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能出差到这个城市的学员开始多起来。
而几年前,即使他们就知道我在这里,也很难有机会顺便过来探访。我比他们约年长 10 岁,做教导员的时候,恰好也是他们现在的年纪,刚刚而立。
彼时,我被安排去和斌哥搭档。
刚接到大队领导谈话通知时,其实是没有思想准备的。
一来,家里的孩子还没完全断奶;二来,当时大队下属的 8 个队全部是男生,我是队部的唯一女干部。我下去管,会不会有不方便?
且,要值班,一值就是一周,基本上 24 小时都要在位。斌哥得知我要去,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要轮流值班。
另外,自己也有隐隐的担忧,便是我在此前没有到基层任职过,虽然部队有经历,但也没带过兵,一直只是个写稿的(虽然写得也不太好),我是真的心里没底,到底能不能带好他们这个毕业队。
不过,军人的天性就是服从命令,我在面对内心和他人质疑的时候,本能的反应仍然是:硬着头皮上。
二十多岁的年纪,小伙子们精力旺盛,加之指挥类学员有一些更高的训练标准。我在搬着行李报到之前,把自己能想到的细节全部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这才紧紧张张地去和他们见面。
那天的日子很好记,我在队伍前开头便说:感谢组织送我的“三八”节礼物,就是成为你们中的一员,与咱们队同进退、共荣辱……。
也忘记后面还说了一些什么,时间太久了,就记得男生们鼓掌很大力,非常给 face 。后来我听说,是因为别的队没有配女干部,他们觉得自己是被“照顾”了的。
任职短短一年,我似乎还没来得及跟每个人深入了解,也只是局限于表面的谈话和日常的教育,以及共同参加的活动,他们就要毕业了。而我又因为其他任务安排,提前离开了这个火热的集体。
后来,他们毕业,我奔赴新的岗位,与他们几乎断了关联。
直到有天,被斌哥又拉进一个群,942。
时光匆匆,我已辗转多个岗位。这些小男子汉们也各奔东西,到了祖国大好江山的各个战位。他们偶尔会分享自己的经历、见闻、感悟,我甚至多次在新闻联播的军事内容中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
是的,有人也在军事新闻阵线,做着跟我一样的事。想了想,带他们的时候,好像没发现有人有这样的潜能。
大约还是我工作的失职。
直到这两年,在这个城市,慢慢开始恢复联系,过年的时候,他们会发来问候。有当年的同学路过的时候,会试着见上一面。他们已到而立,开始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生活的烦恼,也有了事业的期盼。而我,很庆幸还能聆听和看到这些鲜活的变化。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军校的生活,给予我们最宝贵的青春,对队干部和学员都是如此,彼此陪伴和点亮,留下珍贵的回忆。
祝福我的学员们,你们已长大,成为真正的栋梁。你们已明晰人生的种种,开始与它较量、争取胜利。你们一直努力保护年少时的自己,没有忘记为何穿上军装。你们开始追求新的理想,无惧任何风雨。
这一段缘分,感恩此生继续。
刚吃完饭,他们便匆匆回家,我说,难得来一次,不多聊聊?有人答:“回去带娃了,平时太亏欠。”
哦对了,他们还告诉我,PLA反过来就是“爱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