应风险资本准备。风险准备金余额达到产品余额的1%时可以不再提取。风险准备金主要用于弥补因金融机构违法违规、违反资产管理产品协议、操作错误或者技术故障等给资产管理产品财产或者投资者造成的损失。金融机构应当定期将风险准备金的使用情况报告金融管理部门。

 

十八、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及时反映基础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由托管机构进行核算并定期提供报告,由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确认,被审计金融机构应当披露审计结果并同时报送金融管理部门。

金融资产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鼓励使用市值计量。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以摊余成本进行计量:

 

(一)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

 

(二)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

 

金融机构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净值,应当采用适当的风险控制手段,对金融资产净值的公允性进行评估。当以摊余成本计量已不能真实公允反映金融资产净值时,托管机构应当督促金融机构调整会计核算和估值方法。金融机构前期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加权平均价格与资产管理产品实际兑付时金融资产的价值的偏离度不得达到5%或以上,如果偏离5%或以上的产品数超过所发行产品总数的5%,金融机构不得再发行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的资产管理产品。

 

十九、经金融管理部门认定,存在以下行为的视为刚性兑付:

 

(一)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人或者管理人违反真实公允确定净值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

 

(二)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使得资产管理产品的本金、收益、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实现产品保本保收益。

 

(三)资产管理产品不能如期兑付或者兑付困难时,发行或者管理该产品的金融机构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者委托其他机构代为偿付。

 

(四)金融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经认定存在刚性兑付行为的,区分以下两类机构进行惩处:

 

(一)存款类金融机构发生刚性兑付的,认定为利用具有存款本质特征的资产管理产品进行监管套利,由国务院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存款业务予以规范,足额补缴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保费,并予以行政处罚。

 

(二)非存款类持牌金融机构发生刚性兑付的,认定为违规经营,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纠正并予以处罚。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金融机构存在刚性兑付行为的,可以向金融管理部门举报,查证属实且举报内容未被相关部门掌握的,给予适当奖励。

 

外部审计机构在对金融机构进行审计时,如果发现金融机构存在刚性兑付行为的,应当及时报告金融管理部门。外部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依法追究相应责任或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罚,并将相关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联合惩戒机制。

 

二十、资产管理产品应当设定负债比例(总资产/净资产)上限,同类产品适用统一的负债比例上限。每只开放式公募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40%,每只封闭式公募产品、每只私募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200%。计算单只产品的总资产时应当按照穿透原则合并计算所投资资产管理产品的总资产。

 

金融机构不得以受托管理的资产管理产品份额进行质押融资,放大杠杆。

 

二十一、公募产品和开放式私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

 

分级私募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40%。分级私募产品应当根据所投资资产的风险程度设定分级比例(优先级份额/劣后级份额,中间级份额计入优先级份额)。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31,权益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混合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21。发行分级资产管理产品的金融机构应当对该资产管理产品进行自主管理,不得转委托给劣后级投资者。

 

分级资产管理产品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对优先级份额认购者提供保本保收益安排。

 

本条所称分级资产管理产品是指存在一级份额以上的份额为其他级份额提供一定的风险补偿,收益分配不按份额比例计算,由资产管理合同另行约定的产品。

 

二十二、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

 

资产管理产品可以再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

 

金融机构将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于其他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从而将本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资金委托给其他机构进行投资的,该受托机构应当为具有专业投资能力和资质的受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机构。公募资产管理产品的受托机构应当为金融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的受托机构可以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受托机构应当切实履行主动管理职责,不得进行转委托,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委托机构应当对受托机构开展尽职调查,实行名单制管理,明确规定受托机构的准入标准和程序、责任和义务、存续期管理、利益冲突防范机制、信息披露义务以及退出机制。委托机构不得因委托其他机构投资而免除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

 

金融机构可以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受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机构作为投资顾问。投资顾问提供投资建议指导委托机构操作。

 

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对各类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实行平等准入、给予公平待遇。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在账户开立、产权登记、法律诉讼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地位。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基于风险防控考虑,确实需要对其他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采取限制措施的,应当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达成一致。

 

