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官方微信,与您一起艺术改变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眼号外  ·  2025,美妆“首店潮”加速! ·  昨天  
盐财经  ·  雅诗兰黛,巨亏 ·  2 天前  
盐财经  ·  雅诗兰黛,巨亏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大剧院

NCPA Classics|国家大剧院唱片推荐:笔落惊风雨

国家大剧院  · 公众号  ·  · 2018-05-26 23:42

正文

作为李白的铁粉,杜甫曾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偶像的造诣进行过精辟总结。李白自称“狂人”,也经常写出类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狂语,除此之外,他还常常把自己的凌云壮志灌注到平常景象中,写出类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幻境。眼观着李白绣口吐出的豪气,再用目光横扫华夏诗坛,与其直冲霄汉的笔锋相比,恐怕实难有第二人能担得起“惊风雨、泣鬼神”的评价。


李白真迹

贝多芬手稿


但是如果越过边境,把比较范围向西方艺术圈扩及,便能在李白一千多年后的德国波恩找到一位在艺术气概上可以与之匹敌的音乐家,他就是贝多芬。贝多芬用四个和弦在世人心中叩响的命运诘问,和用音阶式简洁旋律线条勾勒出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磅礴蓝图足以和李白的气壮山河等量齐观。

一个是诗坛谪仙,一个是乐坛圣人,两座高峰林立在时空上方,手持着相投的艺术标识相映成趣。今天要推荐的两张唱片,便和这两人相关。两张唱片均由国家大剧院音乐品牌NCPA Classics出版发行,一张是由指挥吕嘉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演绎的贝多芬封鼎之作——《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一张是李白的“代言人”——作曲家郭文景的专辑《天地的回声》,两张唱片中,既听得见诗仙、乐圣的万丈豪情,也听得见当代艺术家的本真追求。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

1959年,留学回国的指挥家严良堃带领刚建立三年的中央乐团及合唱团为献礼国庆,在首都剧场完成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中国的首演,中国唱片总公司根据该场演出实况录制了唱片,此版唱片也成为了国内出版发行的第一个中国版贝九。

作为贝多芬最著名的一首交响曲和西方古典音乐中当之无愧的圭臬之作,第九交响曲有过许多由国外指挥和乐团缔造的辉煌版本:富特文格勒与柏林爱乐乐团、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伯恩斯坦在两德统一时和各大乐团的联合演奏版.....但是从指挥、乐团、合唱团到独唱家都由中国艺术家担纲出演的版本却屈指可数。

近期, NCPA Classics 出版发行了由国家大剧院首席指挥吕嘉及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共同演绎的《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CD+DVD,该张唱片是根据2017年8月9日的“‘欢乐颂’——吕嘉指挥贝多芬第九”演出现场录制而成,独唱演员由四位近年来活跃在国内外舞台的歌唱家:宋元明、朱慧玲、薛皓垠、李晓良担任。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经过近10年来在数场演出中的历练,国家大剧院两团已逐渐发展为具备不俗能力的优秀劲旅,而四位独唱家也以其纯正的演唱风格在国际上屡获赞誉,这支正值黄金期的团队在著名指挥吕嘉的带领下,成就了此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高规格艺术品质。

“通过这张专辑,国家大剧院的表演团队不但展现了问鼎贝多芬经典杰作的演出实力,而且将贝多芬音乐中所包含的团结、和平、互助、友爱的世界愿景予以弘扬。在崇尚多元文化,倡导交流沟通的21世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社会理想方面的前瞻性更加凸显。每位专心于此的演员和听众都能从这部作品所展示的宏阔的音响世界中获得发展的动力,并在朝向欢乐的理想之路上携手前行。”

——乐评人刘小龙



郭文景:天地的回声

中国作曲家郭文景对李白情有独钟,在早期的创作中,他就以李白的《蜀道难》为题材,创作有声乐交响作品《蜀道难》,作品采用了与蜀地地域特征相符的西南地区高腔音乐元素,同时将气势雄浑的音乐挥洒入李白宏大的行笔之中,这部作品后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而后,在2007年创作的歌剧《诗人李白》中,郭文景又别具匠心的设计了诗、酒、乐、李白四个角色,以酒徒、侠客、文人、诗仙四种不同身份呈现了一个底色丰富的李白。

“李白的这种气魄、人生态度最能打动我,最能反应出我的性格、我的内心,我有满腔的激情与豪情,李白的文学作品是我表达自我最好的载体。”郭文景如是说。

2016年,郭文景在国家大剧院举办《天地的回声》音乐会,这张唱片便是根据音乐会现场录制而成。唱片中不仅收录了《蜀道难》及《诗人李白》中的唱段《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还收录了郭文景根据李煜、海子、西川等诗人诗作创作的作品,其中《春天,十个海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世界首演。

专辑内文

专辑内文

专辑中收录的七部作品是对郭文景30年创作的全景式展现,从《蜀道难》中神秘、狂暴的张力到《天地的回声》中融合宗教元素焕发的广阔和明亮,郭文景的创作语汇在生命的延展中发生着变化,但不变的是他对人性和现实的关照,以及从李白身上寻得的真性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