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推动下,RoboTaxi的加速普及只是时间问题。在武汉,萝卜快跑的车辆和行人发生事故,以及出租从业者随着无人驾驶出租车投放量增加出现订单减少,正在引发人们对于无人驾驶车辆的担忧。
武汉市民范女士的遭遇并不是个案。在“湖北发布”的视频号里,就出现一辆萝卜快跑的车辆因为停下等待汇入主路的车辆,造成后方车辆拥堵的情况。
深圳市民童先生也说,今年6月他驾车在一个路口等待左转,结果前方一辆无人驾驶车辆在左转出去一小段距离后突然停下,他只能急刹应对,差点导致后方车辆追尾,后方司机也连续按喇叭表示不满。
两位分别在新势力和自动驾驶公司做产品的人士说,国内不管是整车还是自动驾驶公司,不论哪种技术路线,在应对复杂路况比如红绿灯路口的无保护左转、无红绿灯斑马线行人横穿等情况,都还是用规则控制来兜底安全,结果就是车辆在cornercase(极端场景)的表现并不稳定,出现急刹、长时间停车的情况,影响同一道路的其他车辆。
“基于规则可能会影响车辆的行驶效率,但好处也非常明显,那就是违反交通规则的概率非常低。”上述两位人士说。所以,不管是萝卜快跑和行人的事故,或者RoboTaxi和其他车辆的事故,几乎都是对方全责。
从事保险理赔的周先生也处理过两次类似事故,“都是无人驾驶车辆因为急刹车被追尾,即使车主如何解释,都是追尾的车辆全责,他们对此感到非常不满。”而一位自动驾驶公司的负责人则说,每辆上路的车都有保险,但从未因为和他人(车)出现事故出险。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6月在美国洛杉矶体验了特斯拉最新的FSD(full self-driving,全自动驾驶功能),他在称赞FSD表现流畅的同时也说“中国的路况更加复杂”。原因在于中国每个省市的道路规则、红绿灯设置有细微差别,以及各类交通参与者对遵守交通规则的理解水平也不尽相同。
一位驾驶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车主说,对于闯红灯外加“鬼探头”这种场景,人类司机和机器都无法确保充分应对。他曾经遇到这种情况,一辆小电车在红绿灯路口突然从等待左转的车辆前冒出来,他驾车直行,躲避不及把小电车碰倒了,车辆系统没有预警,万幸的是车速慢因而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我们一直在强调车路云等等基础设施对于自动驾驶发展的必要性,其实我们一直忽略的是其他交通参与者和自动驾驶车辆在遵守交通规则上形成的共识。”一位曾经在新势力品牌负责自动驾驶的人士说,简单来说,人(以及人类驾驶的车辆)和自动驾驶车辆的冲突,实质上是不遵守交通规则和遵守交通规则两种行为的冲突。
自动驾驶车辆的软件基于交通规则设定,与行人发生事故,往往是因为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因此后者在遭遇事故时往往不会得到任何保障,比如这一次萝卜快跑在武汉出现的事故就是因为行人不遵守红绿灯横穿马路——失去对道路空间的支配,这是两者冲突的根源之一。
另外一个则是RoboTaxi可能挤压巡游出租车从业者的就业空间。尤其是,这部分从业者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根据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信息,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广州报备网约车数量从9.74万辆增至12.12万辆,注册驾驶员从12.91万增至13.85万。与此同时,从去年12月到今年5月,网约车日均订单量则从14.21单下降至12.22单,日均营收也从343.34元降至311.63元。
广州只是全国的缩影。工人日报的报道显示,2020年到2023年,全国网约车驾驶员证增加了368.1万本,增幅达到127%。但同时期内全国网约车订单量增幅却不到11%,人均订单量也从280单下降到了136单。但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全国还新增发网约车驾驶员证21.9万本,车辆运输证8万本。
对比之下,RoboTaxi不仅可以比人类司机工作更长时间,在消费者端也更具性价比。以小马智行为例,他们在北京运营的机场下比同路线的网约车价格稍低,市区内同路线则可以低至网约车价格的七折。
在北京,萝卜快跑和网约车相比,同一路线的价格比最低价的网约车型低44%,约为出租车价格的50%,专车价格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