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史主任司马迁
有逻辑,有功课,有段子,高强无码,1024!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做書  ·  1月的15本新书 ·  2 天前  
中国日报网  ·  夜·赏|《山海经》五行神 ·  昨天  
中国日报网  ·  夜·赏|《山海经》五行神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唐史主任司马迁

2018年年策略(上篇)

唐史主任司马迁  · 公众号  ·  · 2018-01-25 15:29

正文

最近的市场比较好,个人也比较亢奋,一直在深度参与,所以也没有精力做基础性工作。今天压压仓位收收心,先把年策略做一半。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去年的年策略。去年的年策略主要是集中在IPO超量发行背景下,估值被挤压的应对。并且明确了上下半场的参与模式。年策略就目前的回溯来看,一个是没有预计到雄安新区对生态的改变(我也不是成泉资本)。其次是对“价值投资”扎堆的估计不足。从去年年策略对应的迁50个股来看,整体表现还可以,半数走出了不俗的走势(比如永辉、方大)。但是当中不少为了扩大波动性的个股,从全年走势来看,并不理想(比如鼎汉)。


今年我依旧将年策略分做两半来做:市场分析+配置股池,本篇是市场分析。


我们先从简要的宏观分析开始。

在供给侧改革之初,宏观分析最常见的词汇是“L”型走势。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去年的国企盈利水平得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这种提高市场概括为“涨价去库存”,实际上是集中度得以提高。而整个市场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得到提高与否,还要看今年和明年的情况。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是否触底回升,走完“L”的底部,现在断言过早,还需要观察跟进。


从国际环境上看,美联储17年的强势加息和缩表并没有对人民币造成预想的那么大影响,人民币汇率目前稳定(外储也站在3万亿以上),且有一定的强势货币姿态(此前也分析过了,深层次的原因是出口型国家向消费型国家转变,且供给侧砍掉了依赖人民币贬值的低端产能)。18年美联储还将进行两到三次加息,阶段性的汇率波动肯定会有,但汇率波动对市场的不理性影响会越来越小。


从金改的进程看,18年还是监管年,从19大报告及二中会议的精神来看,金融行业还是要围绕去杠杆理通道服务实体来运行。所以,监管氛围还将继续紧张。但我们比较乐见的是发审委对IPO态度的变化:既然不让炒垃圾票,那么发审委多发好票就得了,好票不怕炒。

至于一行三会之间的关系,只要不过度作为杠杆碎裂,其它问题都是可以协调的。能对股市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主要存在于银监会下辖的巨量理财产品。就目前的政策看,一时半会不会乱来,郭主席也干过证监会主席,还是有数的。至于保监会,暴露于万科撕逼的监管混乱已经基本解决,险资扰乱证券市场的可能性未来很小。

从证券系统本身来看,18年最大的制度性推进首推《证券法》修订。证券法从2014年开始修订,历经2015年的股灾和系列救市,到去年二审,算是历经磨难。二审里不甚明确的是注册制的定位,就目前的情形看,注册制是不大可能推了(尤其是乐视案之后),拖到2020年都有可能。我个人对证券法的期待并不高,如果能提高不同群体的违法违规成本且强化退市功能,就已经很满足了。

除了立法以外,期权产品、股指期货松绑、扩宽南北通道、引入MSCI、沪伦通等等,是有望在18年展开的,我们后面慢慢讲。


到这里,我们大概捋了国内宏观、国际环境(汇率),以及一行三会的关系以及监管层的制度性建设。不难得出一个结论:2018年是政策环境相对宽松的一年。这里也补充一下:最大的不确定性便是因为主管领导人事变更带来的不确定性(我迟迟没有码年策略,很大程度也是因为这个)。



环境相对宽松,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最重要的内在驱动因素——流动性。

前面也说了,2017年最重要的矛盾是IPO超量发行和流动性不足的矛盾。新发审委上来后靠严格审核来解决堰塞湖,市场马上就好转起来了。可见流动性的作用。

所以,2018年从IPO角度看,自然是比2017年缓和很多。之前发行的个股将陆续进入解禁期,这必然会造成失血。换另外一个角度看,由于2016年后定增市场被打击,那么定增解禁的量,2018年也会相应减少。IPO解禁增量和定增缩量究竟是怎么样得比例变化,我还没有去抠细节,有兴趣的可以拿WIND做做。但我个人拍脑门,感觉上是IPO解禁增量多。


从增量资金的角度看,由于房地产去杠杆和银行信贷投放的导向,2018年的居民储蓄没有出口(外汇制度已经很少有空子),在炒房被抑制,债市门槛提高,各种宝类接连爆雷之后,居民储蓄逐步向证券市场转移是有可能的。这也体现为2017年底到目前的基金销售火爆。


除了居民投资通道狭小的挤出效应以外,还有机构投资者,比如社保养老金MSCI等资金增量。这部分资金的特点是能维护市场稳定,因为都是基于长期稳定收益目的的配置行为。至于沪港通深港通带来的资金不能称之为增量,因为是双向的,更多时候只是基于稀缺性和估值水平的联动作用。


那么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政策大概率相对稳定、流动性增量温和”的结论。如果是简单一点说,便是波动范围可控的慢牛。

基于这种判断,也就没有全面的大牛市(疯牛),还是以捕捉结构性机会为主。

我们如果回顾2017年,这种结构性机会还是很多的。

比如炒地图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雄安新区、大湾区以及持续性不太好的自由港;

比如供给侧背景下的煤电博弈、钢材价格,以及由环保风暴导致的集中度提升了供应链紧张的机会;

比如房地产集中度提升背景下的房地产行情,以及基于国企盈利能力提升而催化出来的银行股行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