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之前两部作品不同,《人潮汹涌》这次是改编。2019年的春天,史航带着《盗钥匙的方法》版权方找到饶晓志时,他还没看过这部电影,听完他们介绍,他回去把电影看了好几遍,想起了2007年的自己。
那年他写过一个名为《爆胎》的剧本,讲的也是交换身份的故事,两个主角,一个是房地产商,一个是生活永远一团糟的剧团演员,两个人通过一次爆胎的车祸交换了身份。
这种隔空的相似感让他感受到一种缘分,他想为27岁的自己圆一下梦。交换人生以及相伴的换个活法的人生态度,是他在电影里想要表达的重点之一。如果人生一直行进在正常的轨道上,多少有些乏味,交换一下,虽然荒诞,也是调剂。
一个是顶级杀手,一个是落寞群演,澡堂的一次意外让两人交换了身份,进入对方的生活,以一种荒诞的方式重新面对了生活与感情。在影片里,悬疑、惊险与爱情的成分都有那么一些,故事类型在观众看来不那么清晰的观感。
电影的内核是美好的,饶晓志说,《人潮汹涌》里,不论是交换身份,还是差异巨大的男女之间的感情,其实有点低空飞行的都市成人童话的意思,毕竟现在的时代,乖乖女已经无法爱上浪子了。
饶晓志的少年时代是在贵州省桐梓县官仓镇度过的,学校要么在半山腰,要么在山脚下。他那时候就爱看电影,爸妈也爱看。甚至在他还不会走路的时候,爸妈就会把他放在背篓里带着去看电影。等到后来他稍微长大一点,开始去那种礼堂式的电影院。
身为小镇青年,看到的电影要比外面大城市更新慢一些。英雄本色与港产片是对他影响比较大的。曾经有一段时间,饶晓志很迷恋杜琪峰,“对PTU,简直有一段时间真是我都能背下来”。他记得电影有一场扇耳光的戏,一直扇到纹身部位被擦掉皮,那种场面里的冷峻感让他着迷。
2003年,饶晓志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了。对于自己将在未来某天成为一名电影导演,他没有过怀疑。这个想法是从他爱上讲故事爱上讲故事的那种创造的快乐开始的。在学校时他排练小品,在台下看着小品演出时,他感受到那种创造的快感,这让他对做导演这件事的兴趣变得浓烈起来。
《你好!疯子》拍了35天,《无名之辈》拍了45天,《人潮汹涌》拍了75天。第一次拍电影,饶晓志的焦虑来自经验不足的狼狈,到了第二次,尽管经验相对多了一些,但制作周期仍然有些紧张,拍摄时间并不能十分从容地支配,到第三次,他相对从容了。
从舞台剧出发,饶晓志的电影中常出现戏剧性的人物塑造与电影叙事方式之间的对冲。作为商业片导演,饶晓志希望的当然也是票房评分双开花,但从成就感而言,影片拍完的那一刻,一部分成就感就已经提前出现,但更多的成就感还是要等到上映,等到票房与评分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