二十三、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投资顾问业务应当取得投资顾问资质,非金融机构不得借助智能投资顾问超范围经营或者变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严格遵守本意见有关投资者适当性、投资范围、信息披露、风险隔离等一般性规定,不得借助人工智能业务夸大宣传资产管理产品或者误导投资者。金融机构应当向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报备人工智能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为投资者单独设立智能管理账户,充分提示人工智能算法的固有缺陷和使用风险,明晰交易流程,强化留痕管理,严格监控智能管理账户的交易头寸、风险限额、交易种类、价格权限等。金融机构因违法违规或者管理不当造成投资者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金融机构应当根据不同产品投资策略研发对应的人工智能算法或者程序化交易,避免算法同质化加剧投资行为的顺周期性,并针对由此可能引发的市场波动风险制定应对预案。因算法同质化、编程设计错误、对数据利用深度不够等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缺陷或者系统异常,导致羊群效应、影响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金融机构应当及时采取人工干预措施,强制调整或者终止人工智能业务。

 

二十四、金融机构不得以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与关联方进行不正当交易、利益输送、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包括但不限于投资于关联方虚假项目、与关联方共同收购上市公司、向本机构注资等。

 

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投资本机构、托管机构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与其有其他重大利害关系的公司发行或者承销的证券,或者从事其他重大关联交易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批机制和评估机制,并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信息。

 

二十五、建立资产管理产品统一报告制度。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统筹资产管理产品的数据编码和综合统计工作,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拟定资产管理产品统计制度,建立资产管理产品信息系统,规范和统一产品标准、信息分类、代码、数据格式,逐只产品统计基本信息、募集信息、资产负债信息和终止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加强资产管理产品的统计信息共享。金融机构应当将含债权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报送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金融机构于每只资产管理产品成立后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同时报送产品基本信息和起始募集信息;于每月10日前报送存续期募集信息、资产负债信息,于产品终止后5个工作日内报送终止信息。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票据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于每月10日前向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同时报送资产管理产品持有其登记托管的金融工具的信息。

 

在资产管理产品信息系统正式运行前,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依据统计制度拟定统一的过渡期数据报送模板;各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于每月10日前按照数据报送模板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供数据,及时沟通跨行业、跨市场的重大风险信息和事项。

 

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资产管理产品统计的具体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二十六、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对资产管理业务实施宏观审慎管理,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资产管理业务的标准规制。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加强投资者保护,依照本意见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出台各自监管领域的实施细则。

 

本意见正式实施后,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工作机制,持续监测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和风险状况,定期评估标准规制的有效性和市场影响,及时修订完善,推动资产管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十七、对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监管遵循以下原则:

 

(一)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按照产品类型而不是机构类型实施功能监管,同一类型的资产管理产品适用同一监管标准,减少监管真空和套利。

 

(二)实行穿透式监管,对于多层嵌套资产管理产品,向上识别产品的最终投资者,向下识别产品的底层资产(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除外)。

 

(三)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建立资产管理业务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完善政策工具,从宏观、逆周期、跨市场的角度加强监测、评估和调节。

 

(四)实现实时监管,对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销售、投资、兑付等各环节进行全面动态监管,建立综合统计制度。

 

二十八、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意见规定,对违规行为制定和完善处罚规则,依法实施处罚,并确保处罚标准一致。资产管理业务违反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按照法律法规实施处罚。

 

二十九、本意见实施后,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在本意见框架内研究制定配套细则,配套细则之间应当相互衔接,避免产生新的监管套利和不公平竞争。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确保平稳过渡。过渡期为本意见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对提前完成整改的机构,给予适当监管激励。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发行新产品应当符合本意见的规定;为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维持必要的流动性和市场稳定,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但应当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防止过渡期结束时出现断崖效应。金融机构应当制定过渡期内的资产管理业务整改计划,明确时间进度安排,并报送相关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由其认可并监督实施,同时报备中国人民银行。过渡期结束后,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按照本意见进行全面规范(因子公司尚未成立而达不到第三方独立托管要求的情形除外),金融机构不得再发行或存续违反本意见规定的资产管理产品。

 

