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都娱乐周刊
中国娱乐第一刊、《南都娱乐周刊》官方微信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娱乐资本论  ·  又一届“金河豚”,娱乐资本论CEIS ... ·  昨天  
娱乐资本论  ·  又一届“金河豚”,娱乐资本论CEIS ... ·  昨天  
新声Pro  ·  内娱真人秀家族进化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都娱乐周刊

如果越来越差,那么翻拍还有什么意义?

南都娱乐周刊  · 公众号  · 娱乐  · 2017-03-20 12:48

正文



本就是征服与占有,
聊什么“心灵美”?

我时常对于人兽恋的题材保持极大的疑惑,譬如《金刚》,或者《美女与野兽》。一个简单的道理:爱情到底是个看脸的产物,爱上猩猩或野兽,怎么看都与人类天性相违。

这恐怕是一种征服心理,人们崇尚权力,崇拜原始的力量,于是想当然地就觉得可以把人类的择偶标准拉至原始年代。

于是所谓“心灵美”,其实不过是件皇帝的新衣,相比起人类爱上野兽,谈野兽的心灵似乎更不可信……即使心灵美那又怎样呢?

因为这不是一个唯一性的选择,甚至,假设《美女与野兽》的结尾,野兽变成的是如花,你还会不会觉得这段童话美到让人炫目?

所以这就是自欺欺人,因为我们的心理预期就是野兽是个英俊的王子,且能变得回来。


童话的本质,
是个性障碍的故事

据说,《美女与野兽》小说的缘起是性的困扰:夫妻俩躺在一张床上,互相无法直视对方。

于是最早的版本里野兽每次问美女的不是那句“今天你可以嫁给我吗”,而是“今天你可以和你上床吗”?

联想起种种设置,我倒觉得原始版本最为恰如其分,它是一种求欢不得,苦闷异常的心态,其实是颇有心理学研究意义的。

联想开来,还能联系到潘金莲面对武大郎的心理障碍,大可以去找找那些嫁给老富豪的小姑娘们谈谈性生活感想。


以前的女人们其实没的选,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所以贝儿就是嫁了个鸡狗,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面对样貌丑陋的丈夫的求欢?

所以故事里野兽每次都是晚上来问贝儿这个问题,也是这个原因。

不过种种改写之后,这里性元素便淡化了,尤其是迪士尼之后,简直变成了男版睡美人的故事。


越来越粉饰似乎是商业片的最终归宿,不说今年的迪士尼版本了,就是三年前的法国版也是一片祥和。

然后你再看看70年前的1946版,你会觉得,哇,这样拍童话,简直是这个题材的巨大进步啊!

嗯,有时候就是这样荒诞。


迪士尼VS让谷克多
抽离现实、抽离成人、抽离艺术

大家熟知《美女与野兽》都是因为迪士尼,迪士尼的确功不可没,可熟知并不代表好,就像我们熟知郭敬明而不认识庄羽,熟知唐七公子不认识大风刮过,都是一样的道理。

简单来说,1946年的版本是件艺术品,迪士尼版本,是个粉饰的童话。

几个简单的比较来看两者的差异吧。


首先,1946年的版本是现实的,而迪士尼则是架空的。

在1946年的版本里你可以看得到人性的狡诈、贪婪、以及虚荣,拿贝儿来说,她其实是被这个社会、家族抛弃的女人,她几乎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而迪士尼版本呢,则是一个架空的世界,你看贝儿简直高人一等,看不上小镇里的任何人,那种优越感渗进了骨子里,你无法察觉到什么现实生活的因素。


其次是人物的塑造,1946版更注重于合理性,迪士尼更注重于功用性。

拿美女对野兽的感觉以及野兽的反应来说,在迪士尼版本里是一笔带过的,害怕一下,抗拒一下,然后就是欢声笑语。

而1946版里则不是这样,从晕倒到抗拒到同情,它有一个完整的逻辑。

有一个细节是讲野兽的饮食,迪士尼版里野兽喝汤,制造的是笑果,而46版里却是制造忧伤,有一句对话很有意思,是野兽对贝儿说的:

“我讨厌你,因为你看到了我的讨厌。”
“我不会撒谎,野兽。”
“我有一颗善良的心,但我面目丑陋。”
“有很多人类比你更丑陋,但他们隐藏得很好。”

短短几句话,制造出了一种理解与“同情”的心理。

以至于后来贝儿捧水给野兽喝,其实已经带有性的意味了。


另外一点,就是1946版里有很多意味深长的内容,比如说结尾。

迪士尼的结尾众所周知,野兽在死亡前的一刻变回了英俊的王子,皆大欢喜,但1946版在这个基础上却有一些耐人寻味的安排,因为在野兽死的时候,贝儿的前恋人(对,这里贝儿是喜欢着一个帅哥的)因为偷盗野兽的财宝而死了,于是野兽变成了贝儿恋人的面容,而恋人则变成了野兽的样貌。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想说“爱让野兽变成人,贪婪让人变成野兽”,但即便是野兽变成了英俊的王子,贝儿也说了一句:我想我要再适应一下。

这种细节性的、隐喻性的、现实性的描述,显然比后来的迪士尼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说起来其实是废话,因为大家都知道迪士尼是会把观众年龄层次降低的,所以很多人都忘了,这个题材的第一部电影,是个很成人的题材。


迪士尼的自我比较
横生出许多无意义的枝节出来

即便是1991版和2017版迪士尼的互相比较,也并未看出这个真人版有什么进步来,甚至可以说,横生出许多无意义的枝节。


两个版本其实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新版比老板长不少,基本上都在人物背景的塑造上。

一个是父亲的角色,介绍了一段母亲的去世,想表达的是,父亲也是个爱女儿的人啊。

老实说,这段其实毫无意义的,甚至是重复,这与贝儿制造“洗衣机”一样属于无意义的枝节


而另外一个改变就是仆人的同性恋设定了,据说这是迪士尼第一个同性恋的角色,由此还引发了马来西亚禁映、香港教会抵制等事件,但,把仆人变为同性恋,对这个故事有哪怕一点作用吗?

没有,完全没有,唯一可以理解的就是编导想制造一点“政治正确”。

嗯,最后同性恋仆人倒戈了,站到好人的一边,也是因为政治正确。


所以相对于1991版,2017版的几处改变都是属于画蛇添足型的,唯一好的地方就是视觉效果,的确很漂亮。

只是拿现在的技术和26年前的电影相比较,似乎不太合适吧?

所以,我可以说这是越改越糟糕吗?

评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