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启泰投资
启泰投资专注研究、分享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案例;致力于发掘、培育初创期及成长期的创业公司,将匠心融入服务!公司重点关注高新技术企业、新消费及产业互联网等。我们希望携手创业者,艰苦奋斗,铸就伟大的企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跨境电商Eason  ·  eBay经理号如何优化listing ·  3 天前  
跨境电商Eason  ·  eBay经理号如何优化listing ·  3 天前  
雨果网  ·  突发!欧盟拟取消150欧元免税政策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启泰投资

创业清单:投资随笔 --- 创业企业对培训的五大误解

启泰投资  · 公众号  ·  · 2021-04-21 11:55

正文

文 | 肖波



创业清单:投资随笔 --- 创业企业CEO的终极武器 这篇文章中,阐述了为什么“ 创业企业比大公司更需要培训 ”。



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观点,很是有一些创业者不同意。


仔细思考,他们不同意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 、这样的创业者,一般都没有在具备完整培训体系和人才梯队建设体系的公司任职过。


因此,自己都极少受过靠谱的培训;更加不知道、不了解、不理解培训对企业生存、发展究竟有何威力。


其次 、因为上述这三个“不”,对培训有很多误解。








对培训的认知不足和误解,这两个原因,都造成了创业企业对培训的不重视、不接受、很困惑。我们这篇文章就来谈谈这些误解。


第一个误解:

创业企业要忙于生存



因为要忙于生存、忙于业务;所以, 既无时间、精力,更无资金用来培训。


就在最近,一个创业者与我有过这样一场对话:



我公司现在人比较多,压力好大。

为什么要这么多人?

因为有这么多业务要做。

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业务?

开公司不就是要多做业务吗?

做业务只是最后呈现的结果,而不是目标。

业务那么多,做得过来么?而且,你们公司的业务都要靠你一个人搞定,压力能不大?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定出合理的阶段性业务目标。


提升企业单个成员的工作技能当然是培训很重要的目的之一,但绝不仅仅于此。

通过培训, 使得每个个体尽可能 同频、同步,为同一个目标努力 ,这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爱纪毕特桥因军队通过时的共振而断裂


同频产生共振的力量能摧毁一座大桥。

不过,企业越大,同频就越难。

而在创业早期,创业的核心团队往往眼里只盯着业务。等企业的规模稍微一大,就发现整个企业既拉不动、更推不动、甚至开始倒退。

原因基本只有一个: 无法同频。

其实,创业早期阶 段,对培训所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都不大。

重要的是:第一、一定要做;第二、正确的做;第三、持续的做。


比如,每次周会留15-20分钟进行工作标准化培训,以提升组织的工作效率。

即使是这样简单的培训动作,同样的人员规模,就能做更多的业务。

CEO或者核心团队中必须有人会或学会标准化培训。




第二个误解:

认真工作就能提升能力


很多创业者寄希望于在工作中让企业成员获得能力的提升。

这个想法只对了极少的一部分。在日常工作中,当然是可以获得一定的能力提升,但是非常、非常之有限。

那么多的从事计算和数学的工作者,为什么只有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了微积分?

所以,重复性的工作,哪怕是经常会有一些变化或难度增加,都很难在提升技能上起什么作用。

如果说微积分这种例子可能有点过于极端,那么,我们练习任何一件小事(比如健身),是不是都需要有人教?还需要经常接受指导、纠正?

否则,极难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更别说获得更高级别的技能。


能创造 出高效工作方法的人很少;并且,这些人基本都是优秀企业中的优秀员工,极难出现在创业企业中。即便出现了,最多也就一个两个。

创业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这不是妄自菲薄; 这是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能创造的人总是少数,人类几万年来的进化史已经证明了。不过没关系,正确的培训同样能让我们成为卓越。

还有人认为,都是成年人了,难道非要培训,不会自己学么?嘿嘿,自我学习习惯,又有多少人有?究竟要学什么,大多数人其实也并不明确。

另外,各位CEO们,请扪心自问:

你们自我提升、自我突破的能力又如何?

从另外一个角度,如果企业成员真的能在工作中获得的能力提升,那都是很厉害的人物了,他们一般不会将提升的原因归功于企业。

当该名成员能力提升到一定阶段,企业对他没有成长的帮助了,一旦有更好的机会和平台,那就是成员离开的时候。(当然,员工离职因素有很多,但是没有成长一定是个关键因素)


在你的公司,利用你给的岗位、你发的工资,自己把自己修炼成了叶问,然后出去一个打十个,这十个里面会不会有你?

第三个误解:
培训白花钱


员工培训之后,一旦流失,得不偿失。

培训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恐怕这是很多这创业企业CEO共同的心声!