三十、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金融业务,属于特许经营行业,必须纳入金融监管。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非金融机构违反上述规定,为扩大投资者范围、降低投资门槛,利用互联网平台等公开宣传、分拆销售具有投资门槛的投资标的、过度强调增信措施掩盖产品风险、设立产品二级交易市场等行为,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规范清理,构成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发行证券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非金融机构违法违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依法予以处罚;同时承诺或进行刚性兑付的,依法从重处罚。

 

三十一、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意见所称“金融管理部门”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行”是指通过公开或者非公开方式向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发出认购邀约,进行资金募集的活动。“销售”是指向投资者宣传推介资产管理产品,办理产品申购、赎回的活动。“代理销售”是指接受合作机构的委托,在本机构渠道向投资者宣传推介、销售合作机构依法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的活动。

 


《天津市交易所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天津市金融办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按照《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有关要求,为继续加强全市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和规范整改工作,严格规范各类交易所的设立、运营及交易活动,建设依法合规管理体系,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防范市场风险,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各类交易所设立和日常经营活动以及外地交易所在本市设立分支机构及日常经营活动,适用本办法。从事权益类和大宗商品类交易的交易市场或交易中心等的设立和管理亦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交易所,是指经批准在本市依法登记设立,从事权益类交易、大宗商品类交易的交易所。


第四条  交易所监管遵循科学审慎、风险可控原则。大宗商品类交易所应坚持现货贸易,建立满足现货贸易需要的物流配送体系,提高实物交割率。权益类交易所应坚持非公众权益类产品交易,构建场外柜台交易市场服务体系。各类交易所都应坚持依法运营、规范发展,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天津市交易所监督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由市金融办、天津证监局、市工商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天津银监局、市法制办、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各类交易所的监督管理工作。天津市交易所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负责日常工作。


市金融办组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各类交易所的设立、运营及业务活动进行统筹监督管理,负责统计监测、违规处理和风险处置工作。


第六条  各类交易所的设立、运营及交易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各类交易所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监管,严格遵守信息披露、公平交易和风险管理等各项规定,建立与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知识和经验相适应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市场风险和交易风险。

 

第二章  交易所设立、变更、终止

 

第七条  除需经国务院或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交易所以外,申请人申请设立交易所,须向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提出设立申请。区县人民政府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后报市金融办审核,市金融办征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征得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书面反馈意见后批准。


新设交易所的申请获得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金融办向申请人出具相关批复文件。申请人持批复文件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我市交易所在外省市设立分支机构以及外省市交易所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的,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设立交易所须满足下列条件:


(一)交易所的组织形式必须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二)出资人应具有充足的认缴出资能力,出资来源真实合法,无违法犯罪和不良记录,主要出资人具有与所从事交易所业务相吻合的行业背景经验;


(三)资本金规模应与所从事交易产品、交易规模相适应,注册资本为实收货币资本;


(四)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团队,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团队应具备与履行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并能够满足市场交易需要;


(五)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六)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治理结构;


(七)建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参与交易的投资者(含会员、交易商)应具有一定的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及相应的投资知识和经验;


(八)有适合经营要求的营业场所和相关设施;


(九)其他相关条件。


第九条  申请人申请设立交易所,应向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交易所名称、注册地及经营所在地、注册资本和经营范围、股权结构等);


(二)工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出资人协议书;


(五)章程草案;


(六)股东资信证明和有关资料;


(七)拟任法定代表人及高级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八)拟进行的交易产品、交易方式、会员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登记结算、信息发布等制度安排;


(九)交易及运营风险评估及控制方案;


(十)监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交易所变更下列事项之一的,应报交易所监管部门批准:


(一)变更交易规则或新设交易品种;


(二)交易所分立或合并;


(三)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一条  交易所下列事项发生变更的,应报监管部门备案: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经营范围;


(三)变更注册地;


(四)变更组织形式;


(五)变更注册资本;


(六)变更法定代表人及高级管理人员;


(七)变更股权;


(八)修改章程;


