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派代
每日三篇干货推荐!提供电商老板、实操人员最感兴趣的鲜活资讯及热门干货。是电商从业者的必备微信公共帐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震惊!《2024电商“死亡”名单》: ... ·  5 小时前  
淘客速推  ·  2.14 ... ·  2 天前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互联网心理医疗平台“好心情”获数亿人民币D轮融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派代

一个0到70亿的真实故事:拒绝上市,悄然退股,老干妈的传奇20年

派代  · 公众号  · 电商  · 2017-02-17 21:30

正文

刚成立的辣酱加工厂没有生产线,只有一个简陋手工作坊。员工回忆说,“捣麻椒、切辣椒,是谁也不愿做的苦差事,往往是陶华碧亲自动手切。”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




1997年成立的老干妈至今有20年的发展史,陶华碧也成为自我代言最成功的企业家,老干妈品牌与创始人本身更是融为一体。


老干妈(陶华碧)的成名不止于辣酱(产品)本身,在于陶华碧的个人魅力。 这位年过70岁,身价逼近70亿元的女企业家独具一格, 她白手起家,坚持不上市,认为上市就是圈钱,她的事迹在互联网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当你看到她如何管理企业的文章时,殊不知陶华碧早已放权3年,不在是老干妈辣酱的经营者。


近日,有媒体曝出,由陶华碧全资出资1000万元成立的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老干妈)早在3年前就发生了股权变更。



这份股东名单中再无陶华碧身影,公司股东由李贵山、李妙行两人组成,具体占股比例未知。 然而,就在陶华碧退出前的2014年股权结构显示,陶华碧持股1%、李贵山和李辉分别持股49%、50%。


在这份最新曝光的股权名单中也无李辉身影。实际上,李贵山和李辉分别是陶华碧的大儿子和小儿子,一个管市场,一个管生产。有媒体对李妙行的解释是,“自家人”。


陶华碧退出股东行列不难解释为放权,让下一代人有更多展现能为的机会。那么,小儿子李辉为何也不在股东名单里?


经查阅资料发现,李辉近来年已经拥有自己的事业。据贵阳市南明区政府网站公开信息显示,从2012年1月起,李辉开始担任南明区政协副主席。


对于两个儿子的“归宿”, 陶华碧似乎早有“妥善安排”,她退出后,老干妈发展势头并没减弱。 若从老干妈创立算起,5014万元的产值20年间已经增长超600倍,2016年度销售额突破45亿元。 老干妈官网数据显示,其产品已经由辣椒扩充至火锅底料、豆豉、香辣菜、腐乳等20多个品种并设立了多个分公司。


从现在来看,陶华碧或是当代最成功的女企业家,没有之一。因为,她成功解决了商界最令企业家头疼一辈子的接班问题。


出生农村,丈夫病逝后靠卖凉粉维持生计


陶华碧出生在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由于家里贫穷,她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20岁时嫁给了一名地质普查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 丈夫病重期间,陶华碧曾到南方打工,她吃不惯也吃不起外面的饭菜,就从家里带了很多辣椒做成辣椒酱拌饭吃。 经过不断调配,她做出一种很好吃的辣椒酱。


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贵阳公干院的大门外侧,开了个专卖凉粉和冷面的餐馆。

由于她是用麻辣酱拌凉粉,所以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要买一点辣酱。以至于后来,她的凉粉还不如辣酱好卖。


1994年,贵阳修建环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龙洞堡成为贵阳南环线的主干道,途经此处的货车司机日渐增多,他们成了陶华碧餐馆的主要客源。 这是陶华碧第一次展现她的商业智慧。开始向来往的司机免费赠送自家制作的辣酱,深受欢迎。


货车司机们的口头传播显然是最佳的广告形式,“龙洞堡老干妈辣椒”的名号在贵阳不胫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为了尝一尝她的辣椒酱,专程从市区开车过来购买。


对于这些慕名登门而来的客人,陶华碧都是半卖半送,但随着来的人越来越多,送终究不是办法。 1994年11月,陶华碧的餐馆更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只是这次不再卖凉粉。


