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液态奶茶和现制奶茶品牌对市场份额的争夺,香飘飘仍极度依靠线下渠道和杯装奶茶产品,留给它的时间可能已经不多了。
在喜茶、一点点等“网红”奶茶品牌风生水起的当下,需要加热水自己泡的杯装奶茶粉还会有市场么?虽然后者面向的消费人群不同,不过,作为这一品类的领导品牌,香飘飘正在摸索一条转型之路。
2017年4月11日,香飘飘报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以下简称“招股书”),拟在上交所上市,这距离其启动IPO 计划,已经过去了6年。
“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靠着这句广告词,这个杯装奶茶品牌曾火遍了中国;2011年,香飘飘更是打出“每年卖出10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3圈”的豪言,也正是在这一年,它开始筹备上市。
自2005年成立后,对产品的专注度和成功的广告营销成就了香飘飘,也变成了它的拖累。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香飘飘拟发行不低于40001万股,募集资金7.48亿元,主要用途为建设年产14.54万吨的杯装奶茶自动化生产线项目,以及年产10.36万吨液体奶茶项目。
2016年末,在“华糖万商领袖大会”上,香飘飘发布了一款新品:与香港奶茶品牌“兰芳园”共同开发的液态奶茶,主打“健康+提神”,以“困了累了新选择”为广告语。当时,据香飘飘销售执行总经理俞琦密透露,这款新品将在2017年1月投产,2月在六省十七城第一轮率先上市。
密集的动作显示出香飘飘转型的决心。近三年,香飘飘的净利润不断增长,达到1.8亿、2亿和2.6亿,但杯装奶茶占到了其营业收入的98%以上,其市场份额却没有显著增长。市场将近饱和、产品又过于单一,液体奶茶可能是香飘飘新的增长点所在。
经历六年的磨砺,留给香飘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冲击IPO的同时,香飘飘是否也能像它的广告一样,再续辉煌?
据招股书透露,香飘飘主营的杯装奶茶在2016年的市场份额为59.5%,远远领先于喜之郎旗下的优乐美、香约等品牌。事实上,杯装奶茶的营业收入占到了香飘飘2015及2016两年度里全部营业收入的 98.68%和98.9%。
香飘飘2014-2016年度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如杯装奶市场出现较大变化,公司的经营情况也会受较大影响。”虽然在杯装奶领域的占有率位列第一,但产品结构单一同样被香飘飘列为主要的经营风险之一。
2005年成立以来,香飘飘推出了椰果和美味两个主要的系列产品,后者的口味达到了12种,杯装奶茶里软绵绵的椰果让不少消费者记忆深刻。
不过,香飘飘杯装奶茶需要热水冲泡,特性上属于热饮,从香飘飘提供的数据也可以看出,二、三季度是热饮的销售淡季,淡季时间较长让香飘飘在市场营销、产能规划、人员招聘及管理方面面临着较大经营压力。
而布局液态奶茶则是一种解决方案,在计划募资的7.48亿中,将有2.6亿用于液体奶茶的项目建设中,该项目占地80亩,建设周期两年。“新的投资可以形成淡旺季互补,并在口感、包装等方面进行差异化定位发展。”
不过,放眼目前的液体奶茶市场,作为搅局者的香飘飘,面临的竞争可能也不小。在这个领域中,包括统一、麒麟、康师傅、娃哈哈等饮料行业巨头早已布局在先。
其中,麒麟控股株式会社在2007年就推出了瓶装的午后奶茶;2009年,统一推出了阿萨姆奶茶,目前在液体奶茶市场中占有率达到了72.3%。“液体奶(茶)项目需要更多时间和资源。”对于香飘飘而言,入局液体奶茶是大势所趋,但作为后来者,香飘飘也清楚个中的挑战。
另外,目前香飘飘杯装奶茶的产量在15.4万吨,但在每年第四季度这个销售旺季,依然需要控制和调配出货量,投资额度在4.8亿元的杯装奶自动化生产线则是为了弥合旺季的产量不足。
近期,虽然香飘飘通过“老九门”、“欢乐颂”等热门IP进行品牌营销,但历经10年发展的香飘飘在销售渠道上依然是重经销商模式。
2016年末,其经销商数量达到了1004个,进而完成了全国销售渠道的布局,2014至2016年度,经销商销售收入占比均超过了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