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枪稿
汇聚媒体精英智识,每天发表电影相关之深度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植物星球  ·  檫木终于开启了这个春天 ·  2 天前  
植物星球  ·  樱花树上长了木耳和灵芝,采不采? ·  3 天前  
植物星球  ·  雨水是春的开始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枪稿

起跑线:印度电影又跑赢了我们一棒

枪稿  · 公众号  ·  · 2018-04-05 21:34

正文


昨天是赛人老师纵论印度电影入华史,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刚上映的《起跑线》。


如果说《摔跤吧!爸爸》讨论的现实议题离我们还略有点距离,那么《起跑线》所涉及的,则正中我们社会的靶心。


我们为什么就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呢?




贫穷无法被教授


文|大头马


作者简介:作家、编剧,著有《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谋杀电视机》《潜能者们》,擅长煞有介事地无所事事与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印度的皮,美国的核


作为一部商业类型片,《起跑线》完成得可谓出色。


主题明确,聚焦教育问题,由教育作为切入点,点明了背后的社会现实;类型手法成熟,除进入略慢外,起承转合设计漂亮;细节丰富,保留了宝莱坞特色的歌舞,用喜剧片的基调反应沉重的现实问题,结尾逐渐反转,让人物转变有自然过渡。


《起跑线》是完成度比较高的商业类型片


无论在电影设计思路上,还是意识形态上,这都是一部看似非常西方式正确的电影,很美国。


如果把这部电影作为一部亚洲电影来看,也让人惊诧于它的大胆、果断和干脆。在此可以同泰国的《天才枪手》一起比较。两部电影选择的切入点都非常精准,同时干净,一部电影只讲一件事。在这方面,《天才枪手》要更凝练一些,专注于作弊这件“小事”。


《天才枪手》改编自SAT跨国作弊事件


《起跑线》展示的则稍微宽广,点出的社会问题更普遍。许多试图讲述社会现实的电影常常因为取舍不当,不能控制自己表达的野心,最终的效果可能就会显得重点不够突出,《起跑线》则是一部 聚焦垂直 的作品。


教育的失格


除了讲述男女主人公——一对中产乃至新富阶级的父母——的爱情起点这个开头显得有些多余外,电影很快就进入了它的核心矛盾:这对新富阶级的父母怎样才能让他们的孩子进入最顶尖的私立名校上学。


为让孩子进名校,父母与校方进行漫长的拉锯战


电影以夸张的手法赤裸裸地点明了当代社会的焦虑:不断攀升到阶级上层是现代社会人群的唯一人生目标。而这阶级攀升序列的起跑线,就是你人生进入的第一所学校。


说看似西方式正确,是因为电影聚焦的是印度的教育问题。相对西方,发生在印度的教育现状显然更加撕去了虚伪的文明外衣,教育除了是向上爬的阶级直通车之外,没有别的目的。所谓德智体美劳,也都是阶级地位的装饰品。这样一部电影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更加感同身受,或者说,更加刺眼。


对于这些父母,子女的教育也决定了自己阶层的提升


什么样的人会觉得刺眼?是那 些认识到或者已经得到了教育带来的红利的人。只有已经通过白手起家品尝到阶层甜头的人,才会不择手段挤破脑门的攫取更多的利益。最底层的穷人不会有这样强烈的攀升意愿,因为他们自己的一生乃至祖祖辈辈,都未能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同阶级的密切关系。


为什么没能认识到?因为现实的社会是虚伪的。电影里男女主角的心声,是关起门来说的话。越文明的社会,越有一层政治正确的外衣包裹。这些心思,都显得太不体面了。所以在文明的社会,接受好的教育指向的目标是“改变世界”,是“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而不是站在更高的阶层金字塔上。


《起跑线》把家长对于教育的想法直接袒露


既得利益者们是闷声发大财,电影里有一个细节,当接受入学前培训的男女主人公穿着一身名牌,认为这身装扮是获取面试官青睐的合格装扮时,培训老师低声告诉他们,“真正的有钱人是不会炫耀财富的。”


这里面还隐含了更深的意思。说电影的主人公是中产阶级是不合适的,他们显然更接近新富阶层,New Money。真正的起跑线其实不在孩子的教育上,而在于父母这一代的地位。


电影中小女孩不说英语,被其他同学排斥


电影比较的并非孩子之间的差异,主要讨论的是父母这一代的竞争。你有钱就想上排名前五的学校了?No!面试官看的是作为父母的你,能不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举止打扮、谈吐言行是否优雅得当,体现出接受过良好教育和优渥出身的背景。


更加讽刺之处,也是电影真正进入它核心高潮的部分,是这对父母在正面进攻失败后,得知私立学校为穷人的孩子提供了入学名额,试图通过假装穷人来获取机会。这同样是对文明的高度讽刺,这样一套看似公正的机制,实际也沦为了有资源有钱者投机取巧的法门。在这样一个畸形社会,钻营取巧是唯一的生存手段。


社会的焦灼


电影的残酷在于它彻底宣告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即便不是全部也是绝大部分的)绝望和虚无之处。只要你处在这样一个金字塔社会之中,无论在哪个位置,都会有无穷无尽的焦虑。没有一个最终的“流着奶与蜜”的地方在等着你。而所谓的起跑线也只是相对而言,往前追溯无穷尽也。


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焦虑和难题


它虽未直接给出但间接触碰到了一个根本命题,人究竟为何而活。如果人们始终被“清华北大的父母生出的孩子也难再上清北”这样的问题所纠缠,世世代代无穷匮,那我们的希望究竟在哪儿?


虽然电影最终给出了一个它不得不给出的政治正确的答案,但这对于现实社会的观众来说显然是无力的,只不过是一种你我心知肚明的幻觉。


答案究竟在哪里寻找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