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读
跟着我,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精读

总有一瞬间的回忆,让你想要落泪又措手不及

精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1-07 19:57

正文

【精读君曰】


《活着为了讲述》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唯一自传,一个纯文学畅销奇迹创造者的成长故事——充满魔幻色彩的真实人生。


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加西亚·马尔克斯






《活着为了讲述》|总有一瞬间的回忆,让你想要落泪又措手不及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来自简书作者姜晚灼 


01


“外公有他的视野,我个头小,视野有限。


他问候阳台上的朋友,我眼馋小摊上的玩具。”


我也是如此。阅读这本《活着为了讲述》,我的阅历少,我的视野也有限,加西亚·马尔克斯,我喜欢亲切地称他为加爷(实际上他比我爷爷也就大六岁),他用回忆问候他一生中最年轻的时光,我则眼馋那些往事里能够让我坚持此刻生活的勇气。


然而我找到了,这450页的自传里,到处都是勇气。


加爷75岁写完自传的最后一个句号时,母亲刚好在同一个时辰去世。而我那年刚好17岁。17岁的我根本没有机会读到这本自传,那个时候我还在城里的叔叔家过暑假。但我很高兴也许我们曾在某个未知的夜晚遥望过同一个月亮。


02


“风柔和得只能驱赶蚊子”。


一段与母亲短暂、单纯的两日之旅,成为加爷作家生涯,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决定。


每天早晨六点起来,我能感受到从窗台吹来的凉风,轻柔地如同情人的手。我坐在书房的榻榻米上,细细阅读加爷深情而真诚的讲述,他回忆起母亲和父亲的爱情,就像茉莉花的香气浓郁地让人无法呼吸。


“可从那以后,我最怀念的是午后三点的惊雷”,加爷的母亲说。


我没听过午后三点的惊雷,但我见过午后三点的月亮,不规则的椭圆挂在天空,看着像一朵云。


加爷二十出头,打算彻底放弃法律专业,想靠新闻和写作为生。母亲到学校找他,两天只有他和母亲的旅程里,固执的母亲希望加爷能改变想法,至少在大学拿个文凭,让爱面子的爸爸高兴。


然而加爷坚定地对母亲说:“这辈子我只想当作家,也一定能当上。”


可母亲说:“你的落魄,瞎子都能看得见。”


“再说,我怎么跟你爸爸说啊?”


加爷答道:“跟他说:我很爱他,因为他,我会成为作家。别的不当,只当作家。”


哪怕落魄,哪怕艰辛,在成为作家这条道路上,加爷做到了他当初的承诺。他不仅当上了作家,还是享誉全世界的优秀作家。这就是我在书中找到的那些让我眼馋的勇气,而回到现实,我似乎永远无法让我的母亲明白,我为什么要坚持写作。


从此这段坚定的对话成为我继续写作的灯塔,每当看不见方向的时候,就告诉自己:虽然不写我也能活,但不写我会不快活。


就如加爷所说:“此后,我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用打字机敲打出来的,个中艰辛,他人殊难想象……此前,我的生活中充满着陷阱、推诿、幻想、更要竭力避开无数的诱惑,似乎我干哪行都行,就是当不了作家。”


那一刻,我泪如雨下,被感动得措手不及,似乎这两年所受的艰辛得到了一个迟来的安慰。


03


除了关于写作,这本自传里满满的都是亲情和友情。


读加爷回忆童年时的外公,我想起了我的奶奶。我八十五岁的奶奶,常常会忘了自己在哪,多大,可是她却忘不了她的母亲,以及她童年长大的地方。她常常一个人坐在老家走廊的靠椅上,自由自语那些只有她才知道的往事。


她说:“我要回家。”爸爸就问:“这不就是你的家吗?”奶奶说:“你骗人。”过了一会奶奶问:“我妈真的死了吗?”爸爸说:“死了,死了二十年了。”奶奶听完,哭了,像一个伤心欲绝的孩子。


所以我相信,当一个人老了,对于童年的记忆总是那么清晰。我从未读过一本自传,像读加爷的《活着为了讲述》这样,感到亲切,熟悉,每一种情绪我都懂得其中的艰辛与快乐。


家和家人给了加爷创作的源泉,人生际遇和那群谈天说地的挚友让加爷写作的能力与技巧得到磨炼。


青春期的加爷每天抽六十支劣质香烟,找妓女,通宵聊天,嗜书如命,他还老觉得自己会年纪轻轻死在大街上。然而可以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连这样的回忆,讲述时也是欢愉。


正如本书的开头写道:“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难道不是吗?想到我的奶奶,看完这本自传,我更加坚信:是的,活着为了讲述,死了就成为别人的讲述。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200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