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学工
欢迎关注“京师学工”公众号,抢先知晓与北师大学子相关的各类学生服务讯息!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与你一起营造最美的大学时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学工

安全守护丨普法零距离,“典”亮青春路

京师学工  · 公众号  ·  · 2024-12-12 20: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嘿,亲爱的同学,你知道吗?法律是治国理政的“金钥匙”,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定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在这个“宪法月”里,让我们打开这篇超实用的普法小贴士,轻松get法律小知识,帮助我们保护自己,维护正义!

01

一、学术造假勿触碰


临近期末,“论文代写”“代考必过”“无线电作弊”等文字又出现在了同学们的视野中,有些甚至连同联系方式一起明目张胆地贴在墙上,写在厕所门上……在当今的激烈竞争环境下,一些同学可能因承受巨大压力而想走上学术造假的道路,这显然是一种违法违规行为,也违反了道德,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害处。


案例警示

2022年5月,某高校收到有关雷某某、卢某某涉嫌学术不端问题的反映。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调查组开展核查工作。经查,雷某某、卢某某两名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购买代码,并通过购买的代码完成论文的部分实验结果。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学校学风建设委员会确认,雷某某、卢某某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依据相关规定,学校研究决定给予雷某某、卢某某两名学生留校察看一年处分,期间不得申请学位;取消卢某某研究生推免资格。

普法小贴士

2018年7月,教育部部署严厉打击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要求严肃责任追究,对不履行主体责任的学位授予单位和负责人要进行处罚和问责;对履职不力、所指导学生的学位论文存在买卖、代写情形的指导教师,要追究其失职责任。对参与购买、代写学位论文的学生要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已获学历证书、毕业证书要依法予以撤销和注销。

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将代替考试行为入刑,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后新增加一条,规定代替他人或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应当坚守学术诚信,自觉抵制学术造假行为,尊重知识的原创性和学术研究的真实性。不抄袭、不剽窃他人成果,不伪造数据或篡改实验结果,通过诚实努力获取学术成就。



02

二、谣言未证莫轻传


网络谣言不可信,未经证实不乱传。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谣言如同野火燎原,迅速扩散且难以遏制,其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损害了个人的名誉权,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还可能引发恐慌情绪,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



案例警示

2024年3月,某高校针对校内学生恶意P图侮辱女性事件发布通报。据调查,该校学生赵某某(化名赵某峰)将多名女性同学、好友发在朋友圈的照片,发到色情网站上,并恶意P图和编造谣言。该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受害者的名誉权和身心健康,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赵某某作出行政处罚,同时某高校依照学校相关规定给予该生开除学籍处分。


普法小贴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第二款: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应当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尊重他人,不传播不实信息,不进行侮辱和诽谤,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公正的社会环境。



03

三、治安管理需遵循


治安管理不可忽,法律法规要记牢。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旨在规范公民的行为,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其不仅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安全,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基石。


案例警示

2024年4月,某高校发生一起学生寻衅滋事事件。因李某某认为同学薛某某向校方报告其违规行为,李某某伙同刘某、房某某、高某某将薛某某叫到宿舍进行殴打,致其多处软组织损伤入院治疗。事件曝光后,当地公安局迅速介入,依法将四人刑事拘留。


普法小贴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节选)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应当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尊重师长,不采取暴力行为,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法治的校园环境,以及积极向上、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04

四、劳动权益需明了

劳动法是职场权益的保护伞。掌握劳动法,即握有维权之钥,能建立正确劳动观念,预防劳动纠纷,是对自己未来职业规划的负责。



案例警示

2022年春季,李某某作为实习生加入了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按照合同规定,他的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每周工作五天,并享有每月2000元的实习补贴。然而,自入职第二周起,李某某经常被要求加班至晚上9点甚至更晚,但公司并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更令李某某感到不满的是,到了次月发放工资时,他发现自己的实习补贴并未按时到账。经过多次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沟通,李某某得知补贴因“财务流程问题”被延迟发放。面对这样的遭遇,李某某最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普法小贴士

工作时间规定: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加班费支付: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工资支付: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实习生权益保护: 虽然具体针对实习生的法律条文可能因地区而异,但实习生作为劳动者的一部分,其基本劳动权益(如合理的工作时间、工资支付等)同样应受到法律保护。在实际操作中,实习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应签订明确的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防止权益受损。


作为即将踏上社会的学生,学习一些劳动法常识保护自己是极其有必要的。如果遇到劳动纠纷,也可以到当地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维权。人社局的公众热线是区号加12333。



结语


让我们携手共进,树立法律意识,坚守法律底线,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好青年,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内容丨部分内容来源网络

来源丨党委学生工作部管理处

排版丨余梦瑶

校对丨黄灵楚

编辑丨廖慧宇 漆尔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