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谁不想静下来?但静下来的前提是找到内心的安宁之处,而在此之前,需要先找到自己的本质。我们离本质还有多远,找到后如何对待它?
一、直击本质,驾驭本质的能力
不只是企业家,包括各个领域的成就者,他们最大的贡献就是直击本质,驾驭本质的能力。
芸芸众生,真能够接近本质、直击本质,甚至和本质在一起能够很好驾驭本质的人,有多少?
“二八定律”可能都不够。大部分人在现象的泡沫、现象的海洋中游泳沉浮,有的是娱乐至死,有的是呛死、淹死。
推荐大家去看《教父》这个电影,里面有句话说“半秒钟就能看清事物本质的人和半辈子都弄不清事物本质的人,他们的命运是截然不同的”。我是非常认同的。
既然我说到本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商业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商业的本质就两个字:交换。在资源平等的前提下,交换彼此创造的、自己没有但又特别需要的价值。
价值交换,是最基本的本质,但大家会发现这个交换好像越来越难了,为什么呢?因为交换者之间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所交换的东西价值含量有多高,它承载的核心能力有多大,它有多稀缺等等。
现在企业家面临的普遍困难有很多外在的原因,像中美贸易战,体制、政策、环境等。但华为任正非的
5G
产品服务,全世界都要拿自己的价值去跟他交换。为什么呢?因为不可替代性。你需要,别处又没有,你只能跟他交换,没有其他选择。反过来看我们自身的原因,以马桶盖为例,为什么一个马桶盖,我们还要到日本去买呢?因为我们满足的那个层面太低了。
交换(商业本质)背后深层的东西是生命的本质,是爱。
大家可能会疑惑:爱,怎么商业扯到爱呢?
刚才说我们交换的是价值,是产品服务,但你有多大的动力去创新、去创造出让消费者求之不得的产品和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你爱的能力够不够。
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但爱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比如对子女之爱,人人都有,但我们爱的能力有多大,你能把多少人装进自己的心,要从心出发。
我过去经常说企业家的领导力就是善于在为什么中找到怎么办的强大动力,并带领团队对最好的结果负责。它的前提是你这个“为什么”有多大、多了不起,你这个爱能装进多少人。
作为企业家,一定要找到承载大爱的方式、路径、以及实现方法。
马云曾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因为有这么大的“为什么”,所以马云还有另一句名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都会死在明天晚上,看不见后天的太阳”。为什么?爱不够,动力就不够,动力不够,创造力就不够,创造力不够,在各种诱惑压力挑战面前就扛不过去。
案例
1
:
曾有一个记者曾经采访马云,问他那么苦那么难怎么坚持下来的?
马云说我没觉得有多苦多难啊,我知道明天、知道未来是什么东西在等着我,所以我每天都以最美好的状态迎接每一天。
但我特别难以理解和承受你们这种状态,天天过得都一样,后面还要过几十年,这怎么熬啊?
案例
2
:
还有汽车疯子李书福,他经常说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话,比如“汽车有多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几个轮子拖俩沙发吗?”但他的第一个大愿是要造让中国人买得起的车,没过多久就实现了。然而他觉得光造中国人买得起的车不行,还要让中国人买得起好车,这是他的第二大愿。
好车这个标准跟谁比呢?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是与全球最领先的汽车公司比,你好不好不是你说了算,而是你的竞争对手尤其是消费者说了算。所以,第二大愿就比较难了。
当时吉利汽车发展也很快,但后来他发现完全靠自主创造创新可能还时赶不上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很早之前就盯上了沃尔沃,想要收购它。为此,他进行了一些行动:在正式收购沃尔沃的前八年,他跑到福特总裁办公室,说想收购沃尔沃。福特总裁就嘲笑他,我没想卖,如果有一天卖跟你有什么关系?李书福当时很幽默地说,有一天你肯定会卖,等你卖的时候,我吉利汽车一定是天下最理想的收购者。
8
年之后,成交了。
引领西方商业文明几百年的、大家习以为常的一个价值理念叫做“股东利益最大化”,但柯林斯的《基业常青》对
全球最伟大的公司
进行了调研,发现他们
最大的共性是:没有一家公司把利益最大化当做最高追求。
有一句话叫“成人之美易,不成人之恶难”,是说做锦上添花的事是比较容易的,但给对方不该给的东西,或者给对方的爱不以其道,实际上就是在伤害、甚至葬送他。
所有伟大的公司追求的都是如何通过自己公司、自己团队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所以,商业本质的最深层是爱,是爱的交换。
企业家的责任是要找到承载爱、传播爱、释放爱的最强大最有效的方式,包括你的业务逻辑、产品形态、商业模式,以及战无不胜攻坚克难的团队。
企业家表达爱的最好方式就是找到自己最渴望、最擅长,同时又是社会、市场、消费者最需要的那个对接点,这就是企业和整个团队的金矿,你要把它深挖下去。
所以,从本质来讲,如果我们能看清事情的本质,或者一步步接近本质的话,就没有那么浮躁,就不会让自己跌落在现象的汪洋大海里面找不到北。
如果不能接近本质,就应了“有的人活着,但他实际上已经死了”这句话,虽生犹死。
二、如何接近本质
人类高级文明到现在也就几千年,这几千年人类是进化了,还是退化了?
我认为人类的聪明在持续进化,人类的智慧在大幅退化。聪明仅仅是怎么把一件事做好做到位,但智慧包含着美德,包含着为什么,这是聪明里没有的。
所以,这个世界就经常会有大家非常讨厌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种聪明呈现为人类的非理性工具,现在“聪明”能力越来越强大。要知道,相对于用核武器毁灭人类,非理性科技的进步容易得多。
如果我们的聪明乃至小聪明不断进化、升级,我们的智慧与爱不断退化,那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可能就会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不惜伤害他人、组织、团体乃至一个国家。
所以,我们倡导的进化,从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一种回归。我们在智慧上、在大爱上的进化,实际上也是一种回归,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本来具有的良知良心的回归。有了这个良知良心,这个大爱的激发变成大愿,我们的创造力就都来为他服务,现在做得好的这些企业家其实都是在按照这个方向进化,即大我爱我,这是本质。
我们要明白,并不是取得阶段性成功就能进化,如果内心没有爱或者爱不够,所取得的成功就等于给了他退化、跌入陷阱,甚至跌入地狱的“机会”。
什么样的进化方式呢?
第一种是有点宿命论的生而知之
我觉得其实它是指每个人生来天分是不一样的,比如佛陀,佛陀生为王子,要什么有什么,但他受不了老百姓生老病死的苦难,所以他要把这件事担在自己肩上。
这种人非常少,他们会经历很多苦难,但他们的苦难在我看来都叫自找的,所以我有一句话,叫“
真正的高贵之人,他的苦难都是自找的
”,因为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那个大我,大爱。
实际上,每个人从某种意义上都是生而知之,因为就像我刚才说的,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颗良知之心,内心深处都有天良。
第二种是困而知之
我觉得所有企业家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困而知之。你往前走,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各种困难,用俞敏洪先生的一句话叫做“真正的企业家都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我多年前也说过类似的话,“真正的企业家,都相当于战争年代一次次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将军元帅”。
困而知之,被困住,但不服输,向命运挑战,这是大部分企业家都会经历的过程。
第三种是学而知之
不管是生而知之,还是困而知之,实际上都离不开学而知之。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但我觉得活到老学到老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真正了不起的是“活到老长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