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oArt
BioArt致力于分享生命科学领域科研学术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及时报道和评论生命科学领域有料的动态,BioArt也是一个生命科学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舞台,循“自由之思想”与“独立之精神”为往圣继绝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BioArt

争鸣丨热门Cell被批的体无完肤—肠道菌群是自闭症发病及治疗的关键环节?知名博主质疑文章的可信度

BioArt  · 公众号  · 生物  · 2019-06-15 09:5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撰文 | 木兰之枻

责编 | 兮


5月30日,来自加州理工学院 (Caltech) 的Sarkis K. Mazmanian实验室在 Cell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Human Gut Microbiota from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Promote Behavioral Symptoms in Mice 的论文。文章称 肠道菌群与自闭症的发病及行为学异常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且部分代谢产物可明显改善自闭症小鼠模型的行为学异常并调节大脑的神经兴奋性 (详见BioArt报道: Cell亮点 | 惊!肠道菌群或是自闭症发病与治疗的关键环节


5月31日,文章发表后的第二天,福泰制药 (Vertex Pharmaceuticals) 科学家、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知名博主 Derek Lowe 上发文质疑该研究的可信度:该博文可谓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抨击 Cell 文章的逻辑及可靠性。



博文开篇便对样本量发难:虽然 Cell 文章开篇号称从5名正常个体和11名自闭症患者处获取肠道菌群样本,不过实际上用于实验的样本只取自3名正常个体和5名自闭症患者。 考虑到文章的研究主要以小鼠行为学为对象,而小鼠行为学又是复杂难解,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如此小的样本量要想得出靠谱的结论,难 (做过小鼠行为学研究或是从事神经系统药物研发的朋友应该都懂) 。此外,人肠道菌群极具多样性,且因人而异,怎样才算是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而研究者3 vs 5的小样本比较便得出结论,令人相当难以信服。


此外,文章在研究肠道菌群影响小鼠行为的时候,对移植肠道菌群的小鼠后代 (F2代小鼠) 进行了分析 (流程参见图1) 。此处, Cell 的文章有一句非常有技巧的描述“小鼠被用于样本采集 (肠道菌群、血液及脑组织) 行为学检测 (either sampled (feces, serum, brains) or behavior-tested) ”。“或”字让人怀疑,用作行为学检测的小鼠,其肠道菌群是否得到了检测?


图1:实验流程:肠道菌群的移植、行为学检测及机制分析


我们先不讨论自闭症小鼠模型的可靠性,毕竟有很多研究者认为目前并没有靠谱的自闭症小鼠模型。我们先来看看文章对代谢产物影响小鼠行为学的研究,没有太多的铺垫,作者就认为代谢产物应该是关键:文章中发现的关键代谢产物是,牛磺酸 (能量饮料的主要组分之一) 和5-氨基戊酸 (5AV) ;但是这两类代谢物的水平仅在小鼠肠道中有差异,而在血液中并无差异。而后研究者更是给小鼠喂了超量的牛磺酸和5AV--这远超饮食所能获取的上限--以佐证其对小鼠行为的影响。


读这篇文章,你需要无视样本量,要相信小鼠的行为的确能反映人自闭症的特征,要相信代谢组学的改变是导致自闭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要相信找到了关键的代谢产物,要相信超量牛磺酸和5AV的治疗效果,还要相信这一切的结果,只有一种解释……


好了,文章最后还有“彩蛋”:因为作者申专利并开公司了 ( Axial Biotherapeutics) !不过这篇文章真的能支撑临床转化么?卖保健品?或许喝能量饮料能治疗自闭症……?


原文链接:

https://blogs.sciencemag.org/pipeline/archives/2019/05/31/autism-mouse-models-for-the-microbiome


制版人:珂


BioArt,一心 关注生命科学,只为 分享更多有种、有趣、有料的信息。 关注请长按上方二维码。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微信ID: bioartbusiness 或邮箱: [email protected] 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到其它平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