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街参考
这里是一个贪财好色的地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时尚|《漫潮WAVES》《PUSS ... ·  3 天前  
掌上澄江  ·  你好澄江丨奔赴热爱,生活满是浪漫色彩 ·  2 天前  
掌上澄江  ·  你好澄江丨奔赴热爱,生活满是浪漫色彩 ·  2 天前  
视觉志  ·  七言 | 太顾及别人,是一种病 ·  3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资深头部艺人宣传公司岗位开放! ·  5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AI+医疗:给AI发检查单,AI就能给出详细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街参考

一个东北妻管严的绝地反击

花儿街参考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0-01-28 12:23

正文


花儿街 参考 · 出品



作者 | 林默



1


一个东北长大的孩子,听见你爸妈在床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
憋多想,你们千万不要多想。
上世纪80年代的东北,由国企安排所有人的生活,有一种叫“两家共厨”的分房安排,就是两家人合住在一套两居室的房子里。
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就住在其中的一个房间里。
那时睡前还是有讲故事的福利的。但是,比所有书里写的故事,都更有剧情冲突的,是讲故事环节后,我爸妈关于谁去关灯的讨论。
“你离得近,你去。”
“我睡着了,你去。”
“昨天就是我去的,你去”。
“你还似不似个男人了,你去”。

在此前一秒,回荡在屋里的声音还是,“公主和王子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上述讨论短则两分钟,长则二十分钟。最后,总有气急败坏的一方(一般是我爸),因为心疼电,从床上一鼓作气爬起来,冲到房间门口,拉一下门口的那根灯绳,全屋陷入黑暗,大家终于可以入睡了。


神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
你媳妇儿说,要没有光,你就失去了被窝里的温度。
后来我们家搬出两家共厨,有了自己的两居室,我爸作为一个理工男,对于新房最有突破性的贡献,是给卧室换了一个双控开关。
在男人买貂儿才能表示对女人的爱的大东北,我妈并没有表示过对这个工业设计满意。
但只要她的朋友来家里,哪怕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我妈都要在卧室门口点亮灯光,再走到床头咔哒关上,“你看,在床头就能关灯了”。


2


在爸爸妈妈就住在隔壁的岁月里,其实我并不能感受到双向开关是人类伟大的发明。
直到我毕业,在北京租了第一套房子。
北京是这样一个城市,无论你在外面可以扮演一个多么张牙舞爪的角色,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总有一段路是有些难的——
我的那段路,是每天睡前,关上客厅的灯,走回卧室的那一小段路。

就那么几米远的一段路,我看过的鬼片、鬼故事里的所有妖魔鬼怪,都从四面八方向我奔来。


作为一个本来就不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那一小段路,我每天都是小跑跑到床上的。
那年回家我问我爸,租的房子能不能改个双向开关。
后来我在北京买了房,我爸来帮我装修,他没帮我装双向开关。
那是大部分人都还只知道小米手机的2016年,我爸帮我装了当时刚刚上市的小米智能灯。
有了智能灯,在客厅的时候,我可以用米家app,点亮卧室的灯。回到了卧室,再关掉客厅的灯。

我不知道他从哪里得到了关于智能灯的信息,那年他刚好60岁。
爸爸的爱就是,哪怕陪伴不在你身边,他都让你身边的光一直亮着。



3


曾经我以为,那次装修的经验,启蒙了我爸对于智能家居的认知。后来我发现,不仅知识,见识也改变命运,那次装修,成为了他家庭地位提升的重要转折点。


你们都知道,我们东北人是最怕冷的,因为我们冬天烧暖气,每个人烧的小脸都红扑扑的。


然而,东北人从来只关心温度够不够高,不关心家里够不够干。


小时候一到冬天,我就流鼻血。我妈总说我爱上火,让我少吃肉少吃糖。就算她脚上已经干到裂口,她也从来没想过是不是家里湿度不够。

后来我妈终于注意到,温度计红色水银柱的下面还有个湿度计。

从那天开始,每晚上她都会打一盆水放在暖气旁边,希望一盆水都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懂事,变成水分子飘散在空中。

然鹅早起一看,一盆水就像我那么不贴心,水平面只勉强下降了一点点。

我以我不及格的物理功底告诉我妈,蒸发快慢跟面积有关。

从那天开始,每天晚上我妈都会洗衣服,洗完衣服不甩干,直接晾在暖气上。

这样家里倒是不干了,就是睡到半夜总觉得有点冷。

后来我爸给家里买了一个加湿器,但公主和王子并没有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据我妈从广播里听来的专家说法,加湿器不宜一直使用,最好早中晚各开半小时,避免“湿” 过头。不当使用加湿器,空气中湿度过大,会造成呼吸道抵抗力下降,更易滋生细菌感染。

于是,一个新的争议就产生了,空气里面到底干不干,加湿器到底什么时候关?

有时候,围绕着这个话题的讨论会引经据典到,对方曾经在其他重大历史问题上的判断失误。

那个时候,我会觉得那个加湿器的嘴里喷出的根本不是水雾,而是他们对彼此深藏心底的怨气。


围绕着加湿器要不要996的争议一直持续到,我爸帮我装修之后,给东北老家添置了一个空气检测仪。检测仪跟加湿器用网络相连,只要检测的湿度低于标准,加湿器就会自动打开,湿度够了湿器就会自动关上。



我看到我妈的眼中,又闪耀出当年演示双向开关的光芒。


当你跟你媳妇的争议历时久远,你需要寻找的不是胜利,而是一个新的标准。



4


在解锁了智能家居,我爸甚至打开了,与我多年的心结。

小时候,我是一个不爱跟我爸妈看电视的孩子,因为只要我拿着遥控器,他们就会说“元宝,帮爸拨到那个台”,“元宝,帮妈看看,哪个台还演渴望”。

我一度觉得,那是他们为了不让我看电视,打出的配合牌。

直到很多很多年后,我爸给家里添置了一台小米的小爱同学,我才知道,我错怪他们了。



“小爱同学,播一个《都挺好》”。

“小爱同学,播昨天的滑冰比赛”。

“小爱同学,蹩听他的,就播《都挺好》”,然鹅小爱同学还是不够智能,她并未能从这句话里,揣测出家庭话语体系的权威性。

一个个体反抗的意志,是由他的装备水平决定的。

有一天我用我爸的电脑,忽然发现一条搜索记录“怎么样让人工智能屏蔽另一个人的声音”。




5


小时候看武则天的纪录片,解说里说,武则天通往权力中心之路,是由一个个男人铺就的。
如果以这个角度观察,我爸通往家庭权力中心之路,是由一个个智能设备铺就的。
此前,我妈吩咐他去做饭时,无论他在干什么,都要立刻放下手中的一切,奔向厨房。但现在,他可以早早把米放在锅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