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个字 阅读时长:3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多些同理心。
这几天,全网都在热议一个在出租屋去世的女生,因为情节过于离奇,以至于大家质疑事情的真实性。
昨晚,警方证实:
事件属实。
有人根据文章整理了一个时间线:
事件引发舆论关注之后,同情之余,质疑和争议就没有停止过,除了一些细节之外,不少人质疑已经去世的女生,对她的行为进行指责。
指责的主要原因就是:
为什么不能脱下长衫,哪怕送外卖也能活,哪怕回老家嫁人也能活,总不至于啃老考公,好高骛远,把自己逼上绝路。
只能说,现在人们太缺少同理心了。
说在前面,女生的行为说明她的心理可能已经出现一些问题,但与其指责一个心理可能存在问题的人的反常举动,不如深究可能的心理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去世女生出生在宁夏贫困山村,家庭贫寒,重男轻女,这种家庭能培养出一个北京211大学生,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不止是经济压力,还有女生自己的意志力,如果没有一股心气来支撑,山村的女生很难完成这种跨越的,这就是她为什么不去送外卖的原因。
我一下就想起张桂梅的校训: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校训的时候,感到的更多是不适,浑身起鸡皮疙瘩,而不是什么鸡血和励志。
但再看到张桂梅所在山区女生的命运之后,马上就懂了:
在一个现实极度困难绝望的处境里,如果没有这种虚的宏大的信念来支撑的话,山区女生几乎没有可能靠读书走出大山的。
这个校训就是为了培养山区女生的心气,告诉她们跟身边的人不一样,这样才能支撑她们克服眼前的困难,最终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但是这种心气,有时候也害了她们。
如果在现实和心理层面断了所有后路,最终还是没有成功怎么办?
之前付出的沉没成本太高了:
回到老家过以前的日子,之前的努力等于白费,去城市送外卖,这是支撑自己一路走来的信念所不允许的。
必须一条路走到黑去实现自己认为的那种成功。
这就是一个死结,普通人是不太能理解的,信念一旦不再,人也就垮了。
心中的高期望和现实的大落差,久而久之,心理就容易出问题,最后可能导致偏执和孤僻。
从女生拉黑自己家人其实已经可以看出来了。
总之是个悲剧,大家不要过多指责,至少这个事情也反映出一些现实问题。
另外就是:
舆论对这件事情的反应。
我是这么看的:
不要以点盖面,也不要掩盖矛盾,指责总是最容易的。
舆论对这件事的反应,要不就是认为东西部差距太大,山区太落后,要不就是否认事件真实性,认为是在抹黑社会。
其实这些年中西部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一些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件事主要是个体悲剧,大家多一些同理心就好了。
其他过多的情绪,不过是评论者自身的投射。
多些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