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别归纳了医患儿科诊室中的医生和患者眼中的医患关系问题,发现这两个群体眼中的该问题存在两组明显的认知不对等:一、医生多从医学角度出发,认为是医疗信息的不对等导致双方矛盾的发生,而抱着求医心态的病人则认为,医疗信息之外的情感需求没有很好地获得满足才是医患矛盾加深的症结所在;二、医生认为医患沟通是医患双方行为,而病人则认为沟通是医生层面的单方面行为。从当前现实来看,儿科医生在日常门诊中更注重医学诊断,即寻找生理症状,特别是一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疾病症状,再结合病人的陈述,综合各种信息完成对病情的判断。然而,当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已使得病人把对医生的诉苦演绎为情感宣泄的出口时,医生也必须将自己作为处方,有技巧地呈现于病人面前。
医生对患者群体需求的认知不对等是导致医患之间矛盾出现的潜在因素,当然,矛盾的爆发还需要其他导火索(比如有人插队)。
人类沟通有两大维度:信息交换和社会情感。受惯习影响,专家们(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更认可医生的核心理念是“看病”,而非提供情感慰藉。但由于“儿科门诊中有90%的病人其实不用来医院”,父母或祖父母带小患者来医院的目的更多是“图个安心”,因此,社会情感这一需求就变得强烈起来。但在“理想序列结构”中省略掉“开始”环节后,儿科医生们已失去了评判病人需求的基础。当专家们斩钉截铁地说“就这么处理”,家长们通常会认为自己在求诊过程中获得了足够的信息(尤其当孩子病情比较严重时),这时,即便他们在情感上没有获得相应的慰藉,这也可能是他们能接受的沟通;而如果门诊医生只是个“小医生”(患者原话),家长带孩子来医院只是为“图个安心”,而医生又恰恰把关注点集中在提供医疗信息上时,家长们就会认为这样的沟通没有达到自己的需求。
不可否认,由于孩子的特殊性,儿科诊室已成为沟通焦虑症的高发地。所谓沟通焦虑,是指一个人“与他人沟通中,由于恐惧或焦虑而影响了沟通”。这类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科门诊中出现的种种矛盾。我们可以认为,在普通医院的儿科门诊,除了一定的医疗信息,大部分带着“恐惧或焦虑”的家长们更需要的是情感慰藉,这已成为他们进入儿科门诊的主要诉求。在美国,严格遵循“理想序列结构”的医生们通常都能够察觉家长们的这些需求,严格的训练也使得他们会以谦逊的态度来对待病人所经历的痛苦,他们更倾向于在门诊过程中用更宽裕的时间去了解病人所经受的遭遇,并在左右权衡这些信息后作出诊断,给出治疗方案。而在中国,强大就诊人数压力下努力保持对病人“一视同仁”的医生几乎无法做到。而一旦觉得自己诉求没有获得满足,家长们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和医生的沟通(看病)并不成功。“当沟通成为医患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时,沟通焦虑通常会带来负面作用。
在极度的“沟通焦虑”下,如与医生沟通(看病)的诉求未能完成,家长们就会转为“闹”。必须注意,这时的“闹”是一种常见的中国式手段,部分非理性的家长会通过这种手段表达自己的不满,并希望把与医生的交流拉回正常的沟通,但其目的仍然是“看病”。这时,如果当事医生迅速意识到家长的需求,不将这种“闹”视作对自己的一种威胁与对立,并积极进行补救,沟通通常能持续下去,纠纷也能顺利解决。
而一旦医生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并将矛盾移交组织,就会有两种结果:一、家长在科室主任/医务处(更权威的人士)获得了自己期待的沟通;二、没有完成沟通。此时,家长们希望通过中国式“闹”来完成沟通的渠道被堵死。一旦患者家长“看病”的诉求已无法获得满足,其沟通目的就会发生骤变,“索要赔偿”似乎成了最后的选择。医闹的出现也顺理成章——当个人/家庭面对医院(很多家长觉得卫生部门也是医院的后台)这一相对强势的组织时,他们会深感自己的渺小。在当下中国社会的语境下,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聚众则成为最优选择。
医患之间的认知不对等问题如何解决?首先,儿科门诊医生应将自己视作医患关系建立的主导者,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医疗信息提供者;应重视“理想序列结构”中的“开始”部分;并由此切入患者的基本需求,关注重心相应地从医疗信息的给予切换至社会情感的抚慰;其次,在就诊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闹”的情绪和行为时,则应在其他同事的配合下,找出患者的真实需求点,而非将责任直接推至院方。很明显,在医患双方的沟通中,出现的人越多,沟通就越混乱;最后,医生还需要在日常的诊疗中学会判断什么是无法完成的沟通,并迅速交由医院医务部门处理。不可否认,当前还有一些患者所关注的医患问题并非医生个人可以解决,如就诊的时间长度、环境、患者的基本医学素养等等,这些都需要组织/医院乃至全社会的介入。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医疗背景下,让医生个体来解决医患关系紧张问题不仅不合理,也不现实。本研究仅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认知差异出发,探讨当前医患之间亟待解决的沟通问题,并指明了医患沟通的基本方向。然而,在整个医患关系研究中,我们还应该关注患者的基本医学素养、暴力伤医、医学局限性等各种涉及医患关系的问题。对患者来说,提升医学认知的医疗信息搜索系统也亟待建立,如无权威机构公布的各类疾病的最新进展信息,患者们自然会在百度推广上乱寻医。而这些,都将是传播学界与医学界共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