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碳化硅(
SiC
)和氮化镓(
GaN
)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市场正在蓬勃发展。随着
5G
、电动汽车等新兴市场出现,
SiC
和
GaN
不可替代的优势使得相关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加速;随着制备技术的进步,
SiC
与
GaN
器件与模块在需求拉动下,叠加成本降低,
SiC
和
GaN
将迎来高光时代。
IDM
强化
SiC
业务
带头大哥
Cree
蜕变
2021
年
3
月
1
日,科锐(
Cree
)宣布完成出售
LED
产品事业部门,加上
2019
年
5
月完成照明业务出售交易,至此
Cree
完全蜕变成一家以宽禁带半导体
SiC
(
SiC on SiC
,功率
器件
)和
GaN
(
GaN on SiC
,射频
器件
)
产品为主的公司,主要业务包括
出售衬底、外延片、功率或射频器件产品,并且提供氮化镓射频器件代工业务,囊括了
宽禁带
半导体的所有环节。
此外,公司还宣布,将在
2021
年底正式更名“疾狼(
Wolfspeed
)”。
1987
年成立的
Cree
在
SiC
和
GaN
上创造了多个业界第一:
1991
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
SiC
晶圆;
1998
年推出业界首个基于
SiC
基
GaN
的
HEMT
产品;
2000
年
首次展示了具有创纪录功率密度的
GaN MMIC
产品;
2002
年发布
600V
商用
SiC JBS
(肖特基二极管);
2011
年
推出业界首款
SiC MOSFET
;
2017
年
推出业界首个
1700V SiC
半桥模块
,并发布了
900 V/150 A
的
SiC MOSFET
芯片。
2019
年
5
月,
Cree
宣布将在
5
年内投资
10
亿美元用于在美国扩大
SiC
和
GaN
产能,包括投资
4.5
亿美元在纽约州
Marcy
建造一座
8
英寸晶圆工厂(
North Fab
),同时投资
4.5
亿美元在总部北卡罗莱纳州达勒姆市(
Durham
)改扩建
6
英寸晶圆和衬底材料工厂为超级衬底材料工厂,另外
1
亿美元用于流动资金。同年
10
月宣布在纽约州立理工学院奥尔巴尼分校成功完成了首批
8
英寸
SiC
晶圆样品的制备。
Cree
位于纽约
Marcy
的
8
英寸
SiC
晶圆工厂已于
2020
年
2
月开工,
2021
年
4
月设备开始搬入,预计将在
2022
年启用生产。
FAB
空间
458000
平方英尺,其中洁净室空间为
135000
平方英尺。到
2024
年满产时,将达到
2017
年产能的
30
倍,同时产品要符合车规级。
Cree
的雄心计划:
2024
年
8
英寸
SiC
晶圆工厂规划达产;
2024
年
SiC
和
GaN
器件产品业务占比将超过材料业务占比;
2024
年营收
15
亿美元,
EBIT3.75
亿元的经营目标。
新的
8
英寸
SiC
晶圆工厂
Infineon
提供全方位产品组合
英飞凌(
Infineon
)布局
SiC
多年,早在
1992
年
Infineon
的前身西门子半导体部门就开始研究
SiC
;
1998
年开始
2
英寸
SiC
生产;
2001
年
SiC
二极管上市;
2006
年推出首款
SiC
混合模块
2007
年开始
3
英寸
SiC
生产;
2009
年推出首个
SiC
高压模块;
2010
年开始
4
英寸
SiC
生产;
2014
年发布
SiC
结型场效应管(
JFET
);
2015
年开始向
6
英寸转换;
2016
年推出
CoolSiC MOSFET
,并迅速由太阳能市场进入工业应用、汽车市场。
2018
年,英飞凌收购了碳化硅晶圆切割领域的新锐公司
Siltectra
,据悉
Siltectra
的冷切割技术(
Cold Spilt
)相比传统工艺将提高
90%
的生产效率。
2020
年
11
月
13
日,
Infineon
与
GT Advanced Technologies
(
GTAT
)签署五年期
SiC
晶棒供货协议。
STM
解决材料困扰
1996
年意法半导体(
STM
)就开始进军
SiC
市场,一直和
SiC
衬底和外延片制造商合作,
2004
年推出公司第一个
SiC
二极管,
2009
年推出首个
SiC MOSFET
,随后进入车规级市场。
2016
年开始采用
6
英寸
SiC
外延片。
为了让
SiC
的供应链变得更加稳健,意法半导体(
STM
)除签署长期供应协议后,还进行了并购。
2019
年
1
月,意法半导体(
STM
)和
Cree
签署一项多年期协议,在此期间,意法半导体可获得价值
2.5
亿美元
6
英寸
SiC
衬底和外延片。
2019
年
12
月,意法半导体(
STM
)以
1.375
亿美元现金完成收购瑞典
SiC
衬底和外延片制造商
Norstel AB
,
Norstel
将被完全整合到意法半导体(
STM
)的全球研发和制造业务中,继续发展
6
英寸碳化硅衬底和外延片生产业务、研发
6
英寸碳化硅衬底和外延片以及更广泛的宽禁带材料。