培训完的人员如果流失了,为社会做了贡献还多少可以聊以自慰;为竞争对手做了嫁衣就纯属自己找抽了。

然而,研究数据表明, 有培训的企业,无论大小, 员工流失率都远小于没有培训的公司


并且,有培训的公司,流失的多是不思上进的员工;没有培训的公司,流失的都是优秀员工或有优秀潜质的员工。

原因也很简单,工作之余还要接受培训、进行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只有主动要求成长的人,才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是优秀人才的必备条件。

企业如果没有培训,这部分员工都会很失望、很焦虑。

企业是不是需要成长,他们管不了;但是他们自己需要不断成长,才能走向更高的职业高度。他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反之,没有成长想法的,随波逐流的,一般会厌恶培训,都不愿意待在有培训的公司。上个班就已经够辛苦了 ,还要培训?

所以,培训实际上起到了筛选作用。


培训除了能留住优秀员工之外,对于 吸引优秀人才也是一个有力的手段。

大公司没有培训还稍微好一点,优秀的人才可能冲着稳定、职业经历、工资水平等等原因加入。

创业公司靠什么招揽、留住优秀的员工?仅仅靠梦想?远远不够!

越是优秀的人才、越是能通过CEO的具体做法分辨出“梦想”是不是能够实现,或者实现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优秀的人才大多见多识广, 能为了梦想接受创业企业的不优秀、不完美;但是不会接受创业企业不合格的做法。


那么,有一定培训的公司,潜在优秀人才是不是就不会流失了呢?如果没有合适的配套措施,也还是会有流失。

因为一些创业者将培训看作是对员工的恩赐,而 不是激励。这是培训后流失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培训,特别是外训,虽然是企业给优秀员工成长的机会;但是,只要培训合格,参训人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不是也提升了?一般情况下,是应该适当的加工资。

当然,是不是次次培训后都加?具体加多少?这些都可以商榷。


所以,培训,一定不是一项白花钱的工作;而是一项不但能开源、还能节流的工作。

培训,能帮助创业企业淘汰掉不合适的成员;在内部成长出优秀的成员、并且留住他们;还能更好的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加入。

这一切都会提升整个企业组织的效率,增强创业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人员规模不增加的情况下,完成更多的业绩,创造更多的利润。

第四个误解:
培训没有用

有一句多年来流传的关于培训的名言,也是经常发生的实情。

当时激动、想想感动、最后一动不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两大原因。

第一、高密度集中式培训。

两天、三天的培训时间,咣咣咣,一堆内容,信息量非常密集。你还不能说这些内容不实用,相当一部分培训还是非常实用的内容。


但问题是,真正要落地实施时,有大量的细节工作要做;要权衡取舍、要裁剪得当、要协调同步等等。

培训的信息量太大,参训的人反而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只好选择不动手。

当然,落地时还会牵涉到很多其他相关问题,那就与培训无关了。

第二、高大上的培训。

这里说的高大上,并不带嘲讽的意思。 而是我真的认为那些培训内容是高大上。

高大上为什么被称之为“高大上”?是因为它们确实是非常高级的能力。

而高级的能力往往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高级的能力都是综合能力;第二、高级的能力一般都需要很坚实的基础能力去落地。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高大上的培训有:EMBA、领导力、创新、OKR、阿米巴、......等等。


这些内容,都是实用性非常强的内容;否则也不会流传开来。只是,要使用这些方法,对基础能力的要求非常高。

所有的高级能力,都是建立在基础能力之上的。

任何高大上的落地,都需要有大量的基础实操细节。而这些实操细节都必须有曾经经历过的人,才可能知道究竟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比较好的掌握好火候。

以阿米巴为例,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提及过,阿米巴的实施,一是要能深刻理解稻盛哲学;二是要求所有的人员都至少达到初级工程师的能力。

再说到OKR。我一位好朋友,阿里人力资源P9级别,他说OKR并不特别难。我说,那是你,你是P9啊;况且,你也说,只是不是特别难。

我们最后来详细看看领导力。

领导力,顾名思义,是领导他人的能力 。这是一项 位于 管理能力之上的一项能力 ,属于非常高级的综合能力。


不同的人担任 同样的职位,有无领导力,对目标达成水平的高低、团队成员的成长高度、广度,差距都是很大的。

要成为领导,首推战略规划能力。

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相信别人不相信的;这还只是开始,还要能据此进行规划:路径、方法、步骤、资源配置、......、等等。

要成为领导,必备极强的沟通能力。

沟通不是说话,沟通是要让沟通的对象有行动、发生变化。沟通能力强要求有很好的同理心、极强的语言组织能力。

通与交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行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