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考数学左老师
我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喜欢高考研究.每天我会和朋友们分享一篇好文,内容涉及考试提分办法,高中生学习习惯,数学方面的知识体系、规律总结,还有高考政策解读,青年心理状态等,不整虚的高大上,但求实用能提分,全原创.高考路上,老左伴你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高考数学左老师

这一年我最大的成就感

高考数学左老师  · 公众号  · 初高中  · 2020-01-24 23:10

正文



鼠年来临,祝新老读者朋友们新年快乐!

到年终,通常就是做总结的时候.

2019年,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做了《圆锥曲线要你命》课程.

从酝酿、做题、总结,到最终课程出炉,前后超过三年.不算闲暇时琢磨的时间,总时长超过500小时.

曹雪芹讲: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我虽然只是做了一个小小的、比较完整的圆锥曲线系统课,无法与曹先生的鸿篇巨制相提并论,但其中的辛苦与挣扎,也是深有体会的.

一个系统的、贴近实战的圆锥曲线课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

学生好接受、考试用得上、一般人能学会.

比如仿射变换,貌似很多题这样一变换,就化为圆的问题,简单很多.

但是一来学生不好理解、不好接受;二来考场上不好书写、不好表达.这个内容就不应该选入课程.

再比如洛必达法则,总有人问“高考给不给分,扣不扣分”.

答复永远是:看情况,看当地当年阅卷组的意见.

像这些永远有争议、永远不确定的内容,当然也不应该选入课程.

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内容貌似酷炫、貌似高深,就以为它们能够给课程添彩.如果不考虑学生实际和考试实际,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最终学生是靠分数说话的.

既要讲一些二级结论,因为高频考察的模板题,结论往往能速解;也要防止二级结论泛滥,因为那样会使解法失去灵活性,无法适应变化多端的高考实际.

另外,《圆锥曲线要你命》课程要让中等资质、一般水平的学生都能学会.

所以,要讲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数学原理.

最后,以一位读者朋友的提问结尾.

一位微信昵称为"h"的读者朋友问到下面这样一道题:


第1问就是典型的点差法的问题,在《圆锥曲线要你命》课程的第025集:《点差法的优势与局限》中讲到过.

第2问关于定点、定直线的问题,是《圆锥曲线要你命》第七章的主要内容.

在第098笔记中讲到,定直线的本质是求轨迹.副标题是,预判直线方向,引导推导方向.

作一条对称直线就能确定交点的轨迹.


从上图我们能看出,点P的轨迹是一条垂直于x轴的直线.

那么消元的方向,就是消去y求x.

解题思路也就清晰了.

1.设M点坐标,写出切线方程.这部分内容在第033集:《切线处理之椭圆的切线小公式:对称换一半》有介绍,当然推导过程也是必须要写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