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译言
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地球或遭撞击,联合国首次启动! ·  昨天  
参考消息  ·  首次!祝贺中国科学家 ·  昨天  
参考消息  ·  美国突发!两飞机碰撞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习近平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会谈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中国人工智能战略正结出果实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译言

今天也是个节日,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

译言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2-21 14:02

正文


今天大部分地方都急剧降温,很多城市下起了大雪。银装素裹固然好看,也给出行带来了不便。对于多日陷入雾霾天气的地方,大风和雨雪带来的冷冽空气,倒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不过今天译言菌并不想聊天气,而是跟大家科普一个日期:2月21日——世界母语日。


世界母语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年宣布设立的,并且从2000年正式开始展开活动。根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有近6000种语言,大约97%的人口使用着大约4%的语言,反之,全世界约96%的语言由仅仅3%的人口在使用。在未来的100年间,将有半数语言会消失。



世界母语日的设立,重要的目标就是“吁请会员国促进世界各地人民使用的所有语文的保存和保护工作”。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推广语言的多样化和多语种的教育。



这里提到的母语(first language、native language)究竟指什么呢?


关于母语其实也有不同的解释,一种为一个人出生以后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语言,一种解释为母语是一个人的民族语,第三种解释为不借用其他语言进行学习而学会的语言。


每个跟其他语言文化打交道的人,可能总免不了要回答一个问题:你的native language是什么?


195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一个有关母语的会议,并对母语作出了如下定义:“母语是指一个人自幼习得的语言,通常是其思维与交流的自然工具。”


母语这个表达可以最早追溯到11-12世纪,出现在德国Gorze修道院,僧侣们承受来自罗马教廷的压力,为自己使用法兰克语进行布道做辩护。可见母语的提出,就与使用面临威胁相关。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也是使用者的共同历史和文化印记,要压制或者消灭一个文化,最通常都是从语言入手。这个时候,语言成为一种权力,也是使用者不得不争取的一种权利。



世界母语日正是来自一次惨烈的语言运动——孟加拉语言运动(The Language Movement)。



1947年英国势力撤出印度,巴基斯坦独立并分为东、西巴基斯坦,这两地区各自使用不同的语言,当时的巴基斯坦政府高层大多使用乌尔都语,这也是印度德里大部分知识分子的通行语言。然而东边通行的语言是孟加拉语,两种语言同为印欧语系,差异却非常大,甚至彼此无法自在沟通。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宣布 乌尔都语为巴基斯坦唯一官方语言


巴基斯坦政府将乌尔都语定为唯一官方语言,并禁止其他语言的使用,这一政策完全没有考虑东边的孟加拉语使用者,他们只有百分之二的人会讲乌尔都语,于是东巴民众发起多次抗议运动。



1952年2月21日,孟加拉地区的达卡大学学生发起抗议宣言,并召集民众一同示威,引起当局政府的愤怒,公开威胁示威者,最后引起冲突,多名学生惨遭射杀。混乱中甚至射杀了一个九岁孩童。达卡药科大学的学生在第二天连夜建造了牺牲者纪念碑,之后又遭军警拆毁,于是抗议一直持续,一直到1956年,巴基斯坦当局才宣布孟加拉语和乌尔都语都是官方语言。孟加拉政府在达卡修建保卫母语纪念碑,1999年向联合国提出设立世界母语日的申请,并获得通过。


这场孟加拉语言运动,是历史上第一次用生命保护母语的运动,在这之后,语言权利的概念也愈加被重视和提起,《世界语言权利宣言》中提出每个人有权使用自己的语言,强调特别是濒危语言的语言权利。


越是多语言多文化的地区和国家,母语的保护就越加紧迫,除了孟加拉,比利时、纽西兰都展开过语言运动,例如毛利人只占纽西兰人口的百分之十,有三十多万人,在1987年取得了纽西兰官方语言的地位。



今年世界母语日的主题是“以多语种教育迈向永续发展的未来”,我们也不妨看看自己的周围,大家的母语都是什么?接受了哪些语种的教育?如何好好说母语,是掌握任何一门语言的基础。



“译言会推出一个每日阅读5分钟的栏目,帮助您每天得到一个最好的见解和知识。您是否愿意每天跟我们一起阅读五分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