(九)其他应备案的事项。


第十二条  交易所因解散而终止的,应当成立清算工作组,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清算。交易所应当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投资者资金安全和社会稳定,不得损害参与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  市金融办在年度终了后组织对各交易所经营情况进行检查,交易所应在规定期限内提交下列材料:


(一)年度业务经营报告和经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后的年度财务报表;


(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年度会议报告及决议材料;


(三)交易产品、交易制度、会员管理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风险评估报告;


(四)第三方机构对交易所交易资信的监测报告;


(五)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章  交易所运营

 

第十四条  交易所应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科学的交易规则和交易制度。大宗商品类交易应坚持现货交易模式,不得从事期货类业务;权益类交易应坚持非公众、非标准、非连续交易模式,不得从事证券类业务。


第十五条  交易所交易各方的交易资金须存储在监管部门认可的第三方存管机构开立的专用资金账户。交易所不得侵占、挪用账户资金。


第十六条  交易所手续费构成和收费标准应当经专业服务机构进行评估,并报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第十七条  交易所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市场交易风险防范制度,制定防控措施和办法,严格防范和妥善处置交易风险。


第十八条  交易所应建立规范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和先进适用、运行可靠的电子交易系统,妥善保护交易所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保护和数据备份措施,确保电子交易系统安全稳定。


第十九条  交易所的交易产品入场交易前,应经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产品风险评估。


第二十条  交易所要加强对会员和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有效规范会员和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交易所会员不得违规发展下级交易商,不得违规代理交易。交易所对会员和中介机构的违规行为给予相应处罚。


第二十一条  交易所应当建立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设定适宜的入市门槛,对投资者入市资格进行审查,严禁不符合入市资格的投资者入市交易。定期对投资者进行市场风险提示,开展投资者教育,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  交易所经营管理人员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直接或变相操纵市场交易及交易价格;


(二)直接或间接参与本交易所上市产品的交易;


(三)为交易各方提供担保;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


第二十三条  交易所应建立规范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保障参与者平等获取真实、准确和充分的信息。交易所要建立客户信息保密制度,不得泄露客户交易信息。


第二十四条  市金融办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区县人民政府,可以采取适当方式依法对交易所进行检查,交易所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章  交易所第三方服务

 

第二十五条  各类交易所应根据实际情况,将资金清算结算、产品交割物流、交易数据存储及法律鉴证、贸易融资等后台服务逐步剥离,按照服务类别分别建立统一的交易所后台服务机构,提供规范安全的后台服务。市金融办应加强对后台服务机构的监管。


第二十六条  交易所交易各方的交易资金清算、风险准备金管理等业务,应交由市金融办认可的清算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并在商业银行开立专用资金账户实行专户管理。


第二十七条  大宗商品类交易所须按照交易合约办理商品交收。交易各方的产品交割应交由合资格交割物流服务机构组织合理的交割服务,并确保交割安全。


第二十八条  交易所应按照监管部门规定的数据报送方式,及时向合资格交易数据服务机构报送交易数据。


第二十九条  为交易所提供资金存管和资金汇划业务的商业银行,应为在我市设立并具有服务能力的法人银行或分行。交易所的开户银行须向相关监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交易所的权益产品登记、托管应在监管部门认可的登记托管机构办理。

 

第五章  交易所风险防范

 

第三十一条  交易所应制定风险提示和风险教育制度。通过培训和风险提示等方式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


第三十二条  交易所发生诉讼、系统故障、大额投资等影响正常交易和存续经营的重大事项,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三条  市金融办应根据监管需要委托专业机构对交易所进行综合信用评估,对交易所的经营环境、运营管理、风险控制等进行综合评价。交易所发展会员和特别会员,要委托合资格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第三十四条  交易所应依法履行自律管理责任,对市场管理各环节和交易各方实施监督管理。完善内控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交易违规行为及突发事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第三十五条  交易所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监管部门应对交易所交易进行有效监控,对发现存在交易风险或市场风险的交易所及时进行风险预警。


第三十六条  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交易所,市金融办应责令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施行前发布的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摘自:天金所  原标题:金交所能干啥,不能干啥,不能只看新闻,要看文件!)



欢迎关注:乔乔金融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