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第19题)
20世纪初,英国提出了与自治领和殖民地举办一次博览会的计划。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计划搁浅。一战后,计划重启。1924年,博览会在伦敦温布利举办。图6为本次博览会规划示意图和相关展览内容。
——据《谢菲尔德每日电讯》等
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英国为什么举办这次博览会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17分)
分析:2023年第19题是非常经典的一道题,突出体现了核心素养的要求,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时空观念——一战与1924年;
唯物史观——利用唯物史观,透过历史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也是本题的答题逻辑,一战后,英国举办博览会的背景和真实目的是什么?
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材料来自英国《谢菲尔德每日电讯》,可信度高,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家国情怀——能够把握世界历史进步的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对历史反思,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
(2024年山东
高考历史第19题)
19.(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非洲的“解放”
材料一 表3是1960—1980年部分非洲国家主要商品出口情况统计。
表3
——摘编自[肯尼亚]A.A.马兹鲁伊主编《非洲通史》(第八卷)
材料二 1962—1995年,
法国在非洲总共进行了19次军事行动
。与非洲法语区国家共
签订了23个军事合作协定
。法国军队在其中六个国家执行
“提高影响力的任务
”:喀麦隆(10人)、吉布提(3500人)、加蓬(610人)、科特迪瓦(580人)、中非共和国(1500人)、塞内加尔(1300人)。
——摘编自[法]多米尼克·马亚尔《从历史角度看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
材料三
甲
|
1963年10月,牛津大学教授休·特雷弗-罗珀在一次讲座中称:非洲新的统治者们所立足的都是欧洲创建的文明基础,是欧洲的技术、欧洲的榜样和欧洲的思想让非洲世界走出野蛮时代,与过去的传统分隔开来。
非洲过去的历史,如果有意义的话,就在于它是欧洲的历史
。
|
乙
|
1999年8月,尼日利亚的牧师瑞弗伦德·苏尖锐批评说:“大多数受过教育的尼日利亚人民,
他们都是外国行为方式的模仿者
,喜欢在我们面前
炫耀他们的欧美超道德(实际是非道德的)倾向
……”
|
——摘编自[加纳]乔治·B.N.阿耶提《解放后的非洲:非洲未来发展的蓝图》等
分析说明什么是“真正的解放”。(16分)
分析:山东卷历史题只考一道世界史大题,因此单题分值较高,近四年在16分与17分之间交替。与2023年相比,难度上有所降低,其实设问上有些粗糙,应该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什么是“真正的解放”?
在真实情境创新上不如2023年,但是在关键能力和注重主干知识方面一如既往。
时空观念——二战后;
唯物史观——利用唯物史观,透过历史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也是本题的答题逻辑,二战后,非洲各国纷纷实现民族解放,但是真的解放了吗?
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材料来源可信度高,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家国情怀——能够把握世界历史进步的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对历史反思,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
在省研修学习中,我学到一点:核心素养落实的最大特征便是强调真实情境,怪不得题题有情境。19题在追求情境创新的同时,做到了知识考查上的基础性,能力考查上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如果再分析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山东高考第19题主题,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2020年第19题考查的是原产地非洲的咖啡与
处于上升期的英国
;
2021年第19题考查的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到一战前的英国
,此时英国是世界头号强国,但问题是“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这一问法也在2024年再次出现:非洲真的解放了吗?
2022年第19题,也许是为了降低试题难度,为什么这么说呢?高考评分细则不公布,一线教师也不知道学生答题情况,教和高考的“考”没有有效衔接,也就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应对某些题型,所以命题会在题型和难易度上做出调整。第19题考查了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从世界古代文明到1500年的世界近代文明再到1850年的工业文明。
2023年第19题再次回归正轨,考查了
一战后衰落期的英国
,回答了2021年的问题,这时候真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