两间房子搭起辣酱工厂,简陋的手工作坊


尽管调整了产品结构,但小店的辣椒酱产量依旧供不应求。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和贵阳南明区工商局的干部开始游说陶华碧,放弃餐馆经营,办厂专门生产辣椒酱。 但她却干脆地拒绝了。


那时陶华碧的餐馆到访的还有一些学校里的学生。陶华碧当时回绝的理由是,“如果小店关了,那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


“吃水不忘挖井人”受其照顾的学生们后来也都在游说陶华碧办厂。 1996年8月,陶华碧借用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办起了辣椒酱加工厂,牌子就叫老干妈。


刚刚成立的辣酱加工厂,由于资金有限,没有生产线,只有一个简陋手工作坊。曾经在老干妈工作过的员工回忆说,“捣麻椒、切辣椒是谁也不愿意做的苦差事,往往是陶华碧亲自动手切”。


什么都是自己先来做,陶华碧10个手指的指甲因长期搅拌麻辣酱已全部钙化。 辣椒酱要量产,合适的玻璃瓶也成为让她头疼的问题。当时,她找到贵阳市第二玻璃厂也很快被对方拒绝,原因很简单:你厂子产量不够大。


陶华碧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说,“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软磨硬泡了几个小时后,双方最终达成了如下协议,“玻璃厂允许她每次用提篮到厂里捡几十个瓶子拎回去用,其余免谈”。 谁也没有料到的是,就是当初这份协议,日后成为贵阳第二玻璃厂能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能发展壮大的唯一原因。


作坊时代的老干妈也在面临新的难题,仅依靠周边市场发展不起来,也很容易被竞争者追上。


走街串巷,现款现货,从不欠别人一分钱


老干妈时代的营销手段显然无法和现在比拟。 陶华碧只能通过走街串巷,向各单位食堂和路边的商店推销。 一开始,食品商店和食堂都不肯接受这瓶名不见经传的辣椒酱,陶华碧跟商家协商将酱摆在商店和食堂柜台,卖出去了再收钱,卖不出就退货。



一周后,商店和食堂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脱销了。陶华碧开始扩大生产,她给二玻的厂长打了一个的电话说,“我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 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她始终坚持着一个原则,“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工人增加到200多人。 陶华碧要做的不再仅仅是带头剁辣椒的工作,而是一位女企业家的开始。


成立公司,干妈式管理形成


从部队转业到206地质队汽车队工作的长子李贵山曾主动要求辞职来帮母亲。虽然那时的陶华碧已是小有名气的生意人,但她还是觉得李贵山辞掉铁饭碗来帮她是秀才落难并极力反对。 无奈之下,李贵山只能先辞掉工作再找到陶华碧,成为老干妈的第一任总经理。



只有高中文化的李贵山,帮陶华碧做的第一件事是处理文件。一个读,一个听。听到重要处,陶华碧会突然站起来,用手指着文件说,“这个很重要,用笔划下来,马上去办”。


需要签字的文件,陶华碧就在右上角画个圆圈,这是她从电视里看来的。李贵山觉得这样很不安全,他在纸上写下陶华碧三个大字,让母亲没事时练习。


陶华碧对这三个字看了又看,一边摇头,一边为难地感叹道,这三个字,太难了。但为了写好自己的名字,她整整写了三天。 有人问她练字的感受,陶华碧却说,比剁辣椒难。三天后,当她终于会写自己名字的时候,甚至给全体员工都加了一顿餐。


1998年,在李贵山的帮助下,陶华碧制定了老干妈的规章制度。 所谓的规章制度其实非常简单。只有一些诸如不能偷懒之类的句子,更像是长辈的教诲而非员工必须执行的制度。


就靠这样一套简单制度,老干妈始终保持稳定。在陶华碧的公司,没有人喊她董事长,只有“老干 有媒体曾这样报过,“陶华碧能叫出公司60%的人名,每个员工结婚她都要亲自当证婚人”。


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不上市


除了干妈式管理外,陶华碧在公司结构设置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老干妈没有董事会、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只有5个部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