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如果获得了这些,我们还是普通人吗?”
本文作者:不吃鸭肠的Sherlock
标题为作者添加。
我来自江苏的一个小县城,今年是我在南大求学的第六年。
在2019年离开家乡来到南京的前一天晚上,我在朋友圈写下了一篇短文,纪念我的前十八年的小镇生活。当时对我而言,南大是我和好几个朋友做好约定的地方,
但似乎我们的人生路线,就在南大这个节点上出现了分岔。
大一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在怀念着高中生活,也有数不清的夜晚翻来覆去睡不着,在自己的微博账号和朋友圈写一堆有的没的文字,现在看来充满了青涩。在这些浑浑噩噩的日子里,大一到大二上学期,随着那场疫情的降临,我的成绩成功一落千丈,曾经的好朋友逐渐少了联系。大二下半学期之后,才找回了一些高考前夕的拼劲,去好好听课完成作业,学一些自己想学的东西,不过也仅限于此,科研项目和各类大额奖学金于我而言只是看个眼熟,更别提报名去申报了,也往往会携带着一些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自嘲,”志不于此罢了“。
这时的自己,对南京、对南大而言只是一个过客,
但当那晚在B站刷到8KRAW的《南京图鉴》,北大楼出现,视频最后,伴随着《Humanity》鼓点奏响,南京长江大桥,那五座长江大桥昂首挺立在星河之上的时候,
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有幸来到这里,瞬间热泪盈眶。
当一个人漫步在中山陵中,当一个人走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在玄武区林荫道里漫无目的穿行,借用《神探夏洛克》里的一句台词,
“我太久没有回来了,我要重新感受这座城市的跳动”
,那股尘封在身子里,高中语文老师利用每周一次阅读课浸润给我们班每一个人的,文人墨客的气息,总算是回来了。那种不适应一个人生活的问题,会时刻感到孤独的问题,在直指天穹的长江大桥桥头堡面前,如同蝼蚁。
挥斥方遒呀,年轻人,南大很美,杜厦图书馆后面,银杏一年又一年盛开凋落,脚踩在落叶上那沙沙作响之声,坐在藜照湖对面长椅上,看着远东大道色彩斑斓,日落之时,湖面泛起金光,照耀在会议中心上的剪影,就在那里,如同南京一样,
低调沉稳,内敛却又充满美感。
回顾我这四年,功利一点而言,我没发论文,没拿专利,没拿大额奖学金,唯一有所收获的,是三年人民奖学金三等奖,写了一堆代码,在所谓“天坑专业”掘着自己小小的地道,往坑的中心越挖越深;
但我觉得我收获颇丰,我有了自己的南京,以及我的好舍友,
其实现在距离本科毕业才只有一年半而已,我记得毕业前一晚,我和我的好舍友在宿舍楼底下碰上,我们俩啥都没说,他陪他爸妈逛完一圈学校回来收拾行李,我带着一丝不舍带着一罐芬达去操场遛弯,我们俩抱了一下,什么都没说,尽管第二天他就要前往深圳,投身炫目的现代社会。第二天,他踏着六点朝阳打开宿舍门时,我惊醒,跟他说了一声江湖再见。最后一个学期,我陪他去重新开放的游泳馆体验了一把十元游泳,教他用嘴巴呼吸,
这个家伙在水底下用鼻子呼吸,那能不吸水吗哈哈哈。
他老是让我,当我日复一日每晚八点出去吃晚饭的时候,顺路给他带一份舌尖岛的盖浇饭。那种日子真是美好呀,伴随着饭的鲜香,我骑着共享单车在校园巴士那条路上骑行,耳畔夏夜的蝉鸣,心中全是惬意。
我如愿以偿的留在南大继续读硕士,我依然还是一个普通人,但现在,我决非孓然一身了,
我此生第一次恋爱,也交给了南京。
这个女孩可爱又开朗,就像她ENFJ大剑人格一样,陪我构筑我的南京记忆。
南大见证了我从青涩到成熟,在南大的这些年,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坚持,也学会了如何去爱。我不再是那个只会在朋友圈抒发情感的少年,而是变得更加内敛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