意法半导体(
STM
)表示公司大力发展碳化硅(
SiC
)业务,并将其作为战略和收入的关键部分的计划。
Rohm
积极投资扩产
2000
年罗姆(
Rohm
)就已经开始研究
SiC
,直到
2009
年通过收购德国
SiC
衬底和外延片供应商
SiCrystal
,真正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2010
年推出首批批量生产的
SiC
肖特基二极管和
MOSFET
,
2012
年批量生产全
SiC
模块,
2015
年率先推出沟槽型的
SiC MOSFET
,
2017
年交付
6
英寸
SBD
。
20
年的时间,罗姆(
Rohm
)生产的
SiC
也从
2
英寸逐渐发展到
6
英寸
SiC-SBD
。
罗姆(
Rohm
)近年加大在
SiC
的投资,计划到
2025
年投资
850
亿日元,预计产能到
2025
年将达到
16
倍。
2021
年
1
月罗姆(
Rohm
)福冈筑后工厂新厂房竣工,将逐步开始安装生产设备,并建立可满足
SiC
功率元器件中长期增长需求的生产系统,预计将于
2022
年投产。
代工厂纷纷加
码
SiC
对
SiC
代工公司和以及碳化硅
FABLESS
来说,要想在市场上取得显著的进展并不容易在
SiC
市场上,
IDM
(集成器件制造商)占据主导地位,科锐(
Cree
)、英飞凌(
Infineon
)、罗姆(
Rohm
)和意法半导体(
STM
)等是他们的强劲对手,这些友商都拥有自己的晶圆制造厂。
SiC
代工业务刚刚起步,但
SiC
代工厂希望能够复制成功的硅代工厂的模式。德国
X-Fab
、英国
Clas-SiC
(
6
英寸)、韩国
YES POWERTECHNIX
(
YPT
)以及中国的台湾汉磊(
Episil
)、厦门三安(
SANAN
)、芜湖启迪(
TUS SEMI
)都希望从中分到一杯羹。
德国
X-Fab
德国
X-Fab
已经在其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拉伯克(
Lubbock
)的工厂提供
SiC
代工服务,
2020
年启动了
SiC
内部外延生产线,客户增至
23
个,
tape outs
数量从
106
增至
216
个,有
8
个客户在进行生产,
4
个客户采用
X-Fab
提供的外延片。
2020
年
SiC
营收为
2100
万美元,较
2019
年营收
2320
万美元下滑
10%
,但产量增长了
26%
。据
X-FAB
表示,营收下滑是由于原有客户开始自行提供外延片导致。
汉磊(
Episil
)
2021
年
4
月
29
日,汉磊(
Episil
)宣布将投资
50
亿新台币(约
11.6
亿人民币),全力发展氮化镓(
GaN
)和碳化硅(
SiC
)外延和器件代工。
汉磊从
2015
年开始为客户提供
4
英寸
SiC 600V-1200V SBD
和
MOSFET
代工,并在
2019
年开始
6
英寸
SiC
代工,其
SBD/JBS
平台良率超过
95%
。同时,汉磊还在开发
1700V
的
SiC SBD
和
SiC
沟槽
MOSFET
工艺。
2020
年第
2
季已通过欧规车用
VDA6.3
评鉴,
48V GaN
也已取得
Tier 1
客户认证,
650V GaN
已有数个客户在导入。
2020
年
6
月开始验证子公司嘉晶
6
英寸碳化硅晶圆。
2020
年嘉晶完成了
650V
的硅基
GaN
外延平台开发,并开发出应用于射频的
SiC
基
GaN
和硅基
GaN
外延产品,
2020
年底
SiC
基
GaN
验证完成,硅基
GaN
预计
2021
年验证完成。嘉晶已开发完成
1700V
与
3300V SiC
外延平台,
3300V SiC
外延平台已有日本客户完成验证。
其实汉磊从
2009
年就投入
GaN
代工服务。
厦门三安
厦门三安(
SANAN
)
在电力电子领域,现已推出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的
SiC
功率二极管及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
,
已完成
SiC
功率二极管
650V
到
1700V
布局
。
碳化硅功率二极管及
MOSFET
及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逆变器等电源市场,目前碳化硅二极管开拓客户
182
家,送样客户
92
家,转量产客户
35
家,超过
30
种产品已进入批量量产阶段。二极管产品已有
2
款产品通过车载认证,送样客户
4
家。在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方面,完成约
40
家客户工程送样及系统验证,已拿到
12
家客户设计方案,
4
家进入量产阶段。
韩国
YES POWERTECHNIX
(
YPT
)
成立于
2017
年的韩国
YPT
专注于
SiC Diode
和
SiC MOSFET
,是韩国第一家商业化
SiC
公司。可以提供
4
英寸
SiC
代工服务,月产能
1500
片。
SiC
材料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