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茨堡,这座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巴洛克小城,似乎天生孕育着不凡的音乐灵魂。从莫扎特的天才横溢到卡拉扬的指挥权威,这片土地的气息仿佛注定要在不同时代铸就伟大的声音。当卡拉扬带领柏林爱乐重现莫扎特的晚期交响曲时,是否也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在跨越时空的对话?
似暂临人间的星火,稍纵即逝,却璀璨了数以万计的夜晚。
多少年来,人们渴望解读他,触及他,哪怕是一缕微弱的气息。
如果说莫扎特是音乐的精灵,似有若无,却福至心灵,那么
卡拉扬
便是这道心灵之福的佩剑使者。
他守护莫扎特的遗珠,以
精妙绝伦的技艺
,无比虔诚而严格地把这其中的纯粹灵洁毫无保留地传递出去。
这套
《莫扎特:晚期交响曲》
由DG唱片公司发行于2008年
,
卡拉扬
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录制。实际上这套录音
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
,在
2008年“卡拉扬年”来临之际得以再版发行,价格定位
更超值
。
莫扎特的创作手法新颖,旋律纯朴优美,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发挥了复调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
莫扎特的银尖素描,由朵拉·斯托克在莫扎特访问德累斯顿期间绘制,1789年4月
特别是最后三首交响曲
,即《降E大调第39号交响曲》、《g小调第40号交响曲》、《C大调第41号“朱庇特”交响曲》,只用了2个多月便创作完成,属莫扎特交响曲的三大杰作
。
其高超的作曲才华,赋予了这三首交响曲独创性和差异性,第39号洋溢幸福欢愉,第40号有如哀歌,第41号壮丽辉煌。虽然这三首作品创作速度惊人,但每一首仍旧如此富丽、浑然天成又自然流畅。
《降E大调第39号交响曲》
曾
被人们尊称为“天鹅之歌”
,以表达对莫扎特和这部作品的仰慕之情。此曲自始至终贯穿着舞蹈性的节奏与旋律,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主义精神。
《g小调
第40号
交响曲》是其交响曲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整部交响曲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念。
《C大调第41号交响曲》充分运用赋格手法,完美融合了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朱庇特”是希腊神话中的创造之神,这个标题是后人对这首作品的尊称。
卡拉扬上世纪70年代灌录的《第41号交响曲》
不仅在配器数量的编制上较为庞大,整体音量也相当恢弘,对速度与美感的掌控也都相当流畅且辉煌,强调乐团的精致性和对于旋律的歌唱性发扬
,此曲由“指挥帝王”来诠释再合适不过。
光是以上这三首就已值回票价,更何况卡拉扬这套莫扎特《晚期交响曲集》同时还收录有
莫扎特第29号、第32号、第33号、第35号、第36号以及第38号交响曲!
卡拉扬
晚年愈发成熟、稳重的大师级指挥功力加上与柏林爱乐一流的演奏水准,绚丽的管弦乐声响,以及DG出色的录音技术加持
,使乐团的气势和音色平衡性呈现接近完美境界。
无论是音色之华美、声响之灿烂、层次之细腻,或声部之契合,这对组合早已将管弦乐艺术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般顶级的演出阵容,怎么会叫人不想珍藏?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的
指挥
动作洒脱、大方、气势磅礴
,并
以准确和客观著称
。他指挥时不仅自己全身心投入音乐之中,而且还善于启发乐队队员,使他们懂得如何演奏,用魔法般的动作牢牢吸引住乐队。
他所追求的目标就是:
“把托斯卡尼尼的精确与富特文格勒的幻想结合在一起”
。正是他的音乐天赋,加上对乐曲的正确理解和对乐队的严格要求,他的演出总能达到超常出众的艺术水平。
在指挥台上他经常闭目深思,使得乐队各声部之间达到了
演奏室内乐般的默契
。在他的领导下,柏林爱乐乐团展现出了一种
有如金属般的亮色
,
被誉为“卡拉扬的声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